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汉画像空心砖 洛阳西汉画像空心砖系列(一)·发现 徐婵菲 沈辰 1904年-1908年清政府修建开封到洛阳的卞洛铁路,当铁路修至洛阳城东边的邙山脚下时,经常会碰到古墓,墓中出土的各种文物引起外国技师和中国古董商的注意,他们遂大肆搜索、出售,获利颇丰。现在家喻户晓的唐三彩就是这次修路时发现的。受利益引诱和中外古董商的怂恿,当地一些百姓便放弃了世代相传的农耕生活,专门从事挖墓盗宝的营生...
墓群位于肥东县撮镇王兴村小尹队,东北距肥东县约20公里。现规划为合肥市循环经济园,具体位置在四顶山路与清泉路十字西北角。墓葬上方原有高度约4米的大封土堆,现已被破坏。为支持合肥市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28座,出土器物近200件。从墓葬形制及出土随葬品等情况综合分析,这批墓葬的年代从西汉中期至清代中晚期,主要是西汉中后期、唐宋和清代的中小型墓葬。 ...
1978年,象鼻嘴西汉长沙王吴著墓在湖南省博物馆的主持下,进行了精心的考古发掘。该墓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的溁湾镇以北约两公里处,在史学界有“象鼻嘴一号汉墓”之称,是湖南省至今为止发掘的众多汉墓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之墓,并在我国目前所发掘的诸侯王墓中十分罕见。且为了更好地保护、展示该墓遗址,长沙市政府还于1993年11月建成了王陵公园(现称望月公园)。 一件精美别致的西汉动物纹青玉嵌饰 在当...
虎溪山西汉简 局部 虎溪山西汉简,1999年6月至9月出土于湖南省沅陵县城关镇西沅水左岸虎溪山一号汉墓,为西汉第一代沅陵候、长沙王吴臣之子吴阳的陵墓,其受封于高后元年,死于文帝后元二年。此地春秋时属楚黔中地,战国属楚黔中郡,战国末年秦楚交战,此地一带战事频繁。后秦在此地设黔中郡,汉高祖五年改为武陵郡,始置沅陵县。虎溪山一号汉墓共出土竹简1336枚(段),古隶书写,字迹清晰,书写风格或厚重或流...
1978年,象鼻嘴西汉长沙王吴著墓在湖南省博物馆的主持下,进行了精心的考古发掘。该墓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的溁湾镇以北约两公里处,在史学界有“象鼻嘴一号汉墓”之称,是湖南省至今为止发掘的众多汉墓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之墓,并在我国目前所发掘的诸侯王墓中十分罕见。且为了更好地保护、展示该墓遗址,长沙市政府还于1993年11月建成了王陵公园(现称望月公园)。 在当时的吴著墓考古发掘中,还出土了一件透...
考古工作者用白线画出了这座建筑的格局分布图,推断这里和南军、北军这两支西汉的京城卫戍部队有关。 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汉书 刑法志》云:“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京师有南北军之屯。”这则史料中的“南北军”,作为长安城的卫戍部队,从西汉初年开始便承担着拱卫京师的作用。 日前,中国社科院汉长安城工作队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公布了一处位于今天莲湖区三民村附近的大型建筑遗址的...
资料图:天悬天坑航拍图。 新地质遗迹 考验保护与开发(绿色家园) 陕西汉中发现500平方公里天坑群 本报记者 常钦 作为特殊喀斯特地貌,天坑令人神往。陕西省国土资源厅近日对外发布地质遗迹调查阶段性成果,其中之一是:我国地质人员在陕西汉中发现了由49个天坑组成的4个天坑群,天坑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达到世界级地质遗迹标准。这则消息不胫而走,被众多目光聚焦。那么,如此大规模的天坑群是如何被...
近日,国家文物局在官网公布了一系列有关考古发掘及保护的批复文件。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查询发现,在这批批复中,国家文物局对于陕西省文物局《关于上报西汉帝陵——安陵邑保护展示工程方案的请示》(陕文物字〔2018〕45号)做出了“暂不同意西汉帝陵——安陵邑保护展示方案”的批复意见。 此外,国家文物局对于陕西省文物局《西汉帝陵——安陵邑保护展示工程方案》提出了4条必...
西汉 · 玉雕卧牛 西汉 1972年陕西省蒲城县出土 玉雕卧牛是在一整块呈黑色的玉料上,采用圆雕的技法琢制而成。这件玉牛代表了汉代圆雕工艺的高超水平,工匠们抓住了卧牛的动态特点,用流畅简洁的线条表现四肢的动态,静中有动。
西汉 青铜质 长8厘米,高5.5厘米.重665克 1974年宁夏固原古城公社出土 铜羊做蹲卧式,盘角,回首,双眼凝视,似乎闻声欲起,体型肥硕,神态温顺,生动活泼,栩栩如生。铸成之后,工匠利用传统的错金银工艺,用金丝银线镶嵌全身,凸显出羊首轮廓和纤细卷曲的绒毛,金光银彩交相辉映,更显得生气盎然。两汉时期不但继承了先秦时代的错金银技术,而且还有一定的创新,工艺更为精湛。
记者27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对位于四川省邛崃市泉水镇樊哙村的四处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西汉武帝时期定敷侯刘越私印,该印为子母印,为四川地区首次发现该类汉代印章。 发掘现场 本次发掘工作共清理古墓葬近30座、窑址4座。墓葬主要包括汉代土坑墓和汉代砖室墓,另含少量唐宋砖室墓。墓地出土文物200余件(套),随葬器物包括陶器、...
在建国后的历次考古发现中,有不少秦汉时期的印章被发现。而在众多的印章中,有一枚印章十分独特:它是一枚“帝印”,这就是“文帝行玺”。虽然它不是真正的皇帝印玺,只是西汉时期南越国国王的王印,但它却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这枚金印究竟是怎样被发现的,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我们怀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 吴凌云 石破天惊的发现 ...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长2.3厘米,宽2.3厘米,高1.8厘米
西汉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长5.2厘米 宽5厘米 高2.7厘米 正方形,侈口,抹角。内底中间有一桥钮印形凸出体,旁有一个半漏斗形凸出体与之连接。外侧左、右壁凿铭文八行十五字“元朔三年叔坚工仆,上郡工褒夫立戊”,外底凹凸不平,通体褐色,口沿微残。此物系西汉时期铸造铜印用的母范。它揭示了汉代铜印的铸造方法,对研究我国古代冶炼技术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