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7日,记者从秦安县地方志办公室了解到,日前,县地方志工作人员野外考察期间,无意中发现后秦时期“迦叶寺”摩崖石窟遗址。 据介绍,8月2日,县志办工作人员李雁彬、陈新荣在秦安县安伏乡李家河村锦带峡考察期间,发现了这处隐没于山野的后秦时期“迦叶寺”摩崖石窟遗址。该石窟位于莲(花)叶(堡)公路葫芦河西岸临河悬崖上,共3处,佛像座基尚存。在半山处有一较大的天然石龛,顶部有历代烟火熏烧痕迹,正中石...
7月21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肃南县文殊山石窟群壁画修复工程开工。 该工程于2013年9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计划投资290万元,将对石窟群前山千佛洞、万佛洞窟、后山古佛洞窟内壁画进行修复,计划于2015年5月竣工。 文殊山石窟群位于甘肃省肃南县祈丰乡,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佛教石窟群,2001年被中国政府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距今已有1...
近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肃南县文殊山石窟群壁画修复工程开工。该工程于2013年9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计划投资290万元,将对石窟群前山千佛洞、万佛洞窟、后山古佛洞窟内壁画进行修复,计划于2015年5月竣工。
龙山石窟卧佛 龙山石窟的3号窟,一条宽约20厘米的裂缝从卧像腹部穿过。“你看这个裂缝,再不修补,造像就倾斜了。”孙博一边用软尺测量着石壁裂缝的宽度,一边说。他是中铁西北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文物保护工程师。6月底,《太原龙山石窟保护工程地质勘察及设计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具有千年历史的龙山石窟即将启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工程。 昨日,我们与孙博工程师,还有龙山文管所所长董晋生,实地踏...
一 从唐代建中二年(781)开始,到大中元年(847)这段时间,西域十八州、安西四镇一直是在吐蕃王朝的统治之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中,敦煌以及西域诸地的佛教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存吐蕃时代开凿的石窟48个,有40多个洞窟的壁画均与吐蕃画师有关。这些洞窟的营造在继承前代的传统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为敦煌壁画艺术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例如,第158窟的涅盘窟,337窟的七佛堂...
咸阳市彬县大佛寺石窟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召开的第38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传来喜讯,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彬县大佛寺作为丝绸之路我省7个遗产点之一,成功入选。 彬县大佛寺石窟创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主干线上,是目前我省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石窟依山...
记者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天津测绘院、大同勘察测绘院、北京则泰集团公司及云冈石窟研究院等多方专家学者日前在云冈石窟研究院共同探讨了高浮雕石窟三维数字化过程的工作规范,有望今年年底编制形成一套完备的石窟寺数字化规范乃至中国的行业标准。 据了解,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西部窟群包括第21至45窟,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以后的作品。其中...
西藏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东嘎·皮央”修缮保护工程目前进展顺利,这一佛窟建筑群及绘制精美的壁画有望重现昔日风采。 “东嘎·皮央”遗址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由东嘎扎西曲林寺遗址和皮央石窟群组成,是古格王朝时期的历史遗存。东嘎扎西曲林寺遗址现存洞穴近200个,延绵2000米;皮央石窟群总面积逾万平方米,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组成。 “‘东嘎·皮央’遗址内如此规模的洞窟壁画在国内非...
天龙山石窟(第五批国保) 时代:东魏至唐 地址: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处天龙山腰 始凿于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隋、唐历代开凿,现存石窟25洞,分列于东西两峰山崖间。其中唐代石窟最多,共15洞。 洞窟自东而西排列,东峰分上下两层,上层4窟,下层8窟,第一窟面东而设;西峰13窟,11窟面东,19、20窟面西,其余洞窟皆坐北朝南。石窟平面大多为方形,三壁三龛式石窟占到全部石窟的一半以上。石窟共分...
龙山石窟 (第四批国保) 时代:元 地址: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龙山之巅 开凿于元太宗六年(1234年),由全真道士披云子宋德芳主持营建的道教石窟。 石窟共存三层九窟,因窟内供奉的雕像不同,分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天大法师龛、玉帝龛、七真龛、辨道龛,共有雕像87尊。现存玄真龛、三天大法师龛内石雕像发髻突起,衣饰简炼,体形修长,尚存金代风韵;其余几龛内雕像面相方圆,衣纹厚重,皆为...
羊头山石窟(第六批国保) 时代:南北朝至唐 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的羊头山南麓 羊头山亦称首羊山,所谓“岭限二郡,麓跨三邑,山高千余丈,磅礴数十里”是也。地处潞、泽两郡,长子、长治、高平三县、市的交界处,相传为神农得嘉禾之地。羊头山是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寺院、石窟等建筑成组成群地散存于山上。山脚下为中清化寺,亦名莲花池、六名寺。山腰为上清化寺,现不存,遗址可见唐代基址及石佛像三尊,其建筑...
金灯寺石窟(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 地址:平顺县杏城镇背泉村东的林虑山巅 原名宝岩寺。石窟开凿于山巅自然形成的石凹内。开凿年代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止,历时60余年。石窟和建筑坐北朝南,依崖布列,现存七进院,洞窟14个,佛龛37个,摩崖造像500余尊。木构建筑有延寿殿、关公殿、丈八佛殿等34间,寺内保存历代碑、碣20余通。 金灯寺石窟中的佛、菩萨、金...
基本信息 作者: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 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1 平装:167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9787501038831 内容简介 《北响堂石窟刻经洞(南区1、2、3号窟考古报告)》由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著,文物出版社出版。响堂山石窟是中国北朝晚期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群,其中尤...
5月16日,炳灵寺石窟景区内,工人们正攀爬在岩体上进行加固作业。据悉,2014年4月该所启动了危岩体治理保护项目,对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区内的姊妹峰及环形道路两侧分布的危岩体进行加固,并对172窟的渗水点进行治理 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曹学文16日向记者介绍,2014年4月,该所启动了危岩体治理保护项目,对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区内的姊妹峰及环形道路两侧分布的危岩体进行加固,对将脱落的、...
宝鸡市金台区近日发现两座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时期石窟。石窟位于金台区硖石镇刘家底村一处断崖的半中腰,右边是一个宽、高约2米,室深1米的浅红色沙石窟,窟内依石壁雕刻有三尊石像,中间一尊佛像盘腿而坐,两旁的呈站立姿势;左边石窟略小,也有三座佛像。最为奇特的是,在两座石窟相连处还有一尊盘腿而坐的佛像,头部占了全身三分之一。 石像经过一千多年虽风化的比较严重,但造型完美、仪态安详。据专家初步断定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