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国宝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出土80周年纪念活动在河南安阳武官村举行。韩章云摄 2019年是国宝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出土80周年。3月19日,在后母戊鼎出土地河南安阳武官村,当初发掘并保护后母戊鼎的吴氏家族后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并邀请业界文化学者们就文化与旅游的产业融合献计献策。如今,这座看似普通的豫北小村庄,已让国宝“活”了起来。 曾埋藏保护后母戊鼎8年之久的吴家大...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食器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 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
通高133厘米,口长116厘米,宽79厘米 这件商晚期后母戊方鼎通高133厘米,口长116厘米,宽79厘米。长方形,深腹平底,口上一对立耳,其一为后配。四柱足,中空,四角有扉棱。鼎耳外侧有双虎食人首纹,四壁周边饰兽面纹,中央素地无纹。四足上部饰浮雕兽面纹。腹内壁有铭文三字。器重875公斤,是现存商代青铜中最重者。一九三九年河南安阳武官北地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国家博物馆(微博)收藏着一件人称“青铜之王”的商代铜鼎,它通体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鼎是中华文明的见证,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青铜鼎,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是中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早在7000多年前,中国就...
7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殷墟》特种邮票,其中第二枚“青铜器”的图案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司母戊鼎,现称“后母戊鼎”。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也是河南安阳殷墟独特的符号。此前后母戊鼎已经两次绘入我国邮票。1964年8月25日,我国发行一套《殷代铜器》特种邮票,其中第八枚为“司母戊鼎”;2012年7月8日,我国发行一套《国家博物馆》特种邮票,其中第二枚“馆藏文物——鼎”,图案以“...
“一直追着要链接的小伙伴们,不用苦恼啦!中国国家博物馆天猫旗舰店上线啦!各位亲,等着急了吧,走走走,逛逛去!”日前,国博(北京)综合服务部在其官方平台公布国博的网上商店正式开张了,让不少喜欢博物馆文化的网友感到欣喜,“‘故宫淘宝’终于有了‘小伙伴’!” “走”进国博的网上商店,后母戊鼎冰箱贴、说唱俑橡皮、彩陶系列纸胶带……各式各样以国博馆藏珍品为“模本”的文化创意产品琳琅满目。查看页面上的热销索...
“后母戊鼎”,就是大家在历史课本里读到的“司母戊鼎”,近年来学界认为,铭文的第一个字应为“后”字,2011年,新国博开张,在馆藏介绍中为这个镇馆之宝正名,纠正了这个多年的误会。 出身显赫,地下躲战乱 后母戊鼎已经很老了,老到记不清很多事情。不过你若想听国博的故事,问后母戊鼎就算问对了。 1939年3月的一天,河南“西北岗”的一些村民把后母戊鼎从土里弄了出来,后母戊鼎这一觉就睡了两千多年。拉起...
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美誉。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
后母戊鼎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件件古代文明瑰宝闪烁其间。《收藏》副刊自2009年创刊以来,一直着眼于人类文明史的展示,以及国内外相关事务动向的评说。2013年,《收藏》副刊将推出栏目“国宝华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逐一评介国宝级文物重器,展示国宝之美和重器之重,让深藏于博物馆中的国宝华光,熠熠闪亮,照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中国国家...
图一“后母戊鼎”立耳外侧“双虎噬人头”纹饰。“后母戊鼎”鼎腹内壁上所铸“后母戊”铭文。 开栏致读者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件件古代文明瑰宝闪烁其间。《收藏》副刊自2009年创刊以来,一直着眼于人类文明史的展示,以及国内外相关事务动向的评说。2013年,《收藏》副刊...
后母戊鼎 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的国家一级文物商代青铜重器后母戊大方鼎,作为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其通体尺寸之大、称量之重、造型浑厚、气魄雄伟等特征,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青铜铸造工艺的极高水平,被誉为“中华第一鼎”。后被广泛写进历史教科书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然而,它的出土面世却历经万险。 农民挖宝挖出“青铜大炉” 武官村是距...
后母戊鼎 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商代青铜重器后母戊大方鼎,作为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其通体尺寸之大、称量之重、造型浑厚、气魄雄伟等特征,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青铜铸造工艺的极高水平,被誉为“中华第一鼎”。后被广泛写进历史教科书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然而,它的出土面世却历经万险。 农民挖宝挖出“青铜大炉” 武官村是距河南...
后母戊鼎 商代作品,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公斤,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此鼎是目前所知中国先秦时期最重的青铜器。原称“司母戊鼎”,后改现名。其铸造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公斤,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与杰出的技术成就,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简介】 后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后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后母...
“后母戊鼎”,就是大家在历史课本里读到的“司母戊鼎”,近年来学界认为,铭文的第一个字应为“后”字,2011年,新国博开张,在馆藏介绍中为这个镇馆之宝正名,纠正了这个多年的误会。回顾国博百年变迁,听听很有故事的后母戊鼎自己怎么说吧。 出身显赫,地下躲战乱 我已经很老了,老到记不清很多事情。不过你若想听国博的故事,问我就算问对了。 1939年3月的一天,河南“西北岗”的一些村民把我从土里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