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4世纪 高34厘米 此尊造像发髻高而扁平,五叶冠的花叶以铜线连接,正中的花叶下饰金翅鸟。
14世纪 高24厘米 毗卢佛头戴五叶冠,高发髻,发辫自耳后垂于肩部。袒上身,戴项圈、璎珞、臂钏、手镯,下身着裙,裙子轻薄贴体,仅以线条表现裙边。双手结禅定印,托法轮,结跏趺坐于三角形仰覆莲座上。
13世纪 高46.5厘米 阿閦佛为高肉髻,顶饰宝珠,螺发均匀密集。面目清秀,眉眼细长,鼻梁高挺,双唇微敛。宽肩细腰,着袒右肩式袈裟,袈裟轻薄贴体,衣缘饰花纹。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莲座正中置金刚杵。
战国 中期 1957年河南陕县后川出土 通高43厘米 口径12.2厘米 足径14.5厘米 器侈口,长颈,铺首衔环耳,深鼓腹,圈足。盖略上拱,缘置四环纽。器通体铸纹槽,以铜嵌入,装饰五层花纹。每层纹带均由四组对称走兽构成,形态各异。各层纹带之间均以“工”字状纹间隔,每对走兽之间除第四层以饕餮纹间隔外,其余也均以“工”字状纹间隔。圈足嵌饰“工”字状纹带。器盖嵌饰内外两周卷云纹,一纵一...
战国 魏 晚期 1951年河南辉县赵固村出土 通高20.3厘米 口径19厘米 器直口,套环耳,深腹微鼓,分裆平且矮,足跟甚短。器盖上拱,中央置套环。器中腰饰凸弦纹一周。(撰稿人:黄一)
战国 魏 晚期 1951年河南辉县赵固村出土 通高19厘米 口径16.3厘米 器体与器盖造型相同,子母口,环耳,鼓腹圜底,三短蹄足。器腹部饰绳索纹三周,中间有绳纹凸起。(撰稿人:于璐)
商代青铜礼器“酉父癸簋” 朱明宇 摄 辽宁省辽阳市博物馆21日展出商代青铜礼器“酉父癸簋”,该件文物于1929年在辽阳市出土。 礼器是中国古代王室、贵族举行祭祀、宴飨、征伐、丧葬等礼仪活动使用的器皿,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重器。 21日,中国先秦史学会相关负责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来到辽阳,参观了这件“酉父癸簋”礼器,并举行了辽阳先秦文化历史研讨...
明 1368—1644年 高37厘米 菩萨头戴观音巾,冠正面中央饰化佛。面部丰满圆润,双目低垂,两手交叉,结跏趺坐。肩臂披帔帛,胸前饰璎珞。此尊造像雕刻得端庄慈祥,但缺少神韵。
明 正德(1506—1521年) 高69厘米 普贤菩萨坐于白象身上,莲花座背面刻有题记。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的面相、装饰和坐姿都十分相似,完全遵循佛像量度的规定和时代审美的要求。
明 正德(1506—1521年) 高69厘米 此像头戴宝冠,冠后是梳理整齐的高发髻,发辫垂于两肩。菩萨圆脸丰颊,双目低垂,肩臂披帔帛,胸前满饰璎珞,下身穿着长裙,坐于狮子身上。莲花座背面刻有题记。
商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通高22厘米 器双翼下凹呈弧形,杯体如爵,兽首鋬,圜底,下承三棱锥状足。此器以云雷纹为地,两翼饰兽首与三角纹,杯体饰目纹,间置扉棱。器表鋬下铸图形 .此类图形在其他器上或省略其上部作 ,或连铸作器者先人庙号作 .宋代学者将此类图形解读为 “子孙” 或“析子孙”,意为子孙永宝用,如吕大临《考古图》云:“此便于书其文有若大小人形者,盖谓孙与子,小者孙,大...
12世纪 高21厘米 阿弥陀佛头戴宝冠,斜披帔帛,双手捧宝瓶,结跏趺坐于莲座上。
11世纪 高15厘米 此尊造像模仿了克什米尔造像手法。主尊为高发髻,发髻上装饰十字交杵和半轮弯月,头戴骷髅冠,双目圆睁,双手交叉于胸前持金刚杵、金刚铃,怀抱明妃。明妃右手持钺刀,右腿盘于主尊腰间,左腿伸出与主尊右腿并齐,脚踩双魔。
11世纪 高22厘米 此尊造像头戴高耸的三叶冠,眉如弓形,双目低垂,高鼻小口。袒上身,佩项链,帛带斜披于左肩,上刻阴线纹,下身着裙,裙衣贴体。双手结禅定印,呈跏趺坐姿。
明 1368—1644年 高28厘米 观音菩萨头戴发箍,箍正面中央饰阿弥陀佛。长发披肩,帔帛系于胸前,呈游戏坐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