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后母戊鼎 商代作品,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公斤,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此鼎是目前所知中国先秦时期最重的青铜器。原称“司母戊鼎”,后改现名。其铸造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公斤,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与杰出的技术成就,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2月18日,福建建瓯市旅游局局长、方志委主任赖少波,民俗专家吴雪灏应小桥镇政府邀请,在小桥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为小桥镇党委、政府领导,镇各委办干部,各村主干和文化协管员近百人作建瓯市小桥镇历史文化知识专题讲座。 民俗专家吴雪灏,以独特的视角,从小桥镇历史上隶属的 “南才里” 和“将相里”名称由来,结合小桥镇历代名人故事、出土珍贵文物等视角,将小桥...
昨天,国内外多家媒体都被一幅205米长的书法巨制所吸引。在沈阳展出的这幅书法巨制名为《无量寿经》,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族孙、清皇室后裔爱新觉罗·恒山耗时月余抄写的。 爱新觉罗·恒山生于沈阳,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当代著名书画家。其手抄的《无量寿经》长205米,不仅呈现出古朴空灵、意境深远之美,还有一种苍劲雄厚、洒脱痛快的风韵。书友们称之为“...
眼下正处寒冬。火锅,大概是这个时节消费者最喜欢点的一道菜,从考古发现来分析,中国人吃火锅确是有传统的,早在两三千年前上古商周时期,已开始吃火锅了。 那么,古代中国人怎么吃火锅,喜欢吃什么火锅? 商周时期或吃“小火锅”,战国墓内发现“狗肉火锅” 如果追究火锅的源头,当从商周时期的青铜鼎说起。 鼎是商周时期人们做饭做菜、祭祀最常用的炊具̵...
后母戊大方鼎(资料图) “后母戊”大方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而作的祭器,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代表之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日前,于成龙博士作客首都图书馆,为公众揭秘了这件重要国宝的出土过程。 主讲人简介 于成龙 200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学术研究范围遍及中国考古学、古文字学与中国古代青铜器、玉器及...
“后母戊”大方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而作的祭器,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代表之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 日前,于成龙博士作客首都图书馆,为公众揭秘了这件重要国宝的出土过程。 主讲人简介 于成龙 200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学术研究范围遍及中国考古学、古文字学与中国古代青铜器、玉器及书法等文物专项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
“后母戊”大方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而作的祭器,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代表之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日前,于成龙博士作客首都图书馆,为公众揭秘了这件重要国宝的出土过程。 主讲人简介 于成龙 200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学术研究范围遍及中国考古学、古文字学与中国古代青铜器、玉器及书法等文物专项研究。 作为项目...
选自:吴树(微博)《谁在收藏中国》 第五章 谁废了中国文物专家 一个农民仿制的“北魏陶俑”被国家博物馆(微博)、故宫(微博)博物院竞相收购,新炉泥胎成“国宝”。一位文物泰斗捐“越王剑”遭拒收,留下绝笔泣血丹青;更有黑发人为捐国宝成白发、民间藏家一砸千金为正名…… “假作真时真亦假”——百年前曹老夫子一句红楼戏言,竟成为21世纪中国文物现状之写真。 ○“北魏陶俑” 1994年夏天的一...
1960年毛泽东与贺龙谈话(资料图) 本文摘自《脍炙英雄》,作者:孔庆东,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版次:2009年1月第一版 贺龙(1896-1969)这个名字,根据“东博神相”,天生就是为将帅之才准备的。越是惊涛激流,越能大展鸿图。而倘若四海升平、刀枪入库了,则不免要“中焦阻塞,呼吸不畅”也。朋友们不知有没有注意,十大元帅的标准像中,只有贺老总是留着胡子的。虽然威风,但...
资料图片 曾侯乙编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比曾侯乙编钟历史还要早的国宝级文物曾侯宝鼎,近日被警方从盗墓倒卖文物团伙中追回。5日上午,记者从湖北省公安厅获悉,由公安部督办的,湖北省迄今最大的盗掘古墓、倒卖文物专案成功告破。目前已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名,收缴文物198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8件,仅三级文物的价值就上亿元。数量之多、规格之高连国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