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1日上午,药姑山历史文化遗存考古调研协调会在通城召开,全面部署即将展开的药姑山历史文化遗存考古调查工作。 据介绍,药姑山垒石文化遗址群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遗存。我市境内(通城片区、崇阳片区、赤壁片区)的古瑶族文化遗存与湖南省临湘市境内的瑶族堆石墓群整体连片,两省联动,形成一个大型古代瑶族先民聚落遗址体系。 药姑山历史文化遗存考古调查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规划实施以堆石遗址保护利用...
西安高校多、古迹多,当校园遇见古迹,不仅种种传奇令人称道,保护和传承也成为不二的选择。这些掩埋在时光深处的“秘密”,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学子成长成才,也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当校园遇见古迹 ——西安校园考古调查 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图书馆与学生公寓七八号楼之间的一片草坪,常常能看到考古系教授陈洪海的身影。今天看来,草坪上仅余一座凉亭显示着这个区域曾经的身份——唐代实际寺...
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内的天坛遗址(圜丘遗址)。 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图书馆与学生公寓七八号楼之间的一片草坪,常常能看到考古系教授陈洪海的身影。今天看来,草坪上仅余一座凉亭显示着这个区域曾经的身份——唐代实际寺遗址。但在陈教授眼中,蔓草青青,掩藏着时光的秘密。 草坪下的秘密 实际寺,名字今人听来陌生,却与唐高僧鉴真有着深厚的渊源。 “唐长安城108寺,实际寺是格外重要的一个寺院。...
点击了解更多》》 “雄安新区中期发展区约200平方公里文物调查工作已经结束,新发现文物点44处,对起步区部分古遗址进行了初步勘探,目前正在编制中期发展区文物保护专题报告。”8月3日,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总领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毛保中介绍了雄安新区文物调查的最新成果。 雄安新区约2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调查79处文物点,其中44处为最新发现 在容城县晾马台镇南阳村紧邻南阳遗址...
前天,本报报道了第三批江苏大遗址预备名单公示,其中扬州地区有两个,分别为:邗江甘泉山汉墓群和仪征庙山汉墓。目前,庙山汉墓考古调查勘探工程正在进行中,记者昨从邗江文物部门获悉,甘泉山汉墓群即将进行考古调查,或将解决一些历史谜团,通过此次考古调查获得的成果,将与本区域城市规划衔接,预留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提升空间,避免文化遗产遭受破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上有七峰如斗” 汉广陵国王侯家...
“福建的海丝遗存,可以追溯至万年以前石器时代遗址中蕴含的海洋元素,以及数千年以来惠及南岛语族的文化播迁、海峡两岸的住民往来。”福建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楼建龙10日如是说。 10日正值“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日”,福建省博物院披露一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考古成果。 据介绍,2016年,福建对平潭全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获得了重要成果。其中,壳丘头遗址,位于平潭县平原镇北面的...
压赛堰东侧航拍照片 日前,由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组织实施的压赛堰遗址考古调查项目专家评审会召开。 压赛堰遗址位于江北区孔浦街道西管小区以南的倪家堰河与姚江交汇口, 2013年3月,作为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列入第七批国保单位。现存的堰坝建筑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自南向北由三个单体组成:南端是国二十年(1932年)重修的“郭公碶”,为单孔水闸;中间是拖船坝,其坝体两侧仍遗有绞索亭石柱...
为进一步推进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压赛堰遗址的保护管理及环境风貌整治工作,由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委托洛阳市文物钻探管理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压赛堰遗址考古调查项目于日前顺利完成,并取得积极成果。 压赛堰遗址位于江北区孔浦街道西管小区以南的倪家堰河与姚江交汇口,距宁波市中心4公里处,是一座建在外江与内河之间的重要水利设施,2013年3月,作为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列...
为确保临金高速经过沿线文物安全,2月19日至3月5日,桐庐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配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高速沿途经过所在地进行前期考古调查。调查人员对沿线经过地区逐一排查,结合三普调查成果,采集沿线有价值的文物标本,登记记录调查结果,拍摄调查地情况。目前,前期调查工作已基本结束。 临金高速公路即临安至金华高速公路,是宁金高速公路的一段,沿线经过临安、桐庐、建德、兰溪、金东等5个县(市、区...
日前,我省首个内水水域水下考古项目——慈溪上林湖后司岙水域水下考古调查圆满结束。在这次考古调查中,我市考古队用上了多项高新技术,大大方便了水下考古调查活动。据了解,近日进行的四川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丹东一号”沉舰(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高科技设备均发挥了重大作用。 据了解,上林湖后司岙水域水下考古调查是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统筹指导与合作推动下,由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
昨天,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消息,我省首个内水水域水下考古项目——上林湖后司岙水域水下考古调查已经圆满结束。 上林湖地区在1957年建造了上林湖水库,水库建成前的上林湖水域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建成水库后,水域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本次水下考古调查最终发现了凸露于现存湖床表面的多处圆形窑炉、近现代沉船、建筑基址、道路、水下台地以及长约130米高约3米的古水坝、疑似古河道等类型丰富的水下...
阿日扎岩画。图由省考古院提供 12月30日,省考古院会议室,一幅幅凿刻在平整崖壁上的岩画在显示屏上呈现。强健的牦牛、魁伟的大角羊、傲娇的大角鹿……岩画所在山体处在一片广阔草原上,画上的40余头动物,密点凿刻、简洁肯定,带着浓郁的高原风。 岩画就藏在广袤的甘孜石渠,近日由考古专家发现研究。据考证,它们陆陆续续“诞生”于公元前几百年至公元800年前后。 省考古院院长高大伦说,这是考古...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30日通报,该单位日前在四川省石渠县阿日扎和温波两个乡镇的4个地点发现岩画。根据分析,这些岩画中最古老的可追溯至战国时期。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队员李飞介绍,此次发现的岩画以动物和人的形象为主,包括部分古藏文题记。其中动物可辨40余只,主要为牦牛、大角羊、大角鹿、马、虎等;人物可辨约9人,还有部分图像暂时无法辨识。在敲凿技艺上,这些图像分为密点凿刻剪影式图像和密...
资料图 为推进“万里茶道”内蒙古段申遗工作,今年,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林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调查队对万里茶道和林格尔段遗址进行两个月的考古调查。 昨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称,此次“万里茶道”和林格尔段考古调查发现多处重要文物遗址,包括车马古道、石碑、寺庙、石刻群等与“万里茶道”有关的重要文物遗址,这些文物遗址的发现补充并丰富了“万里茶道”的内容。其...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寺墩遗址群的考古调查”,是国家文物局“十三五”规划中,“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这一跨区域考古研究项目的子项目。而“象墩遗址群的考古发掘”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象墩遗址发现于2012 年,位于寺墩西北,两者相距约15 公里,北距长江约10 公里。2016 年度的考古发掘主要针对象墩本体及其南部的大刘桥、四堡村、汉墩三处遗址点。其中,象墩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