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科学院多位研究员今天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宣布在湖南省道县发现47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类牙齿化石,表明8万至12万年前,现代人在该地区已经出现,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 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古人类学研究与争议的热点,学术界对于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在东亚地区的出现时间尚不清楚。2010年以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吴秀杰研究员,中科院地...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经过数十年的挖掘后,研究人员相信他们终于找到了《圣经》里著名的淫城“所多玛”(Sodom)。考古学家在约旦的塔哈曼(Tall el-Hammam)地区找到一处青铜时代的古城遗址,跟圣经里描述的遭上帝以天火毁灭的淫城“所多玛”吻合。 该遗迹座落在约旦河东部,时间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至公元前1540年之间。据认为,该城是突然被抛弃的。考古学家柯林斯(Steven Colli...
“中国狮王” 继四川拥有世界第一高的“乐山大佛”、全国最大的卧佛之外,四川省考古研究院10月15日宣布,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文物调查中,发现了一尊高达6.5米的石狮。其体积之大,堪称“中国狮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表示,根据调查显示,未来该区域发掘的文物,足够建一座中型博物馆的陈列所需。他同时透露,这些文物点都将进行资料采集和异地搬迁,并不会影响新机场建设。 据省考古院古建石窟保护研...
水磨坪段秦直道 秦直道两侧新发现遗址里出土的瓦当残件 秦直道两侧新发现遗址里出土的文物 “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这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秦直道的记载。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史记》中“堑山堙谷”的筑路方式,在去年对秦直道的考古调查发掘中得到了展现。 秦直道最宽处 相当于现在16车道 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陕西省境内秦...
你知道吗,秦始皇曾修建了一条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公布最新考古成果,调查150公里秦直道,发现最宽处达61米,比现在的双向八车道还要宽一二十米。 秦直道始于今陕西淳化,止于内蒙古包头,道路全程已发现遗迹的道路约750公里,是中国古代唯一沿山脊和高地选线的国家级交通大道。 近日,考古专家在富县、甘泉两县约150公里的秦直道两侧,新发现了一批建筑遗址和墓葬群,采集文物标本10...
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几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西藏考古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持续发展,并在世界上产生了一定影响。截至2011年,西藏已发现各类文物点4277处。以卡若遗址、古格石窟群、皮央·东嘎遗址、琼结藏王陵等为标志的一系列史前石器遗址、墓葬遗址、岩画以及石窟、寺院、壁画、造像等文物遗存的发现,使西藏的文明史渐渐清晰地被复原。 西藏考古工作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 记...
图1 受罚者左脚被砍 图2 图3 197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后岗发掘了一批古墓,其中M16西侧二层台上的殉葬人骨架保存完好,但少一下肢骨。胡厚宣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是一个生前就受过刖刑残害的奴隶。 1988年11月7日,在宝鸡市南郊茹家庄西周遗址区发现一批青铜器。其中一件刖刑奴隶守门方鬲格外引人注目(图1)。这件鬲呈长方体,带盖,盖出土时已残破。通高18.7...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地处黄海北部、丹东市东港西南约50多公里的海上,曾为1894年甲午海战时的交战海区。为配合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的海洋红港基建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水下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建水下考古队承担丹东港水下考古调查项目。辽宁省文物局、丹东市委宣传部和文化局对本项目给予了有力支持,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资助了本次水下考古调查工作的相关费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人员近日在新疆青河县查干郭勒乡发现一座独特形制的“棺中棺”石棺墓——大型石棺墓里面又修建了一个小型石棺墓。考古人员在对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分析时发现,两个石棺墓虽然紧密连接,年代却相差千年。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郭物介绍,“棺中棺”石棺墓长3米多,宽约1.65米,周边用片石砌成,上面盖了多层石块,封闭严实。揭开上层封闭石块后,考古人员发现在大石棺的东部还砌着一个小...
“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这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秦直道的记载。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史记》中“堑山堙谷”的筑路方式,在去年对秦直道的考古调查发掘中得到了展现。 秦直道最宽处 相当于现在16车道 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陕西省境内秦直道考古有了最新调查结果,考古工作者在富县、甘泉两县约150公里长的秦直道两侧,新发现了一批建筑遗址和...
记者13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云南通海兴义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初步成果,考古学家判定兴义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并发掘出滇中青铜时代遗存,专家推测遗址下部有更早期的文化遗存。 兴义遗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杨广镇兴义村。2015年7月,兴义小学在扩建过程中发现人骨及陶罐等文化遗存,经文物部门现场勘查,初步认定兴义遗址为包含有海东类型新石器时代遗存的遗址。 据悉,兴义遗址为贝丘遗址,...
致力于研究和论证湖陵古城20年,沛县龙固镇村民吕高群近日又有新发现,他从刚刚发现的两片瓦当上推断,湖陵古城的历史应该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而其规模也很高。 薛国故城遗址曾出土类似瓦当 两片瓦当都呈圆形,一块被吕高群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当,直径23厘米,重700克,中间是凸起的圆鼓形,周围分布着美丽的云纹,风格大气,制作工艺精确。另一块被吕高群认为是商周时期的瓦当,直径也是23厘米,重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人员近日在新疆青河县查干郭勒乡发现一座独特形制的“棺中棺”石棺墓——大型石棺墓里面又修建了一个小型石棺墓。考古人员在对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分析时发现,两个石棺墓虽然紧密连接,年代却相差千年。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郭物介绍,“棺中棺”石棺墓长3米多,宽约1.65米,周边用片石砌成,上面盖了多层石块,封闭严实。揭开上层封闭石块后,考古人员发现在大石棺的东部还砌着一个小...
10月8日,从青河县传来喜讯,考古发掘工作又取得新进展,在该县查干郭勒乡发现距今3500年左右的特殊石棺墓,墓葬形式在新疆境内尚属首次发现。三道海子石堆遗址群位于青河县东北部查干郭勒乡,共分布巨型石堆遗址3座(又称花海子巨型石堆)、中型4座、小型约20座,石围石堆墓约100多座,鹿石约48通。 2013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三道海子石堆遗址群进行发掘,初步解开了3座巨型石堆的秘密。在...
朔州市平鲁区村民宋志平近日耕作时,共挖出4件古代农耕用具,两个农用铁铸犁铧,一只铁锄和一个铁环。犁铧直径为19.5厘米,重2300克。其中一个犁铧上铸有“基阳官造”文字。这些铁器锈蚀严重,但铁犁铧上依稀能看出装饰花纹。据有关专家判定,这些物件为宋代农耕用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