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月15日,成昆复线(凉山段)考古新发现暨西南秦汉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西昌举行,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安宁河畔,就2016年成昆复线(凉山段)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以及西南地区秦汉历史与文化,展开研讨。专家学者认为,自2014年起开展的成昆复线(凉山段)考古工作,发现了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以及四川境内除成都平原外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先秦时期聚落群,这类发现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实属罕见。 近年...
11月5日,湖南省临湘市龙窖山考古队在羊楼司镇梅池村朱楼坡组考古调查中,新发现了一片堆石遗迹点,该遗迹点存有大量石墈、堆石墓、石屋等堆石遗迹。 磨里坡山顶古道上的石屋遗迹 资料显示,2001年9月,中国(广西)瑶学学会在临湘召开瑶族研究专题研讨会,通过深入调查,科学论证,确认龙窖山为瑶族历史上最早的千家峒。湖南省人民政府把龙窖山瑶族千家峒遗址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日前,相关工作人员利用“大数据”对本月公诸于世的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作品合集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中原本认为由这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文学家之一独立创作完成的 17 部戏剧应为与其他剧作家合著而成。据了解,莎士比亚在剧作方面著名的竞争对手克里斯托弗•马洛 (Christopher Marlowe) 被认为是 1591 年历史剧《亨利六世》 (Henry VI...
嘉宾在观看出土的明清御窑瓷器 明清皇帝的御用瓷器,从烧造到使用中产生的残次品、落选品、损耗品都怎么处理?10月25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展的“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上,或可一窥究竟。该展呈现的考古新成果属首次公开亮相。 明清两朝于江西景德镇设置御器厂(清代改称“御窑厂”),专门为皇家烧造御用瓷器。为保证御用瓷器所体现的权威性,宫廷对御窑瓷器的烧造一直有严...
近日,一项研究公布古代 DNA 揭示了瓦努阿图 (Vanuatu) 和汤加 (Tonga) 首批居民来自亚洲,而非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的其他大洋洲移民。该研究阐明了约 3,000 年前拉皮塔人 (Lapita) 分散至南太平洋地区时最后一次向无人居住土地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在此之前,除了独特点缀的陶器及其遗留下来的遗骸之外,世人对这些古代移民的神秘文化知之甚少。图为在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本次研究报道的古...
金秋八月,瓜果飘香,正是收获的时节。对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吴勇研究员、田小红副研究员来说,也是辛苦了多半年,最放松、最欣慰的时刻,由两人主持的奇台石城子考古发掘工作有重大突破,发现完整的汉代古城城址。 8月27日,在奇台县召开的“奇台县石城子古城遗址考古发掘中期论证会”上,两人兴奋不已地向前来参加中期论证会的区内外专家学者们介绍了古城的整个考古发掘情况。 石城子古城遗址位于奇台...
核心提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大杖子墓地及相关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考古工作者运用先进科技手段研究古代遗存,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东大杖子墓地人类活动的信息,进一步证实了研究团队之前的结论——东大杖子的土著文化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中原文化有一种“向心”凝聚力,秦开却胡系“固土”而非“拓疆”行为。 东大杖子40号墓葬的内椁 运用多视角影...
资料图:考古队在扬州曹庄隋唐墓葬内发现隋炀帝的牙齿,并确定一号墓墓主为杨广。二号墓则发现隋编钟,墓内还有人骨,勘测约56岁,一米五的成年女性,经专家判断墓主为萧后。图文墓葬内景。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5日在西安披露,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隋炀帝萧后冠已完成实验室考古与保护,专家明确了萧后冠的基本结构、加工工艺、材料属性,为研究隋唐时期礼冠制度提供了重...
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的一项研究成果分析了提洛尔冰人的衣服和箭袋的材料来源。研究表明,冰人的衣服和箭袋至少来自5种不同的动物,其中帽子由棕熊皮制成,箭袋则由狍皮制成。 提洛尔冰人俗称奥茨冰人,是一具拥有5300年历史的木乃伊,1991年在意大利奥茨塔尔阿尔卑斯山脉被发现,此后20多年的分析让人们得以了解其祖先、饮食、工具、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衣着情况。尽管保存相对完好,但奥茨冰人主要衣服...
在中国已发掘的安徽铜陵、江西铜岭等矿冶遗址中,都没有发现墓葬区,唯有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首次发现墓葬区,填补了中国矿冶遗址发掘这方面的空白。由此,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成功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矿冶遗址中首次发现古墓群 四方塘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泉塘村熊家湾,其墓葬区位于遗址东部一条南高北低的山梁上。墓葬区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20米至50米,面积...
安徽省天长市安乐镇常庄村纪庄组19号汉墓共出土文物119件,其中包括8件陶器,34枚木牍等。随葬器物铭文和木牍上都没有明确的纪年。汉代考古发掘表明,汉墓的随葬品中陶器占大多数。这些陶器种类繁多,器形复杂多变,极具时代特征。因此,在墓葬本身缺乏明确纪年材料的情况下,通过陶器类型演变规律中该墓葬陶器所处位置,可推断该墓葬的相对年代。 对纪庄汉墓出土陶器进行类型学分析,首先必须明确这批陶器的文化与...
猕猴在使用工具 对旧世界猴子文化的全球首次考古挖掘,发现了此前几代野生猕猴使用的工具。此项发现意味着在可通过考古被“撬开”的既有文化记录方面,人类并非是独一无二的。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人类进化杂志》。 仅在几十年前,科学家还认为,人类是想出如何将其环境中的物体变成有用工具的唯一物种。如今,人们了解到,所有动物都能这样做。不过,选择的工具通常是像叶子或小树枝一样的易腐材料。这使得此类行为...
时间是张亚平作品的主题,动态的时间如何以视觉的方式表述在张亚平的作品里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圣奥古斯丁在他的《忏悔录》这样说到“时间是什么?没人问我,我很清楚;一旦问起,我便茫然”。 奥古斯丁指出时间的内在化,时间不再是外在的物理之流,而是我们的思想意识的伸展——当下对过往的时间是回忆;当下对当下的时间是直接经验;当下对未来的时间是展望。《时间切片》这件静态作品时间感的获得是由于作者让回忆与当下经...
古玉器入土久长;常受到土压、崩塌的破坏,发掘时又会受到损伤,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也会受到意外伤害,所以,一般说,古玉器多带伤痕。要制造伪古玉,首先要将玉器作人工伤残,使之古意盎然。 1.敲打。把仿古玉的边缘、凸出部分敲打,使有伤痕、裂缝,或干脆将玉器的耳、脚打断,然后再行激接。或用火烧加热,突然冷却,使之裂痕累累。 2.舵碾。用细小的舵碾或钢钻,在玉器表面碾出大小不等的坑坑洼洼,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主讲 5月22日下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讲座河南博物院分场迎来了第三场讲座,同时也是2016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大道中原”系列讲座的第十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的《在旋动的世界里——大河村文化彩陶漫说》。 王仁湘是国内知名的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主任,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