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海南省 编号: Ⅷ-19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 黎族的织染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 黎族聚居区有极为丰富的木棉、野麻等纺织、印染原料。在棉纺织品普及之前,野麻纺织品在黎族地区盛行。人们一般在雨季...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海南省 编号: Ⅷ-4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 海南岛制陶历史悠久,在黎族聚居地区的史前遗址中曾发现过陶片,文献中也不乏相关记载。如宋朝的《诸蕃志》卷下曾记黎族“以土为釜,瓠匏为器”,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亦记黎人:“缌绠绩木皮木布,陶土为釜。”黎族地区的制陶技术保留在哈方言、润方言、赛方言、美孚方言等区...
时间:2006 类别:民俗 地区:海南省 编号:Ⅹ-12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五指山市 三月三节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称,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舞蹈 地区: 海南省 编号: Ⅲ-32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三亚市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语称“转刹”、“太刹”。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今海南省三亚市)黎族的丧葬习俗。 打柴舞有一套完整的舞具和跳法,舞具由两条垫木和数对小木组成。跳舞时将两条垫木相对隔开2米左右平行摆放于地面上,垫木上架数对小木...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百年来,当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西服牛仔的装束,却惊喜地发现在不少场合汉服已悄然回归,少数民族服饰风格开始闪耀时装界。传统的服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们不单单是民族物质文明的结晶,更承载着精神家园的寄托。 黎族服饰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黎族的传统服饰,它绚丽多彩,独具特色。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服饰一般都是用自织自染的土布制成,黎族的棉纺织技术先进,黎族妇女擅长纺织,她们利用各式纺织工具,织出色彩斑斓,图案新颖,质地细腻的织物,曾被列为朝廷的贡品。 地处海南的黎族,由于长夏无冬,因此服饰上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上衣和长裤,妇女穿对襟圆领贯头式上衣,下着筒裙。服饰也因地区的不同存在着一些差异。黎族妇女服饰的花纹图案中最核心的是人纹和人祖纹,与在其周围的花草,两边的...
图为中国农村博物馆首任馆长段应碧接受“黎陶”收藏。 第二届中国农村博物馆年会暨村庄文化交流1月10日在海南昌江召开。交流会上,昌江县保突村11件黎族陶艺作品被中国农村博物馆收藏的仪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中国农村博物馆首任馆长段应碧现场专门颁发了收藏证书,证书由海南省生态旅游策划研究院院长张悟纲代表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收领。 据了解,被收藏的11件藏品是双凤...
被称为“山的世界、水的源头、林的海洋、云的故乡”的白沙,将民俗文化注入景区建设。该县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黎族婚礼已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继续发掘其人文内涵,打造乡村游的特色产品。2014年以来,白沙开展了系列体验游活动,使自然风光肌体注入生生不息的文化血液。 像芭蕉村这样因为特色民俗元素而吃上休闲旅游饭的村庄不在少数。 富俄村,是白沙邦溪镇的一个黎族聚居村。有游客进村时,村民们夹道欢迎,首先...
一颗百年大榕树下,3名身着传统服饰的黎族妇女捣泥、盘筑泥条,经过几番制坯、绘图,一件精美的陶坯制成了。 这里是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保突村,88岁的黎族老人羊拜亮不时俯下身子指点,她们正在制作黎族陶艺。 在黎族,制陶是妇女的“专利”。制陶技艺也只能传给女性,黎族有着“女制陶男莫近”的习俗。黎族妇女首先选取粘性泥土,放在阳光下晒干,接着将晒干后的泥土捣碎,用水调匀拌成泥团,然后将泥团铺成薄饼...
据史料记载,黎族在海南岛的历史有三千多年,秦汉时期南方百越的一个分支“骆越”与黎族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资治通鉴》卷28《汉纪》胡三省注曰“余谓今安南之地,古之骆越也。珠崖,盖亦骆越也”。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海南岛各地都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址。专家考证,陶器的出土,证明了黎族与骆越的关系,有力地作证了在当时,火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黎族的先民生活之中。黎族人民的刀耕火种...
2014海南民间艺术进高校系列活动16日晚将极具本地特色的黎族艺术请入校园,在场上千名学生领略其魅力。 本期展演名为“黎族的歌舞标签”,包括黎族民歌、传统服饰、竹木器乐和黎族舞蹈四个部分,系统展示了黎族人民传承的优秀艺术。 “举起硪哟,齐心协力。用力举哟,用力舂呀!”黎族歌手符政高表演起《打硪歌》,生动描绘了黎族人民劳动的景象。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何丕杰介绍,由于黎族只有自...
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历来是杭州博物馆展示经典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节点。2013年,与佛山博物馆携手推出的“佛山窑 甲天下”特展广受社会关注,2014年,杭博进一步加强馆际交流,把文化视野拓展到国土的最南端。6月12日上午,杭博与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联袂策划的“衣被天下——黎族织锦艺术展”正式开幕。 开幕式简朴又率性。杭州、海南两地博物馆馆长介绍策展始末,感谢两地策展团队的辛勤付出,共同希望以...
黎族制陶与石器时代相关? 如今,乘坐邮轮在浩瀚的南海上,或乘坐飞机在高远的天空,遥望美丽的海南岛,都难以想象哪些河流曾涤荡过古人类的足迹。 然而,通过考古研究,那些挖掘出来的冰冷石器,不仅有了温度,还可从其斑斑印痕上看到,海南先民对生态环境的选择,以及这个孤岛曾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接受海口晚报专访时称,海南已出土的众多史前文...
海南古属“岛夷”,周汉有“儋耳”、“雕题”人群,汉唐以来为“骆越”、“俚”、“俚僚”所居,属百越的范畴,唐宋以来形成“黎”,为壮侗语族黎语支。当代黎族蛇图腾崇拜完整地表现在创始神话、图腾禁忌、纹身内容等方面。黎族各支系的创始神话分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