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是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盛世殷商的辉煌文明-殷墟出土文物珍宝展”,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惊艳亮相,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3日,有兴趣的您不妨前去领略什么叫“一言九鼎”。 “啊,好大的鼎!”“咦,这个鼎怎么是扁的”……昨天上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展出40件(组)殷墟文物,华美浑厚的青铜器,精雕细琢的玉器,古老神秘的甲骨文,这些精美的文物不仅完美地展现了殷墟文化的精华,也反映了...
子龙鼎 子龙鼎铭文 传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商代末期,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通高103厘米,耳高22厘米,腹高43厘米,足高36.5厘米,口径80厘米。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该鼎厚立耳,微外撇,外侧饰两周凹弦纹,折沿宽缘,腹部横向宽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器颈部以云雷纹为地,周饰2类6组浮雕式兽面纹,足上端饰高浮雕式兽面纹,下衬三周凸弦纹。 子龙鼎所铸铭文“...
图为商晚期的司母辛方鼎吸引不少游客 图为造型奇特的青铜器 图为神秘的甲骨文张远摄 6月14日,是中国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40件(组)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甲骨文等亮相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与“后母戊鼎”来自同一时期的司母辛方鼎作为其中最珍贵的文物,吸引了不少民众围观。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至今年12月13日。
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 1978年淅川县下寺出土 口径66厘米,高76厘米 这是楚庄王之子、楚国令尹“王子午”墓中所出七件列鼎之一。鼎身为束腰平底状,侈耳、蹄足,口沿攀附6条龙形怪兽,器腹满饰半浮雕的夔纹和窃曲纹。 内腹与盖有铭文85字。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
汉 通高16.8厘米,口径12.5厘米 鼎敛口、圆底、蹄足,附耳外曲,鼎盖、鼎身外壁均施黄釉。鼎盖中部有两周弦线,内饰一展体蛙纹,外有龙虎纹环绕其周,两者之间等距分布三乳钉,其中一乳钉与树纹一起间隔于相向的龙虎之间。盖饰之龙张口吐舌,角后耸,近头近尾出有鳍,背翼乍起,尾卷曲。
西周 通高23.9厘米 口径23厘米 器立耳,敛口,腹部横向宽大,壁斜外张且鼓,底部曲率较小,近平,下承三蹄足 。腹部饰凸弦纹一周,颈部饰窃曲纹,足部上端饰饕餮纹,鼻梁处置扉棱,是西周中期青铜鼎的常见式样。
5月2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清理一座战国秦墓小龛过程中,发现了一件青铜鼎,内有半鼎汤,汤内竟浸有数根骨头。 据悉,考古人员在清理一座战国秦墓小龛过程中,出土了铜锺、铜鼎两件青铜器,器物内分别盛有疑是“酒”的液体和“骨头汤”。 其中,铜锺高35.2厘米,腹径22.5厘米,底径14.2厘米。当考古人员揭开铜锺的顶盖时,发现锺内保留有二分之一容积的液体。液体微浊,无味,半透明,...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在开封西北方向的张家湾决口,从河南到洪泽湖一片汪洋。开封泡在水中,城墙时刻有被冲垮的危险。此时巡抚牛铿与河督文冲发生了冲突。文冲以开封地势低洼不能继续作省会为由,主张让黄河就此改道,把省会迁往他处。牛铿认为千年古城不能轻易废弃,且迁移要花巨资,极力反对,誓与开封共存亡。两人各写奏折,向朝廷申明己见。首辅军机大臣穆彰阿是文冲的后台,他不管是非曲直,只要是自己一党的就力...
大禾人面纹方鼎 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禾人面纹方鼎是中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年代为商代晚期,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鼎亦被称为大禾方鼎。 该鼎于1959年在中国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乡胜溪村一个叫新屋湾的地方出土,最初被不明...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在北京钟鼓楼北侧一个幽深僻静的胡同里,坐落着中国首家综合性老酒博物馆——北京乾鼎老酒博物馆,这家博物馆的创办人名叫罗强。如今在老酒收藏圈里,人们一提到罗强,首先就会把他和他的老酒博物馆联系在一起,而除了馆长的身份以外,他本身其实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酒收藏家。近日,中国文物网记者来到北京乾鼎老酒博物馆并对罗强进行了专访,他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收藏老酒以及开办老酒博物馆的心路历...
近日,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和青铜铭文火了。先是有网友发微博称,甲骨文中的“鼎”字形似被昵称为“喵星人”的小猫,随后,众多网友开始到处寻找含有“鼎”字的甲骨文,进而发现青铜铭文中的“鼎”字更像“喵星人”。一时间,网友纷纷表示被这个“鼎”字“萌化了”,而据了解,宝鸡市就曾出土过数件带有“鼎”字的铭文的青铜器。 瞧瞧网友们搜集的这些甲骨文和青铜铭文中的“鼎”字——一个大脑袋,两只尖耳朵,四条小短...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穆槿)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彩瓷得到空前的发展,色彩丰富、纹饰精美、造型品种繁多。有业内人士称明清瓷是中国的一张名片。这一时期瓷器的制作工艺上更为考究,成为市场追捧的焦点,不断刷新瓷器拍卖的成交纪录。这其中明代瓷器及“清三代”的器件最受市场追捧,与十多年前相比,现在有的瓷器价格,提高了十多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有藏友感慨,“重器还是明清瓷。”近日在“20...
著名画家王余根向各位嘉宾介绍烙画作品 为促进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甲午年春月,应苏州宝鼎书画院院长王余根先生的邀请。近日,白俄罗斯文化联盟副主席---伊戈尔•巴巴克、俄罗斯联邦思马宁斯克州工商会主席---傲尔赫仆特色夫、副主席---沃拉吉米尔等人在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文化交流家、《亚洲论坛》副总编、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毕福剑外事助理刘瀚锴先生的陪同下,专程赴苏州宝鼎书画院进行参观考察和文...
西周太保鼎 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西周太保鼎为方形,通高57.6厘米,口长35.8厘米,宽22.8厘米,重26公斤。四柱足,口上铸双立耳,耳上浮雕双兽。鼎腹部四面饰蕉叶纹与饕餮纹,四角饰扉棱。最为显著的是柱足上装饰的扉棱和柱足中部装饰的圆盘,这在商周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非常奇异。 鼎是在祭祀时盛放肉类的礼器。周王室在进行祭祀、宴飨、丧葬等活动时都要遵从列鼎制度: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
人面四方鼎上的黄帝面容 “黄”和“鲧”的上古发音惊人的相似,这是十分古怪的事情。夏人总共只祭拜两位大神,而其名字的发音居然一样,在完全依赖语言进行交流的前文字时代,这种现象完全不合逻辑。唯一能加以解释的理由,就是它们为同一个神祇,而在历史传播中被人施行了分身手术。黄帝是有熊氏信奉的大神,正如此前已经论及的那样,这有熊氏之“熊”,并非大型哺乳类熊科动物的图腾,而是卵生爬行动物“三足鳖”——“能”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