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ⅵ-2 所属地区 四川·泸州·纳溪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泸州市纳溪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申报日期 2006 川南泸州纳溪的“搬打狮子”,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相传130个春秋,流行于川南各地民间,是四川狮舞的一个优秀流派。“搬打狮子”是融武术、杂技、歌舞于一炉,集文狮、武狮于一体的无任何安全防护设施的纯民间高空艺术,其中有“大脸子”、"小脸...
遗产编号 ⅲ―5 所属地区 浙江·台州·临海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 申报日期 2006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唐...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安徽·蚌埠·五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蚌埠市五河县 申报日期 2006 五河临北狮子舞,是一种集娱乐、武术、杂技、图腾、竞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 临北狮子舞源于清末年间,主要流传于五河县临北乡及周边乡镇。临北狮子舞兼有南北方狮子舞的特点,形神兼备,带有浓郁的淮河文化特色,属中间地带的狮子,颜色以青为主,又...
遗产编号 ⅲ-1 所属地区 陕西·安康·石泉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安康市石泉县 申报日期 2006 狮舞这一民间表演形式,流传于山东及全国各地,甚为普遍,受到群众的欢迎。狮舞是吉祥的象征,能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及幸福向往,并寓意着除害消灾的寄托,因此,有着悠久的历史,火狮子是其中的一种形式。“火狮子”因狮毛由点燃的火捻组成,演出时通身窜火星而得名。它...
遗产编号 ⅲ-6 所属地区 湖北·潜江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湛江 申报日期 2007 中国民间舞蹈,也称舞狮、狮灯等。《汉书?礼乐志》中记有象人一词,据三国时魏人孟康注释为"若今戏鱼虾狮子者",可见汉魏时期已有狮子舞的雏形。唐代以后,狮子舞被引入宫廷,作为燕乐中的一个内容,名太平乐,又名五方狮子舞。《续文献通考》记有"明孝宗弘治三年秋,召各番使入内看...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湖北·武汉·蔡甸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蔡甸区 申报日期 2007 由地头舞狮演变而来,按一年12个月垒起12张方桌加一方凳,表演前祭天,礼毕后,舞狮人在锣鼓声中顺桌而上。整个表演集狮舞、杂技、武术、祭祀于一体。流行于蔡甸索河镇境内及周边乡镇。
遗产编号 ⅲ-10 所属地区 湖北·武汉·新洲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新洲区 申报日期 2007 创者为明朝初年新洲张旗牌湾的世袭官张炳公。数百年中,该舞张姓独传。至清末,才传艺于外姓。高跷狮子舞表演形式别具一格:舞狮人的双脚踩在一尺八寸高的高跷上,前滚后翻,腾转蹦跳,表情达意。在新洲举水以西的周铺、仓埠、阳逻、张店等地盛行,并流传到河南、湖南等省。...
遗产编号 ⅲ-12 所属地区 湖北·武汉·新洲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新洲区 申报日期 2007 高台狮子民间杂技,表演时至少用五张八仙桌重叠。具体做法是:第一张桌足向下着地,桌面向上;第二张桌面与第一张桌面重合,桌足向上;第三、四、五张均桌面向下,桌足向上重叠,形成一个约5米的高台,也可架七张、九张,甚至十一张,一般是架五张。表演者三人,一个装拌胖...
南朝神道石刻中的辟邪,和石狮子的主要差别在于它们长着一对翅膀。昨天,市民方先生向扬子晚报爆料,他发现南京马群狮子坝的一座石辟邪真的“飞”了。该辟邪高仅1米,是南京现存个头最矮的一只。栖霞区、南京市文广新局证实,石刻于今年5月22日凌晨被盗,目前公安部门正在抓紧侦破此案。 案情通报 被盗发生在今年5月 目前仍在抓紧侦破中 南京市民方青松常年义务对南京文物进行巡...
在中国,狮子与老虎不同,它不是土生土长而是进口的。狮子原来生长在非洲与亚洲的伊朗、印度一带,传说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安息国(今伊朗)国王赠献狮子给汉章帝,从此狮子由异国他乡来到中国。狮子在异国为珍兽,古波斯就以崇狮为时尚,王者戴着金花冠,坐在金狮座上。 佛教也将狮子尊为兽中王,传说佛初生时,有五百狮子从白雪中走来,侍列门前迎接佛的诞生。狮子在原产地和在佛教中是有地位的,是被神化和...
还记得2013年,南京曾经试掘又回填保护的狮子冲南朝陵墓吗?近日,在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举办的《六朝考古——中日学者报告会》上,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祁海宁透露,狮子冲南朝墓除了昭明太子和他生母丁贵嫔外,周边还发现了11座神秘古墓和7座古窑址,至于这些古墓和古窑的用途,有待进一步研究。 南朝大墓位于南京栖霞区新合村狮子冲北象山南麓。2013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对这两座大墓进行了试发掘,...
唐代的海兽葡萄镜,主题纹饰是“海兽”和葡萄。其中的“海兽”,面目狰狞,似马非马,似虎非虎。自宋代以来,人们对它的原型进行各种猜测,有人说它是“海马”,有人说它是“狻猊”,有人干脆称之为“瑞兽”。 海兽葡萄镜风格奇异 流行于唐代 在中国历代铜镜中,最富有神秘色彩的莫过于战国的山字镜、汉代的四神规矩镜和唐代的海兽葡萄镜。这三种铜镜的主题纹饰都非常奇特,学术界对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一直争论不休,至...
古人常在住宅大门前摆放两尊石狮,以镇宅护院,这种习俗沿袭至今。 那么,这种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种用石狮子做守门神兽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唐朝时,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辉煌的都城,政府规划了“坊”——相当于现在的街区——作为住宅区。坊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坊门一般制成牌楼式,并在上面写上坊的名字。坊柱由一对大石块夹着,以防风抗震,固定坊门。为了避免石块的生硬单调,能工巧匠们就在上...
日前,国内知名金属文物保护修复专家齐聚“沧州铁狮子保护专家咨询会”,为保护修缮国宝沧州“铁狮子”支招。 据悉,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沧州“铁狮子”已历经四次修缮。目前,“铁狮子”四肢断裂疏松,锈蚀严重。在查看现场听取相关介绍后,文物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沧州铁狮子的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大家就此各抒己见,充分讨论,纷纷为铁狮子的保护修缮提出宝贵建议。 有着千年历史的沧州铁狮子是全国现存年代最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