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在百花盛开、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由长沙市甲骨文学会主办的,”盛世乾坤 中国古典诗文及当代名句甲骨文书法展”开幕了,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对此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给予提供这次学习机会的长沙市各主、承办单位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甲骨文字是汉字的鼻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悠久而灿...
记者3月5日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该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对赤峰市松山区小五家乡老西营子村高家台子进行考古发掘中发现,高家台子遗址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甲骨文的最北地点。 据介绍,2017年6——9月,为配合赤峰市至辽宁喀左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从房址形制及出土的陶器等遗物分析...
甲字形墓葬M13墓道填土中出土的有字卜骨 近日,宁夏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境内商周遗址发现甲骨文最西北部的一处遗址。 姚河塬商周遗址位于彭阳县新集乡红河支流李儿河、小河切割形成的塬地上,面积60余万平方米。2017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目前经勘探发现壕沟、墙体、道路、储水池、水渠、铸铜作坊区、制陶作坊区等遗迹。墓葬区勘探发现墓葬6...
近日,宁夏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境内商周遗址发现甲骨文最西北部的一处遗址。 姚河塬商周遗址位于彭阳县新集乡红河支流李儿河、小河切割形成的塬地上,面积60余万平方米。2017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目前经勘探发现壕沟、墙体、道路、储水池、水渠、铸铜作坊区、制陶作坊区等遗迹。墓葬区勘探发现墓葬60余座,截至目前已发掘墓葬18座,其中甲字形...
2017年12月26日,“甲骨收藏与绝学振兴”高峰论坛在故宫博物院敬胜斋召开。该论坛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文物局、国家档案局、故宫博物院、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共同主办。 论坛开始之前,主办方首先举行了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发布会上表示,故宫博物院作为此次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11家甲骨收藏单位之一,收藏甲骨约22000片左右,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彭阳县新集乡姚河塬发现商周遗址,不但改写西周在宁夏历史,颠覆学界“周人文化未过陇山”论断,填补了周人在大后方布局的史料,更是将六盘山地区的建制史提前了近1000年。继去年年底以来,经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发掘整理,在甲字形墓葬M13墓道中发掘出土甲骨文,进一步佐证该地区的历史地位。 墓葬中发掘出土甲骨文 此次发掘出土卜骨3件,其中有字卜骨1件,质地为牛的肩胛骨,正反...
一片甲骨惊天下 ——甲骨文与北京城的一段往事 2017年10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创建于1997年的《世界记忆名录》,旨在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进行抢救,并加强保护和利用,提高全世界对文献遗产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中药“龙骨”原是...
文明的血脉——河南博物院文物精品展1月3日起在福建博物院开幕。河南大地有着古老的殷墟甲骨、精美的夏商青铜器、巍峨的汉代陶楼、斑斓的唐三彩、优雅的宋代名窑瓷器,均是承载着我们民族记忆的珍贵物质文化遗产。本次展览,河南博物院提供了馆藏的100余件文物。(福州晚报记者 毛小春/文 杨勇/摄)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对于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甲骨文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甲骨学研究界、甲骨文书法艺术界担负起弘扬、传承甲骨文化,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甲骨学研究促使甲骨文书法发展 自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903年,刘鹗编成《铁云藏龟》,第一部甲骨文拓本着录书出版,191...
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地下出土的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3000年前殷商时期的政治制度、王室结构、社会生活、经济生产等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史研究价值。从1899年发现至今,经海内外学者们近120年来前赴后继的探索,甲骨文中反映的殷商文化奥秘逐渐揭开,甲骨学已然成为一门举世瞩目的学科。 甲骨研究成就卓越 甲骨文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四大新发...
在甲骨学史上,提到甲骨文的发现与收藏之功,人们多数会首先想到王懿荣。作为与王懿荣同时期的甲骨文发现与收藏者,王襄,是一个被历史埋藏了许久的名字。 王襄(1876—1965),字纶阁,号簠室,天津人。长期从事金石学、甲骨学研究,是我国早期发现和收藏甲骨的学者之一。 王襄收集甲骨得力于天津的地理优势。在清末至民国年间,很多古董商人有好东西要到北京去出手,会先在天津滞留,等到打听好北...
甲骨文是上古流传下来的瑰宝。自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以来,整理和研究甲骨文的工作就一直没有间断过,而墨拓是甲骨文整理与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步骤之一。日前,“天津博物馆藏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的甲骨文墨拓工作顺利完成,其中近年来的技艺创新在拓印文字与保护甲骨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记者就此采访了项目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教授。 1.墨拓是我国的传统技...
12月26日,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发布会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文物局、国家档案局、故宫博物院、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共同主办。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档案局副局长王绍忠,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长杜越以及相关文博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出席会议。 ...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致辞。马海燕摄 12月26日,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相关机构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推动甲骨文研究。 今年10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2月26日的发布会是由中国相关主管部门正式对外发布。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王绍忠介绍,早在19...
图为馆藏的甲骨文珍品四方风。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中新社郑州11月24日电 (记者 李志全)“在殷墟成功申遗后,作为殷墟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内容,甲骨文此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说明全世界都高度认可。”安阳市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尚红军2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两份崇高的荣誉,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更是一份重大的责任。 据教育部官网24日消息,中国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