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会程进入第二天,13个专业委员会分组讨论、海外学者演讲与座谈会、公共考古讲座……紧贴时代的专业课题,在学者们的深入交流、讲述下变得令人亲切而易懂,与会学者和社会大众各取所需,从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中汲取各自需要的营养。 昨日,全天进行的13个专业委员分组讨论包括旧石器考古、新石器考古、夏商考古、三国—隋唐考古、植物考古、公共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动物考古、人类骨骼考古...
日前,研究人员表示在美国中西部发掘出土的恐龙头骨化石揭示了两个新的独特有角恐龙物种。其中一个头骨化石于十年前在美国蒙大拿州 (Montana) 朱迪斯河 (Judith River) 地质层附近意外发现,并因此得名“朱迪斯 (Judith)”,距今已有约 7600 万年的悠久历史。一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PLOS ONE)》期刊上的报告写道,这种生物被正式命名为 Spiclypeus ...
我们的讲述从5300年前的一次超过1000公里的传奇旅行开始。 用考古资料证明这次长途旅行需要三条重要线索:一是距离遥远的两地有特殊的相似性,难以用分别发明解释,只有交流才能形成;二是两地之间没有发现中介者;三是社会发展程度为这样的旅行提供了可能性。 1、相距1000公里的惊人相似 距今5300年前后,安徽含山凌家滩的史前社会高度发展,出现大量蕴含原始宇宙观的玉器。 屈原曾...
今天上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六辑整理报告发布。报告收入了5篇文献,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郑、齐、秦、楚诸国史事。记者注意到,该报告收录的文献揭示了郑国开国早期的面貌,为春秋早期历史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这批竹简在秦代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受“焚书坑儒”影响,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这批“清华简”对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意义重大。从2011年起,“清华简”整理报告已经发...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16日在北京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新整理的五篇文献均记载春秋史事,皆为前所未见的篇章,为历史学、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其中,《郑武夫人规孺子》记载郑国第二代国君郑武公逝世后,夫人武姜对继任的庄公——也就是《春秋》开篇“郑伯克段于鄢”的那位郑伯——进行的规诫。《郑文公问太伯》则是郑国公族太伯规诫郑厉公之子文公的言辞。 这两篇文献对郑国初期的三代国君即桓公、武公、庄公多有...
2000 年来,各相关方面一直对汉尼拔 (Hannibal) 翻越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的路线争执不下。如今借助一些古代马粪遗迹,科学家们可能已经有了答案。公元前 218 年,超过 15,000 匹战马和 37 只大象随同 3 万迦太基精锐部队行进至罗马共和国,并引发了多年流血冲突。然而带领如此多的士兵和动物穿越阿尔卑斯山并非易事,历史学家和古典主义者长期以来一直对汉尼拔行走的确切路线争论不休。 ...
古代都城是古代国家政治统治、经济管理、军事指挥和文化礼仪活动中心,是古代国家历史的缩影,其宫城又是国家的政治中枢。因此,都城成为国家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的象征与物化载体,亦是“国家主导文化”的物化载体。“卜都定鼎,计及万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新王朝建立的第一件国家大事就是“定都”与“建都”。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多个王朝都建立过都城,每座都城都凝聚着那个时期的“国家主导文化”。从中华民族...
1912年在爱尔兰出土的遗骸照(来源:The Hungarian) 研究人员在Bradford召开的英国科学节上宣布在爱尔兰Tiree出土的新时器时期遗骸中发现了佝偻病,为英国历史上最早的病例。因为佝偻病是缺乏维生素D和阳光所产生的疾病,通常城市比乡村更易患病,所以这个发现本身就令人好奇。此外,发现该遗骸的墓地十分简陋,也让人对当时的社会如何对待患这种病的妇女产生好奇。 University ...
康家石门子岩画 康家石门子岩画所在山脉 图片由西北大学刘成提供 距离乌鲁木齐市以北200公里外有片世界闻名的岩画——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那里的岩画是目前全国保留最完整的生殖崇拜岩画群。岩画距今已有3000多年,是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留。 岩画群1987年被发现后就受到世人的关注,更引起考古界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这片岩画,当地文物保护部门专门...
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小河墓地的魅力,正在源源不断地向世人展现出来。继世界上最古老的奶酪、中国最早的明胶之后,日前,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再度令人惊叹:距今约3600年前,小河文化的先民们已在使用以牛心为材料制成的“化妆棒”。正是用这种化妆棒,小河文化的女性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涂上了耐人寻味的一抹红色。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杨益民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报告》(Scien...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国科学家近日发现欧亚大陆中新世古猿幸存的原因:青藏高原隆起与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以及全球气候变冷共同作用,使云南在地理上和气候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湿热环境区域,延缓了干冷气候开始的时间,为欧亚大陆中新世古猿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避难所。 这是记者2月16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得的消息。 据介绍,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研究的《粘土矿物学指示...
本周四(1 月 14 日),科学家表示他们对在 1991 年发现的冻结于欧洲冰川中的 5,300 年前木乃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冰人体内的肠道微生物进一步揭示了人类迁徙历史。据悉,这具称为“奥茨 (Otzi)”的冰人木乃伊生前曾徒步穿越现代意大利和奥地利之间的厄兹塔尔阿尔卑斯山脉 (Otztal Alps),因遭暗箭射杀身亡,终年 40 至 50 岁。图为冰人标本。 相关研究人员将该冰人木乃...
记者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正在发掘中的湖北枣阳市郭家庙墓地发现春秋早期的一套钮钟。这套钮钟首次加入“商声”,在西周礼乐“五音不全”的四声格局上,构成了“宫商角徵羽”的“五正声”宫调系统新格局,是揭示编钟发展历程的一次重大发现。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介绍,钮钟为编钟的一种类型,合瓦形钟体。本次发掘的钮钟位于GM30墓葬南室,共10件,属春秋早期,为目前所知最多的编钮钟。该套钮钟形式...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11日在武汉表示,近年对湖北随州叶家山、枣阳郭家庙等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墓地的考古发现,西周礼乐制度在春秋早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西周礼乐制度成熟的标志。 考古成果显示,在叶家山墓地出土的5件编钟,其中一件鎛(音同“博”)钟为整套编钟最低音徵(so),另外四件甬钟分别为羽(la)宫(do)角(mi)/徵(so)羽(la)/宫(do),整个宫调系统为“四声七音”,低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