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正午,烈日,婺城区琅琊镇泉口村。 昨天,在泉口村中央的山坡上,金华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正抢救性挖掘一座古墓。 “根据出土器物考证,这座古墓葬应是宋代遗存。”市文保所副所长徐卫告诉记者,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墓圹四周由四块大石板砌筑,底部全部是大青砖铺垫,做工相当考究。“这次发掘,主要出土两件文物,一是乳浊釉的粉盒,一是带柄铜镜。” 据村民介绍,早知...
吴镇烽(左)与毛海石在鉴赏西周青铜饕餮纹鼎。 西周青铜饕餮纹鼎上的饕餮纹。 西周青铜簋。 国之重器,堪与国家级博物馆的收藏媲美。”去年,在央视第三届中国民间国宝评审中,收藏大家毛海石与著名考古学家、陕西省考研研究所所长吴镇烽相识,并引为知己。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之一,吴镇烽在国内外青铜器的鉴定、研究领域享有权威地位。毛海石...
昨日获悉,叶家山墓地已经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三分之一可追溯到商代晚期,这一现象引起全国考古专家的高度关注。 曾国墓中为何出现商器? 对叶家山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宝成认为:“从文化来说,叶家山的青铜器,时代有早晚区别,有三分之一可追溯到商代晚期,还有一部分是典型的成康时期,另有少数昭王时期的。” 叶家山西周墓葬群为何出现商器?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凤瀚说...
7月7号是著名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诞辰102周年纪念日,徐先生铜像落成暨骨灰安放仪式在位于昌平的天寿陵园举行。徐邦达夫人滕芳以及91岁的著名学者冯其庸等众多亲属、好友及学生弟子都前来为徐邦达先生送行。 7月7号上午,在隆重的骨灰下葬仪式之后,徐邦达先生的夫人滕芳女士为一座安放于墓碑前的1.7米高铜像揭幕。红色的幕布揭开,人们感觉徐老似乎又回到了大家的身边——只见徐老端坐...
随州叶家山西周古墓群上周因为下雨停工三日后,目前,该墓地发掘工作继续进行。昨天,晨报记者再次来到考古现场,发现墓地发掘工作已经恢复,又有不少重大发现,M111号大墓又发掘出方鼎、圆鼎等器物20件,这是目前国内西周考古发掘中,在同一大墓发现的最多的鼎,同时,全国首件西周彩绘铜壶已出土,大墓更显神秘。 20件鼎再次出土 昨天,记者在叶家山墓地发掘现场见到本次考古发掘总领队黄凤春,他向记者讲述了恢复...
龙纹是在青铜器上流行时间最长的装饰纹样之一。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是殷人卜问的对象之一。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时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 青铜器上的龙纹,一般在反映其正面图像时,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身侧面延伸。商代龙纹多表现为卷曲的形态,商末周初的方彝,方鼎口沿处盛行龙头在中间,分出双尾,即双体龙纹,两周还多表...
昨日,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考古人员展示了M111号墓中最新发现的带有“曾侯”名字的青铜器图片,由此推测这位“曾侯”可能是全国最大的西周早期墓葬M111号墓的墓主人。 昨日上午,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总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在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考古研讨会上,向在场的几十位学者展示了这一新发现,并称该青铜器上有包括“曾侯...
春秋时期的铜错金鸟篆纹戈 战国中期的铜“平夜君成”戈 商代后期的铜鸟纹戈 诞生于3500年以前的青铜戈,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兵器,同时也是先秦最重要的兵器。它可啄、可推、可勾、可砍,在古代沙场上所向披靡,享有过漫长的“铜戈一出,谁与争锋”的荣耀岁月。直到今天,虽然冷兵器时代早已远去,由戈构成的文字和言辞,比如“...
M111墓坑中,考古队员正在发掘一组20个不同形状的鼎。 特派记者石一 摄 考古队员正在清理墓坑中积土。特派记者石一 摄 随州叶家山西周古墓群上周因为下雨停工三日后,目前,该墓地发掘工作继续进行。昨天,晨报记者再次来到考古现场,发现墓地发掘工作已经恢复,又有不少重大发现,M111号大墓又发掘出方鼎、圆鼎等器物20件,这是目前国内西周考古发掘中,在同一大墓发现的最多的鼎,同时,全国首...
正在进行的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葬群考古发掘工作又传来喜讯,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彩绘青铜器,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首件西周彩绘铜器。 据考古人员介绍,这件彩绘铜器发现于叶家山西周墓第二大墓葬M28中,为一件橄榄型铜壶,高约40公分,壶身没有铜器花纹的部分加绘了红色漆彩。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说,过去发现的西周青铜器本来就有纹饰,但彩绘的铜器还是第一次发现,这对于研究西周审美观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