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赵陵山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镂空人形玉饰 蒋卫东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研究员、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长期从事浙江北部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与良渚文化结缘尤深。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玉文化中,最杰出的代表当推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若以单件计,已超出15000件,加上清末民初以来流入海内外博物馆和私人...
“韫玉良缘——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在徐州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展览为期2个月,市民可免费参观。此次展出的良渚文化精品玉器,来自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良渚文化玉器为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达到中国史前玉文化之高峰。此次展出的140余件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包括琮、璧、钺、玉瑗、玉环、玉镯、锥形器、玉梳背、项饰、筒形器...
良渚文化闪石玉扁平环形玉玦 古玉品鉴 13 蒋卫东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研究员、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长期从事浙江北部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与良渚文化结缘尤深。 作为我国玉器起源阶段最主要的玉器器型,玉玦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继续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长江下游地区,此一阶段的北阴阳营文化、崧泽文化与凌家滩文化中,玉玦依旧是玉器中最具代...
探索历史之谜是一个严谨的学术论证过程,一些本来已经公认的研究结果在新的文献资料和技术手段面前,也有可能实现“价值的反转” 总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因为种种原因,对尚无定论的考古发现断章取义,甚至作捕风捉影的传播,这些行为大大背离了“谨言慎行”的学术品质 当有新的考古发现时,不论是考古工作者还是文化工作者都应该平心静气,保持理智的态度,这样才能为大众提供...
讲台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副所长娓娓道来良渚文化、良渚古城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台下的中学生们则听得如痴如醉。 昨天,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在余杭良渚博物院正式开营,来自全国23个省市113所全国优秀学校的180名优秀中学生幸运入选,将造访浙江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南宋官窑博物馆、印山越国王陵,并将在考古队员的带领下探查良渚古城和田螺山遗址发掘现场。 北大,是无数莘莘学子的梦想殿堂。北...
图为中国东部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刻有原始文字的石钺。图片来源:国际日报。 中国文物网7月12日编译报道:日前,考古学家称他们从中国东部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石器上发现了一种新型原始文字,距今已有约5000年的历史。这比中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甲骨文还早约1400余年,几乎和世界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文字处于同一时期。 据史料记载,中国目前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可追溯至3600年前的商代。这...
玉琮 三叉形器 神人兽面纹 良渚文化: 玉蕴精粹 文图 记者 杜颖 见习记者 金昌波 6月,海南省博物馆举办《江南晨曦--良渚文化展》,吸引了数千观众前往观赏。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5300-4000年,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良渚而命名。良渚文化玉器,因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达到了中国史...
5月16日,浙江省文物监察总队与文物执法动态监管与预警系统研发人员至杭州良渚遗址管理所进行文物行政执法行动巡检与核查系统使用指导。 文物执法动态监管与预警系统是通过卫星拍摄数据,对文物保护范围内数据进行后期处理,经数据比对后标识出保护范围内地面变化情况,确定疑似违法变化区域,生成任务包发送至各个试点单位的手持终端,由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核实,以达到与现有遗址人防方式的一个补充,完善遗址监测系统。 ...
为深入推进我省文化法制建设,进一步了解文化建设在立法方面的需求,推广余杭在良渚遗址保护方面的经验,5月6日,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一行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永昌的带领下调研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宏儿,区委常委、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良渚组团党工委书记张俊杰,良渚遗址管委会副主任吴立炜陪同调研。 良渚遗址作为良渚文化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以其规模宏...
4月10日,杭州良渚遗址申遗项目征迁动员大会在瓶窑镇召开,标志着良渚遗址申遗征迁工作即将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良渚遗址申报世界遗产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工作全面铺开。 目前已明确的良渚遗址申遗一期申报范围约10.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整治范围5.9平方公里。此次征迁项目主要涉及到的是良渚古城遗址核心区块,瓶窑镇大观山、长命2个行政村,有农户615户,企业46家。根据余杭区委、区政府的要求,2013年9月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