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省彬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暨石窟窟檐保护研讨会——彬县大佛寺石窟学术报告会于2015年10月19--21日在陕西彬县大佛寺石窟召开。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云冈石窟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及...
10月19日至21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暨石窟窟檐保护研讨会在陕西彬县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童明康出席会议并讲话。 童明康全面回顾了我国窟檐发展历程,特别是建国以来我国石窟保护和窟檐建设的三个阶段,肯定了建国后开展的一系列石窟保护和窟檐建设工作所起到的抢救保护作用,指出历史上窟檐建设设计上的不足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局限,不能否认窟檐这一保护...
自今年4月以来,敦煌研究院相继推出了7期系列公益讲座“敦煌文化驿站”,通过10场讲座累计为2000余名来自全球的游客授课,旨在让“阳春白雪”能够贴近普通游客,让专家的研究成果能够普及到市井大众。 敦煌研究院27日向中新网披露的活动意图称,遇到旅游旺季,莫高窟人满为患、不堪重负,尽管该院竭尽所能不断增加和丰富游客的参观内容,完善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还是不能很好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他们...
10月23日至26日,大型古地下工程科学问题及长期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龙游县召开,来自中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以色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就龙游石窟等全球著名古地下工程所涉及的工程科学问题展开了研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杨林德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志法教授、日本大阪大学谷本亲伯教授等都是大型地下工程(洞...
日前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研究院了解到,云冈石窟窟前考古有了重大发现:考古工作者经过一年多时间对第20窟西立佛残存石块的整理研究,基本确定了西立佛的原形态,这是该佛像自北魏坍塌后其形态首次被世人所认识,并有望重现其9米多高的北魏风采。 云冈石窟第20窟属云冈早期造像——“昙曜五窟”之一。窟顶崩塌后主像外露,即为世人广知的露天大佛。大佛两侧为立佛,其中东立佛保存完整,佛像着通肩衣,右手施无畏,左手下垂...
破败的古石窟 在湖南张家界城南麻空山南麓,有一奇特石窟。这石窟本是一天然溶洞,东西长300余米,远远望去,只见悬崖峭壁上张着上、中、下三层共8个洞口,步入其中,又见其中雕像、石刻琳琅满目。 今日,有网友向时刻新闻爆料,这座已被列入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南方最大石窟群”的玉皇石窟,其实已经多年无人保护,洞中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文物被人为损毁严重。 “几百年的石马没耳朵,几百年的石狮缺了...
一本日下正炙手可热,长期占据英美亚马逊畅销榜第一名的《秘密花园》涂色书马上要有“龙门版本”了。中秋节当日,记者在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委会(下简称龙门石窟)见到了一本由龙门石窟推出的手绘涂色书,再过几天,它就将与大家正式见面。这也标志着龙门石窟,这个全国首家“互联网+智慧景区”的“智慧旅游”二期工程:“互联网+文物保护”与“互联网+经营”等功能正式上线运营。 “秘密花园”有了“东方版本”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研究院18日对外发布重大考古发现,已坍塌1500年之久的云冈石窟第20窟的西立佛,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整理研究,根据100多块出土石块的形状,基本确定了大佛的佛衣及手印等形状,这是该佛像自北魏坍塌后其形态首次被世人所识。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
23日,中国鲜卑文化学者、岩画学会理事崔越领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说,日前在内蒙古鄂伦春旗进行的嘎仙洞遗址挖掘工程,结合开凿石窟起始时期的方式,其洞口基台堆积的岩石应是开凿佛教石窟寺时移出的。 崔越领说,9月19日日其在位于内蒙古鄂伦春旗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鲜卑人旧墟石室嘎仙洞遗址挖掘现场,在洞前挖掘现场,看到挖掘机挖掘地下三十公分以下出土的是大量石板。 “根据以往的挖掘情况,面积约两万余平方米...
9月18日,记者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属云冈早期造像——“昙曜五窟”之一,由于窟顶崩塌,西立佛像原形态一直不为人知。目前,经考古专家整理研究后发现,西立佛原形态依据现有的残存石块数量,有望恢复佛身主体,重现高约9米西立佛北魏时的风采。 云冈石窟研究院书记王雁翔介绍,从去年开始,该院组织考古研究人员,对1992年窟前出土的文物进行考古整理。早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
全国首个“互联网+智慧景区”,让中国石刻艺术宝库焕发出别样的精彩—— 龙门石窟:千年走一回 伊河依然静静流淌,卢舍那的目光依然祥和肃穆。然而,走进龙门石窟的游客开始有了从未有过的体验。全国首家“互联网+龙门”智慧景区,已经上线运营了一段时间,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中国石刻艺术宝库迈入保护与开发的新时代。 我的体验我做主 “龙门石窟新推出的官方服务微信上有个小游戏,上传照片,就能看到和自己最有缘的...
云冈石窟研究院考古人员在整理发现的石块。 云冈石窟研究院供图 第20窟西立佛有望重现北魏时的风采,高约9米 9月18日,记者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属云冈早期造像——“昙曜五窟”之一,由于窟顶崩塌,西立佛像原形态一直不为人知。目前,经考古专家整理研究后发现,西立佛原形态依据现有的残存石块数量,有望恢复佛身主体,重现高约9米西立佛北魏时的风采。 云冈石窟研究院书记...
云冈石窟研究院考古人员在整理发现的石块。 云冈石窟研究院供图 9月18日,记者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属云冈早期造像——“昙曜五窟”之一,由于窟顶崩塌,西立佛像原形态一直不为人知。目前,经考古专家整理研究后发现,西立佛原形态依据现有的残存石块数量,有望恢复佛身主体,重现高约9米西立佛北魏时的风采。 云冈石窟研究院书记王雁翔介绍,从去年开始,该院组织考古研究人员,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