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巷弄宅院,水口古树,街村里外石板道……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千年古城就在太平湖下沉睡。10月11日起,文物保护部门进行为期20天的太平湖水下考古,再度唤醒历史的记忆。 计划:潜水队员拜访古城 上世纪70年代,由于陈村水库建设,附近古镇、古城、古村被淹没。40多年之后,当一些徽州古村落消逝,烟波浩渺的太平湖下还保存了多少徽州古建筑? 据了解,这次水下考古调查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
记者12日获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成秦直道考古队对陕西省境内的秦直道进行了考古调查。总计调查直道路线约150公里,发现秦汉建筑遗址6处,墓葬群5处,采集文物标本100余件。 直道是秦代修建的重要军事道路,陕西省富县、甘泉县秦直道是秦直道线路中保存最好的部分。 据介绍,富县五里铺镇桦树沟口在2009年曾做过发掘。从桦树沟口发掘地点向北,依据河流沟壑、地形地势分界,富县境内葫芦河以北的秦直道被分为...
11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之庸称,在多伦县新发现一座辽代贵族墓葬,目前墓葬正在清理中。墓葬位置距离此前发现的辽代贵妃墓约300米,墓葬部分装饰甚至超过贵妃墓。 盖之庸说:“这座墓葬与不久前发现的辽圣宗贵妃的墓葬同属一个箕形山谷,墓主人也应是贵妃家族的重要成员,该墓葬的发掘必定会对辽代的历史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墓葬早期被盗掘过,相比辽圣宗贵妃墓葬,该墓葬更宏伟,细致和规整。” 目前,考古...
10月8日,从青河县传来喜讯,考古发掘工作又取得新进展,在该县查干郭勒乡发现距今3500年左右的特殊石棺墓,墓葬形式在新疆境内尚属首次发现。三道海子石堆遗址群位于青河县东北部查干郭勒乡,共分布巨型石堆遗址3座(又称花海子巨型石堆)、中型4座、小型约20座,石围石堆墓约100多座,鹿石约48通。 2013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三道海子石堆遗址群进行发掘,初步解开了3座巨型石堆的秘密。在...
柏宁岗位于河南省襄城县东南 20 公里处,这里地势平缓,但有两处轻微隆起的高地,当地人称为东、西两岗。两岗相距约3公里,中间有县道021线穿过。早年农民耕种时曾多次在岗地上发现有砖块、陶片等遗物。经调查,岗地一带存在有古墓葬群。2015年3至6月,为配合孟平铁路增建二线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人员对通过古墓群的铁路建设地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在东、西两岗集中发掘了 86 座西汉、东汉、宋代、...
近日,施工人员在荆门市漳河新区一工地,发现14座古墓葬,经专家初步推断为战国至明代墓葬群。 据介绍,这些古墓为漳河新区老年公寓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发现,漳河新区老年公寓位于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办事处响岭村响岭岗,涉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响岭岗遗址保护范围。经荆门市文物局批准,荆门市博物馆对漳河新区老年公寓工程建设项目范围进行了考古勘探,共发现古墓葬14座,其中有封土堆墓葬1座,带墓道墓葬3座,其他墓葬10座...
陶寺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 7 公里处, 隶属于陶寺镇, 在塔儿山以西。 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陶寺村北约 800 米处, 因近年盗墓被发现。 2014年6月下旬, 受山西省文物局委托,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组对陶寺村北墓地进行了现场调查, 初步推断陶寺村北墓地为两周时期一处大型高等级贵族墓群。 之后, 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牵头, 临汾市文物局和襄汾县文物旅游局配合, 对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
记者10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15年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石峁遗址发现有菱形眼纹、石雕人面,颇为惊奇。 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的中国史前最大城址,近年其考古发掘广受关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该遗址考古负责人孙周勇介绍,考古人员在“皇城台”(石峁遗址高等级建筑的核心分布区)北侧墙体,意外发现了墙体表面的菱形眼纹装饰图案,共发现两组三只大眼...
两组眼纹的相对位置(画圈处) 4000年前的史前城址墙壁上会蕴藏什么秘密?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在今年的考古工作中,位于我省神木县的石峁遗址墙体上发现了菱形眼纹、石雕人面等神秘图案。 石峁遗址墙体上竟然有“眼睛” 据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该遗址考古负责人孙周勇介绍,今年考古队在石峁遗址高等级建筑的核心分布区“皇城台”北侧墙体,意外发现了墙体表面的菱形眼纹装饰图案,共发现两组三只“大眼...
10月8日,从青河县传来喜讯,考古发掘工作又取得新进展,在该县查干郭勒乡发现距今3500年左右的特殊石棺墓,墓葬形式在新疆境内尚属首次发现。 三道海子石堆遗址群位于青河县东北部查干郭勒乡,共分布巨型石堆遗址3座(又称花海子巨型石堆)、中型4座、小型约20座,石围石堆墓约100多座,鹿石约48通。2013年至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三道海子石堆遗址群进行发掘,初步解开了3座巨型石堆的秘密。...
明代崇祯年间的佛教住持塔 近日,零陵区文管所专业人员在大庆坪乡湾夫村调研文史工作时,发现一处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的佛教住持塔,距今约为400年。 该住持塔伫立在湾夫村村口三棵近400年历史的古香樟树中间,整个佛塔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塔基呈四方状,由大块青石堆砌而成,最高处约为2米;塔身高约为3.6米,呈六边形状,自下而上可分八级,塔身下半部分青石年代较为久远,石面上还刻有波纹、飞龙、麒麟...
姜墩墓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月亮湾社区西50米处, 西邻沂河, 北5公里处与小皇山相依, 南与刘道口毗邻, 该处原为龙山文化遗址, 至汉代已成为十分密集的家族墓地, 龙山文化遗存被汉代墓葬扰乱殆尽。 经过多年人为取土、 雨水冲刷等原因, 墓地现已被夷为平地。 2011——2012年, 为配合当地施工建设,临沂市考古队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 探明墓地分布范围约30000平方米,发...
随着大量文物出水重见天日,黄海北部海底的“丹东一号”沉船与121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战紧密联系在一起。刚刚完成水下调查的考古工作者8日披露了此次考古三大发现。 发现一:调查实证初步判断为致远舰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丹东一号”沉船考古调查领队周春水告诉记者,目前通过详实的考古调查及实物证据,初步判断其身份为致远舰。 周春水说,通过此次考古资料,结合磁力物探成果、历史资料,“丹...
辽宁省丹东市官方8日公开通报关于北洋水师致远舰的最新水下考古调查进展,考古人员在舱体内发现120余件文物。 1894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1个多月后,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甲午海战爆发。 当日,据参加本次发布会的中国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项目领队周春水介绍,2013年,在甲午海战的战场丹东大东沟海域,发现一艘疑似清朝北洋水师的沉舰,暂命名为“丹东一号”。 从2015年8月1日开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