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甘州区不断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子,切实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新成效。 加大宣传推介,充分展示特色。区文化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导向作用,在政府门户相关网站开设宣传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张掖大佛寺建筑研究》图片,《甘州小调》《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等非遗项目主题宣传片,同时借助各类文化博览会和“5.18世界博物馆日”、“6.12世界遗产日”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对非物...
11月23日,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舞龙表演。当日,2016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系列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揭幕。大学生与近40位在现场展示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交流互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11月23日,学生在了解香囊的制作方法。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11月23日,学生在学习了解海派面塑制作。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11月18日下午,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经过表决,批准了《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要求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活动,包括: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资助传承基地建设;提供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费,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资助有关技艺资料的整理、出版等。
11月21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传承人群第二期培训班结业典礼在青海师范大学举行。我省互助土族自治县60名艺人学员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圆满完成相关课程,取得结业证书。通过专业培训,积极引导传承人群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传承能力,推进盘绣走进大众生活、现代设计与盘绣融合,不断提升盘绣的传承活力。张地委 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主要依赖口传心授方式加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难。在今年的“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戴奇伟提交了关于加强保护民间工匠艺人的提案,建议建立关爱民间艺术发展专项基金、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支持民间艺人创新发展技艺、吸引年轻人学习和传承等。 黄石民间工艺及其传承人情况如何?近日,东楚晚报记者了解到,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小红在政府的组织和引...
会议现场 今日(11月23日)上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在莆田市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外交部《世界遗产》杂志社原社长总编赵学勇等100多人参加会议。 大会审议通过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章程》,明确了业务范围:创办会刊及网站,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编辑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书刊,翻译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著作;开...
为发掘、保护、传承、弘扬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各县区文广新局、九华山工委政治处、市文化馆承办的2016年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于11月16日下午3时,在秀山门通达广场隆重举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汪和平,市人大副主任朱鸿,市政协副主席朱晓华,市文广新局局长何建民和现场近2000名群众一同观看演出。 活动现场池州市各地的国家级、省级...
苑利,男,山东省齐河县人。民俗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分会会长。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会民族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代表作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干部必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教程》、《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据了解,桥东区“走进全民”公益培训采用“群众点单,政府埋单”的运作模式,根据群众需求免费开设舞蹈、书法、合唱等培训课目,群众参与热情高涨,截至目前,培训班已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期培训班在原有门类基础上增设23个门类,新增授课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股弦、东郭村查拳、桐泰祥传统糕点制作、孙氏花鸟字画基础技艺、毛氏根雕基础制作技法、黑家饺子传统制作手艺等。桥东区文化新闻出版体育局...
云南省祥云县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忘初衷,牢记使命,切实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引导,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逐渐构建起符合当地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拓宽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渠道,为提升文化旅游大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素有‘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美誉的祥云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上曾是云南重要的政治、经济、...
11月17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筹备仪式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巡礼》丛书发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据介绍,一个规划占地2500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将落户德阳,届时将容纳上千个非遗企业和非遗传承人工作室进驻。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出席并讲话。 筹备仪式上,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与德阳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共同建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总部示范基...
17日下午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文化论坛”在中国浙江省乌镇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发表了题为“让互联网在人文传承中变得有温度”的主旨演讲,提出了借助互联网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的新主张。 连辑在演讲中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在极大推动城市文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一些地方传统文化的边缘化,使相当一部分宝贵的非...
近日,省文化厅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峰峰矿区冀南鼓乐(杨家鼓)、六合拳(杨门六合拳)、红拳3个非遗项目入选。 截至目前,该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磁州窑烧制技艺、苇子灯阵两项,省级代表性项目的王看烟火灯地、梅花拳、杨家鼓、六合拳、红拳5项,市级代表性项目110项。去年10月至今,该区新增省级代表性项目4项,市级代表性项目7项,区级代表性项目13项,有效保护、传承和弘...
为了保护“河图洛书传说”“关公信俗”“牡丹花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立法了。 昨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目前,洛阳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个、省级项目58个、市级项目135个、县级项目1057个。 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振宇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像“东关双龙”“河洛大鼓”等过去十分流行的传统非遗活动,在现代生活中...
记者日前从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获悉,该区正加大力度抢救和保护素有戏剧界活化石之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索戏” 。 阳宗小屯村的关索戏,是以三国英雄五虎上将关羽的三儿子,关索为主角而展开,正面歌颂三国时期蜀国英雄人物的“傩面戏”。是中国一个古老而独立的戏种,被戏剧界、史学界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