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绕行6公里、多花费近3亿元为国宝让路,这是杭州尊重历史、保护文明的一段佳话。调整原有方案、让道路为文化遗址让行,在城市建设与尊重文化中作出的选择,彰显了杭州这座城市的文明与真正的文化软实力。 据报道,日前取得重大进展的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工程(也称杭州“二绕”)建设,自2009年设计开工以来,为避开良渚古城遗址多次修改施工方案,前后绕行了6公里,多花费近3亿元,在保障工期顺利完成的同时也保...
1月6日,第二届中国(甘肃)文化演出博览会在兰州开幕。张鸿旭摄 “8000年甘肃的厚重,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身临其境,感受古丝路文明。”兰州市民柳红梅说,连续看了好几场演出,千年敦煌、万里丝路、藏乡风情还有黄河文明……这场文化“饕餮”,不仅感官刺激,内心更是澎湃万分。 第二届中国(甘肃)文化演出博览会6日在兰州开幕。汇集国内5000多名演出行业专家、学者,知名词曲作家及甘肃本土演艺人员,...
1月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区西北部的金沙遗址博物馆里,市民们在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间漫步。这里正举办着一场跨文明特展,214件(套)来自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的玛雅文明艺术精品与金沙遗址的神秘古蜀文明展品在此共同展出,人们在两大古代文明“超时空”对话的文化盛宴中迎接新年。
近年来,海啸给受灾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威胁海岸带安全。中国大陆沿海是否发生过海啸,过去的研究一直缺乏明确认识。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立广-谢周清教授研究小组,对广东省南澳岛的海岸沉积剖面进行研究,揭示了该岛一千年前遭受南海海啸袭击的历史,证实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海啸冲击大陆海岸带的事件。 研究小组对广东省南澳岛的地质调查发现,分布在南澳岛东南端的宋井海岸的巨型砾石、破损的宋代石臼和九溪澳...
2018年12月20日,广东省博物馆“尼罗河畔的回响——古埃及文明特展”揭开了神秘面纱,144件(组)、共计238件来自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精心甄选的古埃及文物正式亮相。展览为大众重现了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并希望在不同文明之间,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此次展览分为众神庇佑、探寻永生、尼罗河畔三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古埃及文明。第一部分“众神庇佑”聚焦古埃及人的神灵信仰。古埃及在历史上一直是...
昨天,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迎来了今年的第278635名观众。多年来,海防馆在学术研究、社会宣教、群众服务等方面推陈出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功能,建馆21年来已吸引观众400余万人次,铸就了我市又一精神文明教育高地。 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于1997年开馆,由200多个单位、5万余个人捐款捐物建成,占地面积3200多平方米。该馆以镇海海防历史为陈列主题,拥有7个展陈馆,梳理了镇海从“...
日前,“中华八千年文明史”口述传承在北京启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姬英明,通过翔实的文化传承、民间遗迹、考古发现、古籍记载,梳理了中华八千年文明史的支持和印证,向众人介绍了他所掌握的明确存在的中华八千年文明史体系。姬英明将赴中华八千年文明的起源地——大地湾遗址,现场为大家介绍中华文明八千年的考古实证和相关古迹实证。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12月20日,“三秦华章 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在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向公众开放。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博士应邀出席展览开幕式,并作了“大唐风华——唐墓壁画与丝路文明”专题学术讲座。“张氏帅府”代馆长张连兴与业务人员、沈阳市民70余人聆听了报告,“张氏帅府”副馆长赵菊梅主持讲座。 程旭以“千年中国看西安,首选应在陕历博”为开场,介绍了唐墓壁画的分布情况:关中地区唐墓壁画占全国唐...
一张纸能承载多少传统?一张纸能面对何种未来?答案不一而足。然而,世界上没有纸会怎样——这是学者葛剑雄提出的假设。答案只有一个,假如纸的发明推迟几百年,文明将无法方便地记录与传承。 在如今这个“纸”将要被“屏”取代的时代,一张纸又能够做什么?李舫的《纸上乾坤》是一部“烧脑”的文化随笔集,汇集了她近年来最有分量的散文创作。在散文随笔的主流写作愈来愈热衷“小”的东西——小事象、小题材、小人物、小情...
1570年,西班牙探险家迭戈·加西亚·德帕拉西奥在洪都拉斯的热带雨林偶然发现了一片未知的拉美古代文明废墟,将沉寂7个世纪的“美洲雅典”——科潘重新拉回到人类文明的视线中。 20世纪初,美国考古学家来到这片遗址,主导发掘工作。直到2015年,中国考古队员才与科潘遗址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随着羽蛇神、玉米神等玛雅文明的标志性石雕一一发掘出土,一场华夏文明与玛雅文明的跨时空对话便由此开启。 ...
柴烧起源 柴烧技艺源于中国。 据考古验证,在中国,柴烧技艺起于新石器时代。 “最初人们可能在平地上堆放柴草,将坯体放在其上点火烧制,这种方法由于火力不集中达不到一定温度,致使所烧陶器质量差,成品率低。” 后来人们便发明了陶窑。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新石器时代的陶窑主要有横穴式窑和竖穴式窑两种。 横穴式窑较典型,它由火口、火膛、火道、窑室和窑箅组成,窑室呈圆形,...
当地时间11月20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博物院承办的“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在卢森堡国家历史与艺术博物馆展出。 本次展览以华夏文明发展历程为主线,精选河南出土的文物精品145件(套),时代上自夏商,下至宋金,器物质地主要有青铜、陶瓷、玉石、金银、玻璃等。从帝国形成和匠作技艺两部分展现华夏文明诞生、演变、发展的历史进程,展示中原大地自古形成的繁荣祥和、包容大气的物质与精神面貌。...
为扎实开展好11月份“主题党日”活动,做到“主题党日”活动主题突出、紧贴实际、富有成效,11月20日,吐鲁番市文物局党支部和阔纳协海尔村第四党总支部联合开展了“当合格党员、做文明使者”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中,吐鲁番市文物局党组书记赵强领学党章中的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并为全体参会党员上了题为《履行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合格共产党员》的专题党课。他希望全体党员不要忘记入党初心,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
讲解员介绍被追回的文物。 “臭鼎”青铜鼎。 这是一口看似普通的青铜鼎。这只出自春秋时的鼎,三脚着地,口径约30厘米宽。在当时,青铜器为贵族使用,这口鼎用来烹煮食物。现在,它成了“网红”。 这口青铜鼎是文物犯罪团伙在盗墓时发现的。据办案人员介绍,“犯罪分子在打开这口鼎时,鼎里还装有鸡骨头和汤水,过了几秒钟之后,汤水与氧气结合成为黑色”,而鼎则长时间发出臭味,又被人称...
动物筑巢,人类造城。考古学家则从深深的地下,发掘和解析人类城市的故事。都城,承载着一种文明的最高成就,象征了“国”的诞生。中国考古学家从商代晚期的都城——殷墟开始,往前找到了良渚、石峁、陶寺等邦国,向后让一大批湮没在时光里的都城重现世间。 近日,在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日韩等国考古学家齐聚南京,展示了中国及东亚都城考古的新发现:5000多年来,随着文明形态的革新,各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