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了保护、挽救、发展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国内规模最大、最具专业性的木版年画博物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历时两年多精心施工建设,13日宣告竣工。目前布展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将于本月20日正式开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在建筑规格、展品数量、馆藏丰厚上位居中国年画博物馆之首。 天津杨柳青年画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近400年...
中国文物网讯(记者郭智东),为迎接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由北京博物馆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北京民俗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讨会11日在北京民俗博物馆召开。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崔学谙、中国文联研究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锡城、中国节庆委员会秘书长徐庆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系副主任...
提起天津知名传统宝物,杨柳青年画可谓其中之一,与美食狗不理包子一样名满天下。来天津旅游的各地游客临走都不忘捎上一幅形象可爱的杨柳青年画,作为纪念或是礼物送给他人。 据说,始创于17世纪(明代崇祯年间)的杨柳青年画,最初源自苏州桃花坞年画印制技术,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流传于天津杨柳青并发扬光大,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韵味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线版墨印,彩色手绘。工艺细腻,色彩斑斓。其内容通过寓意、写实等多...
上图:要制作一张合格的杨柳青年画,必须经过“勾、刻、印、绘”(从左到右)四大传统工艺流程。 袁祺左图:杨柳青年画经典题材之一“五子夺莲”。 袁祺天津杨柳青,曾是中国最大的年画制作基地。几百年的岁月里,杨柳青年画随时代浮沉,有过辉煌,也一度濒临消亡。《万象更新》、《莲年有余》、《富寿平安》,这一幅幅美好的图画,除了艺术成就之外,更成为中国人在过去时代的...
新报讯(记者 崔楠 通讯员 翟金良 李健)前天,“中国杨柳青木版年画节”开幕,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的百幅珍贵木版年画首次与来自20多个国家的游客和市民见面。 来到前天开街的杨柳青大院文化区,最为吸引人的就是该文化区的“王树村年画艺术收藏馆”。馆内陈列着“年画第一人”王树村生前收藏的近百幅珍贵年画。此次展出的年画不仅全部是出自清末,而且也是首次在全国公开展示。此次年画节将于25日闭幕,而王树村珍藏的...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西青区人民政府、市文广局、市旅游局共同主办的中国·杨柳青木版年画节今天上午开幕。本届木版年画节的主题为:“传承年画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本届杨柳青木版年画节为中国木版年画传承和发展、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同时也成为天津市乃至全国春节民俗文化活动的一大亮点。年画节期间,将陆续举办中国木版年画展示活动、中国木版年画研究权威学者王树...
提要:记者昨天从西青区相关部门获悉,作为本市重大旅游项目之一的杨柳青大院文化区主体工程基本修缮完毕,正在进行配套工程和内部布展,预计明年“五一”前后向市民开放。据了解,杨柳青大院文化区占地60亩,将建设杨柳青古镇区董家、周家、韩家等8大家宅院以及关帝庙、税局、水局、私塾等,形成开放式民俗文化集聚区。 记者昨天从西青区相关部门获悉,作为本市重大旅游项目之一的杨柳青大院文化区...
概要: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展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天津杨柳青画社今天在古文化街和长春道的两个杨柳青画店同时举办“新中国·新年画创作60年展”。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展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天津杨柳青画社今天在古文化街和长春道的两个杨柳青画店同时举办“新中国·新年画创...
近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利用近30年的时间苦心钻研传统技艺,成为天津唯一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他将自己的家庭手工年画作坊改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
“刻版”是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的第二道工序,工艺十分考究。图为杨柳青年画的四位传承人之一王文达老人正在用刻刀小心翼翼地雕琢木版 “哚—哚—”,在一间几平方米的工作间里,王文达老人用刻刀小心翼翼地雕琢着手里的木版。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的四位传承人之一,从1960年进入师门学徒至今,他始终没有放下这门手艺。眼下,在天津杨柳青画社和几十公里外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