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湖南省有关文史专家在吉首市太平乡司马溪村发现两处明代摩崖石刻。 其中一处摩崖石刻位于司马溪村后古井石壁上,嘉靖二十年(1541年)东川张宸题刻。内容为赞颂石泉水井的七言诗、歌,有《石泉吟》《石泉歌》《吟与晓泉》3首共36句。石壁为红砂岩,经凿平磨光,3首诗并排相邻而刻,刻面52×210厘米,保存较为完整。 另一处位于司马溪四组一石洞内。其摩崖面为87×180厘米,刻面为82×...
10月29日,记者从山西省文物局获悉,晋祠碑碣石刻固定碑碣调查结束,散碑调查整理工作启动。 据了解,2014年7月,晋祠博物馆成立碑碣石刻调查整理小组,对馆内碑碣石刻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整理。本次碑碣调查是在1992年调查的基础上,对馆内所存碑碣石刻依照“一石一表,单独调查”的形式展开。通过两次调查采集数据的情况对比,大部分碑碣石刻保存情况较好。由于这次调查有些新发现碑碣,故此次调查的碑碣石...
今年9月,南京栖霞区甘家巷附近有两处“国宝级”文物惨遭污染,一时间引起众多文物保护者的关注。案发后,在南京市公安局内保支队的协助下,栖霞公安分局内保大队、栖霞派出所组成专案组,最终锁定了非法拓印涂污人郭某,并于10月17日晚将其抓获,依法对其处以7日行政拘留并处500元罚款,这起非法拓印涂污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案得以告破。那么是什么驱使着郭某铤而走险,偷拓国宝文物呢? 黑色产业链:有市场就有偷盗 ...
被拓印涂污的文物 日前,南京两处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墨汁渗入致永久污染一事引来全国各方关注。昨天上午,江南时报记者从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综合执法总队获悉,因非法拓印涂污文物被处行政拘留,这在全国尚属首例。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的南朝石刻?过去的保护措施对今天是否有借鉴意义?借这次事件,南朝石刻的保护工作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案件回顾 非法拓印石刻只为...
萧憺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镇新合村甘家巷。 萧憺(478年一522年),字僧达,梁文帝萧顺之的第十一子,梁武帝萧衍的异母弟。齐时官至西中郎外兵参军。梁武帝兵入建康后,齐和帝封之为给事黄门传郎、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加都督。 梁天监元年(502年),加封安西将军、始兴郡王。他在荆州任所,励精为治,广辟屯田,减省力役,颇有政声。天监七年冬回京都建康,当地人依依不舍,作歌唱道:“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
萧景墓石刻位于南京栖霞镇十月村农田中。 萧景(477年-523年),字子昭,梁武帝叔父萧崇之之子,梁武帝的堂弟。少好学,长于辞令。齐时曾任永宁令,政绩显著,史称“政为百城最”(《南史·梁宗室传》)。齐永元二年(500年),封步兵校尉。萧衍代齐建梁后,封吴平县侯、南兖州刺史,加都督。后历官领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侍中、安西将军、郢州刺史等职。他勤于政事,颇负盛名。梁武帝对他极为器重,“军国大事...
最近,在金华婺城区雅畈镇和安村附近山崖上,有驴友发现了数处神秘摩崖石刻,大大小小的文字,工整有力,但因为年代久远,风化严重,难以辨认。 这些石刻分布在附近一公里范围内。“听村里老人说,这些‘天书’是朱元璋在南山避难时留下的藏宝图。”这位驴友兴奋地把照片发到网上,引来不少人围观,网友们纷纷调侃,“组团”到雅畈挖宝藏。 这些字到底是什么来历,记者前往调查。 南山深处掩藏的秘密 ...
拥有一千五百余年“高龄”的国宝南京南朝石刻,被人留下了洗不掉的黑色墨迹,为了尽量去除污迹文物部门花了近四万元人民币进行清洗,所受损失无法估量,但同时违法当事人却只被处以七天的行政拘留和五佰元罚款。如此“小”惩是否能够起到警示和阻止作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文物保护的民众质疑。 南京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下文简称南京文广新局)向社会通报,该局协同南京市公安部门刚刚破获一起严重涂污国家级文保单位南朝...
近日,栖霞区两处南朝陵墓石刻遭非法拓印涂污事件,让人们对田野文物的安全状况多了一份担忧。记者昨日从市文物部门获悉,我市将在栖霞区试点建立田野文物监控平台,为包括南朝石刻在内的38处田野文物安装“电子眼”,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 据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吴靖介绍,我市现有2423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多数散落于田间野外,由于地处偏远,只靠文物部门的力量,很难实现常态化、无死角的有效监控。 ...
10月22日,由海口市博物馆和余杭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辛亥名人海南石刻遗墨展”在余杭博物馆二楼临展厅开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45位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名人所题字的石刻拓片。其中,大部分是中国近代史上叱诧风云的人物,包括孙中山、于右任、白崇禧、李宗仁、冯玉祥、康有为、孔祥熙和蔡廷锴等,也有我们熟悉的余杭籍人士马叙伦的遗墨。 这些内容为辛亥革命前后的题词、联语等石刻遗墨,本身即是特殊的艺术珍...
9月28日,《广安日报》两江行采访组走进广安区石笋镇,当来到该镇乐坪村1组,看到被人们称为花坟山的古墓时,大家纷纷惊叹起来。无论是墓的规模,还是雕刻工艺,它都应属于我市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规模宏大,全市屈指可数 记者一向关注古墓,看过的古墓也不少,但看到这座古墓时,竟也忍不住叫绝--这是截至目前,记者所见到的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美的一座古墓。 古墓高约6米,如牌坊,总体上...
萧景墓柱额被人偷拓后的惨状。 萧景墓柱额被人偷拓前。 中国江苏网9月29日讯“保卫国宝!”这几天,南京多位民间文保人士及组织纷纷发出倡议。原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南朝石刻在光天化日下连续多次遭到破坏——本报报道了梁始兴忠武萧憺墓前石碑,本月20日遭偷拓;25日,梁吴平忠侯萧景墓前极珍贵的石柱“反左书”书法,再次被非法拓印,墨汁浸入石刻,墓表惨遭毁容;27日,这样的破坏事件竟然再次发...
南朝萧景墓神道石刻碑身部分成了“大花脸”。 焦哲 摄 6天内南京2处南朝石刻遭墨污 专家:有人违法拓片 “相隔4天,两处南朝石刻惨遭污染!”昨天,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方青松先生向扬子晚报记者反映: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南朝石刻,惨遭污染,碑身被黑色的墨汁“从头淋到脚”。究竟是什么人干的?他们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记者调查了解到:因为这些石刻上的文...
位于安福县山庄乡大智村的彭氏家族石刻,刻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至弘治十年(1497年)之间,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日,记者获悉,为确保大智石刻的安全,该县文物部门近日为该石刻专门雇了2名“保姆”,长期承担看护石刻,负责向村民宣传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等工作。 据了解,现存的大智石刻散布在大智村南北一线约1公里的路边。大智村的彭贯、彭彦充家族“四代五进士”,石刻...
“相隔4天,两处南朝石刻惨遭污染!”昨天,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方青松先生向扬子晚报记者反映: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南朝石刻,惨遭污染,碑身被黑色的墨汁“从头淋到脚”。究竟是什么人干的?他们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记者调查了解到:因为这些石刻上的文字属于书法艺术价值极高的“反左书”,有一些不法分子就野蛮操作在石刻上拓片盗取真迹,十几分钟就能拓成一幅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