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现场 近日在江西新建,考古人员发掘一座距今2000多年、迄今保存最完好的西汉古墓。墓中出土一万余件珍贵文物,包括10余吨西汉铜钱(200万枚,相当于现在50公斤黄金)、编钟、竹简、伎乐俑……文物展现了西汉高等级贵族生活,具有重大考古价值。 考古学家认为,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根据墓葬、墓园和出土文物的特点,...
图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的真车马陪葬坑。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摄 图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的真车马陪葬坑主墓航拍图。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摄 图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的真车马陪葬坑主墓外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摄 江西官方4日首次对外公布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经过多年的艰苦发掘,经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考古发掘具有先进的理念...
图为此次考古出土的文物,从左至右依次为:雁鱼灯、车马器当卢、“昌邑九年”漆器、编钟。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历时近5年考古发掘,出土文物1万余件,墓主为2000多年前西汉海昏侯国的某一代海昏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日首次公布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阶段性考古成果。 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著名秦汉考古学家信立祥表示,该墓园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
江西官方4日首次对外公布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历时近5年的考古发掘,这座距今2000多年、中国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出土了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 一座古墓遭盗掘引发官方关注 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该事件立即引起了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文物局和当地政府的...
辕首饰件 瓦 车马饰件 江南都市报记者陈艳伟报道:11月4日,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新闻通报会上,考古专家表示具体是哪一代海昏侯还有待考证,不过本月10日左右墓园1号主墓或将开棺,如果棺内出土有证实墓主身份的印章、玉璧等,或解开疑团。 会上,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徐琳琳透露,该墓园的目标是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向努力。未来如果建成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面向公...
发掘出10余吨五铢钱约有200万枚。 航拍墓园 主墓内景 11月4日,我省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向外正式公布重大考古发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果。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历时5年考古发掘,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墓主为距今2000多年的某一代海昏侯。考古学家认为,南昌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也是保存最...
江西官方11月4日首次对外公布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历时近5年的考古发掘,这座距今2000多年、中国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出土了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江西官方11月4日首次对外公布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历时近5年的考古发掘,这座距今2000多年、中国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出土了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江西省文物...
11月3日,省政府召开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协调会,省委常委、副省长朱虹出席并讲话。 朱虹指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发现保存最好、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也是我省重大考古发现,出土文物丰富、文物价值唯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国家文物局精心指导下,考古发掘工作有序有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 朱虹强调,做好文物保护工...
近日,徐州博物馆接市民反映,在子房山西南坡上一建筑工地发现多座古代墓葬,考古专家经过现场勘察,确认该地点为一处西汉墓葬群。 子房山西邻津浦东路、南临铁刹山,是我市诸多山峰距离市区较近的一座。相传该山原名鸡鸣山,因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字子房)曾在此吹箫散楚兵,后更名为子房山,山上至今有张良祠。 此次发现墓葬的地点,位于山体西南坡上,过去地表上为子房山村民房建筑,现在为一处建筑工地。由于施工需要...
继马王堆汉墓帛书后发现的又一重大文化宝藏——《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9月23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第一、三、五卷。记者在此间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获悉,学者们在整理研究这批海外回归的珍贵竹简过程中陆续有新的收获。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朱凤瀚教授说,《苍颉篇》是失传已久的、对秦汉文化史研究有重大价值的小学典籍。而北大藏西汉竹书的第一卷,就是迄今发现存字最多的《苍颉篇》。 所谓北大藏西...
一枚从福州屏山考古工地出土的大铁锚,经过考古专家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昨日,记者从福州市考古队了解到,这枚铁锚确定为福州西汉时期最大的铁器,也见证了当时福州繁荣的造船、航海技术。 屏山地铁考古领队张勇告诉记者,这块铁锚(如图)是屏山考古工地出土的两件铁器之一,另外一件为小型铁斧。这块汉代铁锚重约96斤,是福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文物证据。 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欧潭生教授说,根据史料记载,汉代时,闽越王余...
继9月15日发现西汉贵族墓后,昨日,在开福区陡岭路附近的浏阳河小学建筑工地上,考古人员再次发现一处古墓。截至昨晚11时许,该墓还未正式发掘,接下来,考古人员将通过人工方式对其进行谨慎发掘。 昨晚11时许,记者来到该处工地看到,在此前发现的西汉贵族墓往东约20米的地方,有一处约10平方米的区域被警戒线围了起来,中间插有一块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部门写出的提示牌:“此有古墓,严禁动土。”在被围起来的...
9月23日,《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壹、叁、伍卷在上海与读者首次见面。丛书由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丛书第一卷为《苍颉篇》,也称《仓颉篇》,是一部失传已久而深受学界重视的重要字书。第三卷收录《周驯》《赵正书》《儒家说丛》和《阴阳家言》四种子书。第五卷收入《节》《雨书》《揕舆》《荆决》和《六博》五种数术类古书,多为首次发现,每种篇幅不大,却各具特色。该卷集中展示了汉代数术的...
《农业考古》 2015年04期 摘要:西汉帝陵——汉阳陵出土的陶羊较多,说明羊在汉代和人们的关系密切。本文对汉代养羊业以及汉代羊业的管理、规模和羊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以及人们赋予它的品质内涵结合史料予以考究。 关键词:西汉;养羊;管理;食物;品质
“挖出了不少坛坛罐罐。还有一把戈,不但没有生锈,而且摸上去还很锋利。”9月15日晚8点左右,长沙开福区九尾冲浏阳河小学的建筑工地现场发现一处古墓。工地上一位姓刘的工人说,挖出来的坛坛罐罐和博物馆里看到的很像,施工人员立刻拨打了110。 9月15日晚9点半左右,长沙市考古研究所接到了长沙市文广新局值班电话。晚10点左右,考古所工作人员赶到工地。现场,公安人员已经用警戒线围设了警戒区域。 考古人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