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宋 高26、径46.7、足径46.7厘米,重15.5公斤 1982年何柱国先生 捐赠 此鼓腹空,鼓面九晕,中有十二芒,芒间夹有曲线纹。鼓身上端相间乳钉,中饰云纹、回纹。下部饰回纹、云纹,底边饰三角纹。鼓身两侧各有双扁耳。此铜鼓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常用的歌舞乐器,源于战国西汉时期,至明清沿用不衰。 (乔万宁)
宋 通耳高22.8、口径19、腹深1O.7厘米 1965年程仲鸣、吴。炙梅、何惧、资耀华等先生 捐赠 鼎身圆形,两耳略外张,三素直足。腹饰三组兽面纹,云雷纹地,以脊棱相隔。内底铸铭金文字体6行55字;“隹政和六年十有一月甲午,帝命乍铏鼎,锡领枢密#事#,以祀其先,子子孙孙永保之”。铭文中“#”字,在《说文》中释为“院”。“#”字应是童贯的“贯”,为宋徽宗所造字。铏鼎之名,原于刑鼎...
唐 径12.3厘米 1981年章立凡先生 捐赠 四方委角形,圆钮窄平缘。镜面较光洁,背饰双鹰逐狐,微有锈掩。两鹰盘飞振翅,欲俯冲,一狐奔逃。形象简洁概括,粗犷生动,甚为稀见。 (海国林)
唐 通高16.2厘米 1949年霍明志先生 捐赠 法相庄严,头顶有较大肉髻。双手作禅定印,双腿盘曲结跏趺坐于四足高台之上。衣纹繁复,极富质感。背光上雕三世佛,其间饰火焰纹。头光、身光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出来。足部阴刻题记,已模糊不清,无法辨识。 (海国林)
汉 新朝 通长36.4、柄长21.5、斗口径14.9厘米 1958年史树青先生 捐赠 斗身圆形,宽口沿外折,弧壁,圆底。器内底饰钱鱼鸟纹。斗柄断面呈半圆形,柄面有刻度六寸,长13.4厘米,寸与寸之间以三个并排尺星相间隔,由此折合出一尺为22.3厘米。西汉时沿用秦度量衡制,据实物测知,西汉尺最大为25.6厘米,最小为23厘米。新莽的度量衡制则略小于秦制。从此熨斗的形制和尺寸推断知为...
清 长28.5、宽8.7厘米 1965年关祖章先生 捐赠 铜锁为锁身与钥匙二部组成,通体鎏金,锁身作长方形体,两面均錾刻相同的五爪双龙戏珠,云朵纹,锁体内侧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前端可插钥匙,钥匙呈扁条形,首端一侧出一圆钮孔,可套住锁条。此锁现仍开锁自如,鎏金工艺十分精湛,当是宫廷用物。 (杨振玉)
清 高17厘米 1962年林伯渠先生 捐赠 佛像结跏趺坐仰覆莲座上,头上为高螺髻,顶饰宝珠,面容慈祥,两耳硕大,耳轮直垂至肩际,右手于腹前自然垂下,左手置胸前手心向上,身饰长帛,通体鎏金。鎏金是一种外镀金技法,工艺方法是将金和水银混合成金汞剂涂抹在器物表面,然后压光,增加牢固和光泽。这尊佛像工艺精美,形象端庄,比例匀称,集中体现了当时的铸造、鎏金工艺水平。 (杨振玉)
明 通高14.3厘米 1955年黄静涵先生 捐赠 明初卫所制度,数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下设所,大抵五千六百人称卫,卫设指挥使,分驻全国重镇。军士有军籍,世袭为军,以大部分屯田,小部分驻防。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统由中央的五军督都府分别管辖。此铜牌为圆形,上端为云头纹,中间有一圆孔,可挂系。铜牌四周饰一圈花纹,中心圆形开光内有一“令”字,背面有阳文四行,其中篆书“永昌卫指挥...
明 高14.5、宽6.6厘米 1958年史树青先生 捐赠 此牌长方形,上端弧状,弧下作卧兽纹,中有一孔。正面铸有阳文篆书“守卫”二字,左侧阴文“勇守贰仟叁佰贰拾号”九字。背面铸有阴文楷书“凡守卫官宣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此牌专供明初南京皇城守卫者佩带。由此说明明初政权的建立。 (乔万宁)
14世纪 高35厘米 此像头戴五叶冠,面庞秀美,体态圆润,呈舒坐姿势。度母上身袒露,腰肢圆润,着贴体薄裙,裙上錾刻精巧细密的花纹。度母的头冠、璎珞、臂钏、手镯、戒指皆镶嵌绿松石。左手结期克印,右手施与愿印。此像制作精细、美观,表现了尼泊尔工匠喜好嵌饰、重视细节制作的特点。
13世纪 高18.5厘米 宝生佛头戴三叶宝冠,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与愿印,结跏趺坐于垫上,垫下是须弥座。须弥座正面中间垂坐毯,座下两旁是卧马。 宝生佛是五方佛之一,居于南方,代表平等性智。
13世纪 高21厘米 阿弥陀佛头戴三叶冠,斜披帔帛,下身着刻花长裙,双手结禅定印坐于垫上,垫下为须弥座。须弥座正面中间垂坐毯,座下两侧为孔雀。孔雀是阿弥陀佛的标识。
11世纪 高19厘米 此尊造像右手施与愿印,左手上举握衣缘。袈裟轻薄贴体,只在袈裟边缘饰以凸起的线条,这是印度笈多风格的延续。
汉 前206-25年 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汉墓出土 鐏长15.8厘米、口径2.1厘米
唐 传河南省郑州市出土 直径36.2厘米 唐代铜镜的铸制手法有许多创新,出现了被称为“特种工艺镜”的金银平脱镜、螺钿镜、贴金贴银镜等。金银平脱镜是将金银饰片用胶漆贴在镜背,其上再髹漆数重,晾干后细加研磨,使金银片组成各种纹饰既与漆面平齐,又各自显露出来。中国的金银平脱技术生产较早,但用于铜镜则始于唐代。金银平脱镜纹饰以花鸟居多,因金银具有鲜明的色泽,整个铜镜的纹饰银光闪闪,金光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