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五彩霓裳·民族瑰宝——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展。上海鲁迅纪念馆 供图摄 由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五彩霓裳·民族瑰宝——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展9日起亮相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 “五彩霓裳·民族瑰宝——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展。上海鲁迅纪念馆 供图 摄 海南岛黎族传统纺织染绣技艺已有3000多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黎族...
黎族的人们不管是在生活中的礼仪还是婚后或者是离婚的礼仪也是讲究很多方面,而这些也是主要为了传统下来这些问题。对于,对此黎族礼仪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黎族传统礼仪文化 黎族 烟和酒是主要的嗜好品,妇女还有嚼槟榔的嗜好,用贝壳灰和青蒌叶裹着嚼。烟叶以自种为主,多使用竹制水烟筒吸烟。酒以自酿的糯米甜酒。酿酒用自制蒸酒的陶器和酿酒糟罐,饮酒时也有用小竹管插入酒罐内吸酒敬客...
黎族的人们不管是在婚俗中还是在生活的细节上,都是和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有着一定的关联,对此黎族的民族风俗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黎族传统民族风俗 黎族与火 钻木取火的古老习俗 黎族与火 据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海昌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财政部联...
藏族这个生活在世界屋脊的古老民族,它无论在物质,精神或者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些从古传承的习俗。仅仅在人生仪礼方面就有很多礼俗,从一个人在母亲肚里孕育开始直至结束自己的生命为止,就要经受很多人生仪礼。如:诞生仪礼,成年仪礼,婚姻仪礼等等。成年礼,对藏族人来说,是他们自诞生仪礼后的又一大礼。在藏区,任何地方都会举办成年礼,男女各个不同。在安多地区,比较盛行为女孩子举行成年礼,尤其是在青海贵德,女孩子长...
“跳竹竿”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每逢过年过节,黎族同胞便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跳起“打竹舞”来。跳竹竿时,8根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开一合,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变换着图案,4-8名男女青年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当竹竿分开时,双腿或单脚巧妙地落地,不等竹竿合拢又急速跃起,并不时地变换舞步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
定亲 倘若小伙子与姑娘情意相投的话,小伙子必须告诉家长,然后请两名媒妁。她们是善于言辞,见缝插针的。穿着漂亮的花桶裙,戴着崭新的精制斗笠。用两条新毛包头上四个要好的槟榔到女方家“查”(查即试探女方父母对此婚事的态度)若女方家长辈开毛贴吃槟榔,则表示同意,接着双方就可商定放槟榔的时间及议价。时间多定于农历六月或八月的双日,象征成双成对。 放槟榔 媒妁分送槟榔看辈份,大的...
黎族是海南岛的主要居民,三亚是黎族同胞最主要的聚居地之一。黎族同胞在居住、饮食、服饰、婚姻、节庆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风情。黎族婚庆仪俗包含定亲、放槟榔、结婚问日、结婚、鸳鸯圆梦几步—— 定亲 倘若小伙子与姑娘情意相投的话,小伙子必须告诉家长,然后请两名媒妁。她们是善于言辞,见缝插针的。穿着漂亮的花桶裙,戴着崭新的精制斗笠。用两条新毛包头上四个要好的槟榔到女方家“查”(查即试探女方父母对此...
“跳竹竿”是一种古老独特的活动,也是一项令人陶醉的文艺体育运动。它不但姿态优美,富于节奏,而且气氛非常欢快热烈,吸引众人。 “跳竹竿”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叫“打柴舞”。每逢过年过节,黎族同胞便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跳起“打竹舞”来。跳竹竿时,8根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开一合,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变换着图案,4-8名男女青年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
遗产编号 ⅲ―32 所属地区 海南·三亚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海南省三亚市 申报日期 2006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语称“转刹”、“太刹”。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今海南省三亚市)黎族的丧葬习俗。 打柴舞有一套完整的舞具和跳法,舞具由两条垫木和数对小木组成。跳舞时将两条垫木相对隔开2米左右平行摆放于地面上,垫木上架数对小木棍。木棍...
遗产编号 ⅷ-4 所属地区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 申报日期 2006 一、 简介 据考证,制陶是黎族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在史前时期,海南岛上已有黎族的先祖在此活动。作为海南最早的移民和开发者,他们陆续登上这块岛屿后,大致沿各大河流上溯至岛内南半部地区繁衍生息,也由此在荒岛上留下了特有的文明印痕。陶器...
遗产编号 ⅷ-19 所属地区 海南·东方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海南黎族的织染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 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对于木棉和本地棉花的纺织尤其独具匠心。宋代以前,黎...
遗产编号 ⅷ-9 所属地区 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树皮布又称纳布、楮皮布、谷皮布等。海南岛黎族树皮布主要分布在中南部黎族集聚区,包括三亚、五指山、东方等市及琼中、保亭、陵水、乐东、昌江、白沙等县。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
遗产编号 ⅷ-87 所属地区 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申报日期 2006 黎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人工取火术。黎族钻木取火技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包括三亚、五指山、东方等市及琼中、保亭、陵水、乐东、昌江、白沙等县的黎族集聚区。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伏羲取的是天火,而取大地上的火种则是"燧人"大神...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海南省 编号: Ⅷ-87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包括三亚、五指山、东方等市及琼中、保亭、陵水、乐东、昌江、白沙等县的黎族集聚区。 我国古代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韩非子•五蠹》提到:“上古之世,……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海南省 编号: Ⅷ-84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树皮布又称纳布、楮皮布、谷皮布等。古代文献中所称的楮冠、谷布衣,就是用树皮制成的衣冠产品。海南岛黎族树皮布主要分布在中南部黎族集聚区,包括三亚、五指山、东方等市及琼中、保亭、陵水、乐东、昌江、白沙等县。 保亭县黎族树皮布文化的起源可上溯至石器时代。先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