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工艺复杂,并且要求严格,在明朝中晚期官窑和民窑作坊都生产很少。到清朝康熙时代,釉里红工艺得到极大提高,尤其对铜元素成色机理有比较科学的了解,运用在瓷器的制作工艺上,把握比较准确,绘画线条灵活,烧成后在釉下显色很清楚。釉里红和青花相结合共同组成画面,甚至可以画出大幅的山川景色和人物活动场面。釉里红显色老到,红中泛褐,层次分明,不混浊,不浸漫。使人感到清代釉里红工艺经过三四百年的发展真...
省考古专家对方正县一处古遗址进行的抢救性发掘于日前结束,出土文物达1000余件。据专家初步推断,该遗址可能是距今2000年前汉魏时期遗址。 此处古遗址位于方正县松南乡于家屯北,占地约3万平方米,于2005年被发现。由于讷鸡公路的修建,部分古遗址被破坏。为此,省考古研究所专家于去年12月份进驻方正县,对此路必经的部分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今年6月,专家组再次入驻方正县继续进行发掘工作。在发掘过程中,...
近日,在靖安县仁首镇茂埠村发现一处商周时期古城墙遗址。 12日,记者在靖安见到了这一段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城墙。古城墙遗址位于茂埠村的一个丘陵上。婉似长龙的一道泥坎圈出一块足球场大小平地,泥坎上已长满树木和杂草,据介绍,这道长满树木和杂草的泥坎就是商周土筑古城墙遗址。在依然巍峨的古城墙的东、南、北三面,有三个豁口,据说这就是古城的东门、南门和北门。在东门口,城墙依然巍峨耸立,土墙断面泥土紧密,...
记者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委宣传部了解到,近日文保部门对该区万字会村6号住宅楼地基进行考古勘探,发现7座战国时期墓葬。经过抢救性清理发掘,出土玉璧、青铜器物、水晶环、刀币、陶器等珍贵文物30多件。2002年以来,宣化区几乎每年都有战国墓葬发现,到目前已发掘50多座。 据张家口市宣化区文保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发掘的7座战国时期墓葬都是战国晚期单人墓,墓葬形式为竖穴土坑,深度为4至5.3米,部分墓室...
战国时期在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以及湖南南部的广大地区,普遍使用原始瓷,特别是江、浙、赣一带,更为盛行。它们的生产规模和产量比西周和春秋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江、浙、赣一带的原始瓷,胎成灰白色。山西侯马、浙江绍兴富盛和萧山茅湾里出土的原始瓷碎片,经测定:胎内Fe2O3和TiO2含量的百分比分别为:侯马1.97、1.25;富盛2.12、1.18;茅湾里1.68、0.7。 ...
古墓内景 陶玉其 摄 临安文物馆馆长朱晓东直了直自己的腰,长长地舒了口气。到昨天下午3点,临安锦城街道青柯村发现的千年古墓2号墓穴终于打开。一切没有让这些考古专家失望,2号墓比起先前发掘的1号墓“货色”更多,出土的文物保存完好。更让老朱开心的是,整个墓没有被偷盗过,“很完整,初步认为是晚唐钱宽墓和五代康陵墓之间年代的墓葬,有着承唐启宋的作用,很有研究价值。...
遗址全貌 出土的文物 今年4月份,中原西路打通工程的施工人员正用推土机推土,突然推出了几个陶片。考古人员得到上级批准后,及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昨日,考古队向记者通报了这里的最新进展:已发掘出6个战国墓葬和15个新石器时期的灰坑。 昨天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了荥阳市乔楼镇上河村边的这个遗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多名专业人员组成的上河遗址发掘队正在这里工作。据发掘队的于队长介绍,他们已发掘...
西洋湖五间楼全貌(南往北摄) 日前,上虞市文物普查队冒着高温酷暑走进古城崧厦镇开展地毯式文物普查,新发现一批晚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它们包括 5处宗祠,6处庙宇,26 处老台门,11处古桥以及3处名人故居。 崧厦地处宁绍平原北部,是虞北地区的中心城镇,2002年10月被中国轻工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伞城”,是上虞市人口第一大镇。辖38个行政村,97个自然村,3个社区居委会。崧...
考古人员介绍营房“原形” 近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在瑞金市武阳镇杨梅岗村东南部的石狮寨上,发现了一座太平天国时期的山寨军事遗址。23日,经考古人员近两个月的发掘,一座14600余平方米的山寨军事遗址布局呈现在世人面前。据专家介绍,这是江西省境内山寨军事遗址发掘的先例,为清代晚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战事研究保存了大量的遗迹。记者当日赶赴现场进行了探秘。 现场 四大重...
7月21日,考古工作者在展示出土的东汉陶鼎。 考古人员近日在对广州市海珠区一建筑工地进行考古发掘时,清理出东汉时期砖室墓2座、土坑墓1座,出土一批随葬器物。 新华社记者壮锦摄 7月21日,考古工作者在展示出土的东汉细颈瓶。新华社记者壮锦摄 7月21日,记者们在参观出土的随葬器物。新华社记者壮锦摄 从东汉墓地挖掘出来的陶质三足釜。(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东汉R...
5月31日,安徽省萧县文物部门在白土镇中心小学院内发现一处塔基,在白土镇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文物部门随即展开抢救性清理发掘,由于古塔基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考古发掘只能从侧面进行。该塔基整体呈正方形,长1.6米, 宽1.4米、残高0.6米。塔身由青砖砌筑而成,经过现场清理,出土瓷质建筑构件15件。建筑构件的胎质粗糙,系当地高岭土烧制而成,建筑构件中部施有黑釉,两侧半圆突出对称,具有明显的佛教色...
近日,湖北省襄樊市在内环路改造工程施工时发现一处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据考古专家介绍,这座墓葬的结构十分罕见,墓葬中出土了一个造型奇特的铜质羽人和一批保存完好的釉陶动物。 7月16日,考古人员对新发现的魏晋南北朝墓葬进行清理。
记者昨日从安龙县文化部门获悉,7月7日,安龙县城西城区一工地在进行施工时,意外发现一地窖内埋藏的8件文物。经省文物局考古所专家赶赴安龙后初步鉴定,这8件青铜器文物疑为东汉或更早时期制作。 在现场对文物进行细心鉴定后,专家们认为所出土的8件文物疑是东汉或更早时期制作,有铜釜1件,铜洗(盆)3件,编钟3件,羊角钮钟1件。考古专家李飞说,铜釜、铜洗中有古文字“朱遈作”等字样,和...
日前,海盐县文物普查队在通元镇石泉集镇北街新发现民国时期建筑十余处。这些建筑多为一至两层的店铺作坊或民居民宅,保存较好,大多有人居住。部分建筑木构件雕刻精美、工艺精湛,图案内容丰富多样,有人物故事,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 石泉地处海盐西南与海宁交界处,交通不便。据清光绪《海盐县志》记载,集镇始兴于清末,解放前市面不大,只有十余家商号。本世纪初,石泉撤乡并入通元镇,石泉集镇逐渐衰落,这些民国建筑才...
招远老店文物露真容(组图) 经省考古队近10个月的整理,一批在招远市老店遗址出土的文物露出庐山真面目。6月18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介绍了对这批文物的研究结果。 经鉴定,这次出土文物属于龙山文化早期文物,以夹沙红褐陶、黑褐陶两类陶器为主,包括甗、罐、盆、碗、盘、钵、鼎等器类。其中以圜底四乳足最具特色,具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另外还发现矛、钺等石器,其中有1件玉钺(系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珍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