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上世纪20年代的国立历史博物馆,是国博的前身。国博供图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外景(两馆共用同一建筑)。国博供图 “后母戊鼎”,就是大家在历史课本里读到的“司母戊鼎”,近年来学界认为,铭文的第一个字应为“后”字,2011年,新国博开张,在馆藏介绍中为这个镇馆之宝正名,纠正了这个多年的误会。回...
国家博物馆(微博)收藏着一件人称“青铜之王”的商代铜鼎,它通体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鼎是中华文明的见证,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青铜鼎,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是中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早在7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
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建馆100周年之际,中国邮政于7月8日发行“国家博物馆特种邮票”一套2枚以资纪念,同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首发式。 这套特种邮票由中国邮政于多套发行方案中甄选,是一种特殊版式的邮票。设计师将1963年发行过的国博馆藏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后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邮票进行复原,以原邮票的版式印入新发行的邮票中,形成“票中票”形式,立意新颖,...
中广网北京7月9日消息(记者张庶卓)中国邮政7月8日发行“国家博物馆(微博)特种邮票”一套2枚,这是中国邮政为国家博物馆成立百周年奉献的一份贺礼。 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纪念日, 1912年7月9日,在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的倡议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鲁迅先生为国立历史博物馆勘选了第一个馆址——国子监,并捐赠了文物。 中国邮政一贯注重开发传统文化题材的邮...
【中国文物网提要】过去的30多年,出现在历史教材中的“司母戊鼎”这个名字,已经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2011年3月,国家博物馆宣布“司母戊鼎”更名为“后母戊鼎”,存在多年的争议话题又一次引发学界及广大网友的热议。是“司”?是“后”?孰是?孰非?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间争议四起,重命...
考古界将“司母戊鼎”更名为“后母戊鼎”,但教材却还没有改过来,这让学生们犯了难 吴志立 画 “到底是司母还是后母呢?”家住星沙的周女士最近被儿子的一个问题难住了。日前,央视《新闻30分》在播报一则文物新闻时,主持人将“司母戊鼎”播成“后母戊鼎”,这引发了正在读初一儿子的...
鼎上的铭文 司母戊鼎已改名后母戊鼎 这个3月最受瞩目的文物是什么?答案非司母戊鼎,或者说后母戊鼎莫属。伴随着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开门迎客,其镇馆之宝司母戊鼎悄然改名,引发国民热议。此后,央视《新闻30分》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启用新名后母戊青铜鼎,更将这一争议推向风口浪尖。国民质疑,是否后母戊鼎才是正统?6月高考渐近,有学生疑惑,在高考答题时,是否改用新名?对此本报记者对有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
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日前终于掀开面纱,开始对散客开放。在为国博新貌感叹的同时,细心的观众却注意到了另一个细节:镇馆之宝“司母戊鼎”已悄然更名为“后母戊鼎”。 对这件国之重器的传奇历史,许多人耳熟能详——1939年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一经出土便引来不法商贩和日本人的垂涎、几经波折斗智斗勇才留在了河南、在许多国宝迁往台湾时却因为其体态的R...
“司”“后”纷争再起 有关部门该出来说个话 11月4日,在安阳市政协“思辨堂”举办的一场辩论会,让沉寂数月的“司”、“后”之争再掀波澜。 所谓“司”“后”之争,即上世纪初在古都安阳城北小屯村发掘出的迄今为止商代最大的青铜大鼎...
今年3月,国博展出的“司母戊鼎”已经正式更名“后母戊鼎”。但本月新学年开始后,记者从本市初中学生新学年使用的两个版本的历史教材上发现这件国宝级青铜器的新名字并没有被教科书“认可”。今天上午,记者咨询中学历史学科教师得知,目前考试还是会以司母戊鼎为准,但判卷教师肯定会根据考题灵活评卷,考生写“后母戊鼎”也...
今天下午,国宝级文物、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的“后母戊鼎”落户国博青铜厅,公众可以免费参观。这是“司母戊鼎”更名为“后母戊鼎”后首次露面。 今天上午,记者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获悉,古代青铜艺术展今天下午开幕。据国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知名的“司母戊鼎”入住“新家”的同时,将正式更名为...
“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后,昨日亮相国博。 昨日,国家博物馆新馆,黄胄艺术展上,两名观众在欣赏黄胄先生的作品《鞠躬尽瘁为人民》。本报记者 薛珺 摄 今日开放,每日限客8000人;国宝“后母戊鼎”更名后首次“裸展” 继基本陈列《复兴之路》对公众开放后,完成改扩建的新国博今天将对公众开放6项...
国家博物馆青铜厅将于近日开展,在这里,无人不知的“司母戊鼎”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天津市铸造专家罗宝琪曾参加过复制该鼎的实验考古工作,近日他向每日新报记者揭示了商朝人铸造这件国宝及其文字的过程。 “后”表示墓主人身份 彰显尊贵 罗先生说,现在一般认为,“戊”是商王武丁之母的名字。根据历史记载,...
国宝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但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写的还是“司母戊鼎”。如果考试中遇到该问题,到底是答“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这让一些学生及家长犯嘀咕。今日上午,太原迎泽区双西二社区王东健拨打本报社区热线,反映这一疑惑。 王东健说,昨晚,自家孩子在做练习题时,有这样一道题,商朝的()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孩子填写...
3月底,位于国博新馆三层的青铜厅开展后,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据悉,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变对这件青铜器的名称提出了新的考释,但因中小学课本的广泛宣传,它的原名流传更为广泛。●网友热议国宝姓“司”还是姓“后”?近日,央视《新闻30分》主播在播报一条文物新闻时,将“司母戊鼎”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