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古代烤炉:南越王汉代釉陶烧烤炉 我国吃烤肉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经·小雅》里就有一首诗写到烤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灸之。汉代学者毛亨在注解中说:“将毛曰炮,加火曰燔,抗火曰灸。”“灸”的意思就是“烤”。这首诗是写贵族在请客饮酒时,将猎取到的几只野兔或带毛烧熟吃,或烤着吃。秦汉时期,人们吃烤肉已很普遍...
民窑瓷碗保存完整 汝窑瓷碗做工精细 牟成梓/摄 汝窑碗底写着“主人”姓 昨天,在胶州板桥镇遗址考古工地上,考古人员在挖掘一个灰坑中,又出土了一个白釉瓷碗和一个民窑完整瓷碗。记者看到,这个白釉瓷碗的碗底还写有一个“李”的文字。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个瓷碗就是宋代五大名窑的之首汝窑制品,碗底“李”的文字就是当时使用人姓氏...
单色釉瓷器虽然没有华丽的纹饰和造型,却在简约中让人领略到朴实无华的美,因此也为收藏家们所钟爱。但也正是因为它的简约,没有更多的辅助依据,又给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那么雍正的单色釉瓷器在鉴定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由于雍正瓷器高昂的市场价值,作伪者在造假的过程中也是费尽心机。比如在釉色上,作伪者现在已经通过对真品进行化学分析,得到成分的比例,从而达到乱真的地步,比如落款大清雍正年制的胭脂红碗...
刚刚在台湾结束的“醴陵釉下五彩瓷艺术展”,让台湾同胞在家门口就目睹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要经过1370℃左右的高温,才能烧出晶莹润泽的醴陵釉下五彩瓷。这是作为湖湘名片的,同时也是祖国大陆的釉下五彩瓷首次亮相台湾。 釉下五彩瓷烧制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醴陵瓷器”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湖南省海外交流协会组...
公元675年,一件震惊朝野的事情发生了,年仅24岁的太子李弘暴死于东都洛阳合璧宫绮云殿。唐高宗闻讯,悲伤不已,诏令天下,给李弘冠以尊名,追封为“孝敬皇帝”,并下令以“天子之礼”厚葬于景山,是为“恭陵”。负责建陵的司农卿韦弘机,把正在龙门建造石窟的能工巧匠调来,精心设计,严格施工,把恭陵建造得宏伟高大,俗称“太子冢&...
近日,考古人员在宁杭城际铁路宜兴段沿线又发掘出6处、近20座南北朝时期的神秘家族墓葬。南京博物院的李则斌研究员认为,这是宜兴近几十年来最有分量、规模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而且出土的多件瓷器造型优美、釉色好,保存较为完整,具有重大考古价值。 据考古人员介绍,从现场出土的陶罐和墓葬的基本形状看,此次发掘的6处南北朝墓地多为特征明显、有时间延续的家族墓地。其中,紫云山四区、五区的两处墓地,家族墓的特征尤...
长沙窑兴盛于中、晚唐时期,五代时期开始衰落。作为曾经楚国的首都,长沙是浪漫的楚文化荟萃之地。1974年出土的马王堆汉王墓器物,更是名震寰宇。长沙窑器造型及纹饰独特,变化多端,正是继承了这楚文化的精华。 唐代长沙窑其实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才被发掘出土。根据史载,长沙窑是在其近郊岳州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在唐以前烧造的岳州窑器并不带色。长沙窑的特点便是成功地烧造出釉下褐绿纹饰,并以模印贴花、堆塑...
银釉鸡冠壶 辽 高25、口径6厘米 1975年吉林省哲里木盟奈曼旗沙力好来出土 淡黄陶胎。扁身,短管口,口唇微侈。上有马鞍状双孔泉,供穿绳用。体侧有皮条及针痕装饰。通体施绿釉,壶身呈现光艳悦目的银斑。壶身两面压划卷草纹,纹饰简洁明快,优美自然。 鸡冠壶是辽瓷中的典型器物,它适应游猎生活的需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从造型与装饰看,此壶应为辽代早中期的作品。
5月29日,在中国嘉德2009年春季拍卖会上,清乾隆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拍出了1332.8万元的天价,这一消息的传出,引起了业内人士对釉里红瓷器的普遍关注。 釉里红是元代江西景德镇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它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绘画图案,然后施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由于釉里红烧造条件极为苛刻,加之烧制时工艺技术掌握难度大,故成功率低,因而真正色彩鲜艳的极为罕见,元明时期烧制的釉里红发色多数不够纯正,色...
一种施低温釉的陶器。一般只需要700至900摄氏度即可烧成。中国釉陶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中期出现。西汉武帝时期出现铅釉陶,以粘土作胎,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主要呈色剂是铜和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铜呈现翠绿色,铁呈现出黄褐和棕红色。釉层清澈透明,釉面光泽平滑。铅釉陶在东汉时期极为盛行,但基本上都是明器。北朝釉陶陶俑占很大比例。唐代盛行唐三彩,用白色粘土作坯胎,先入窑经1100℃素烧,取出后...
延安路解百一带的施工现场,挖出了文物! “我们是快下班的时候接到湖滨派出所的电话,马上就赶去现场了。”杭州历史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助理王征宇说,派出所警察表示,他们在辖区内的建设工地上,收缴到出土陶器一件,“他们希望我们单位去做鉴定处置。” 收缴上来的文物已经被保存在保险箱里,王征宇小心翼翼地取出来,发现是一件黑釉梅瓶,肩部有“内府...
出土黑釉灯盏、影青瓷碗4件 肥西县高刘镇发现一北宋古墓群,昨天,肥西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清理出5座墓葬,出土黑釉灯盏、影青瓷碗等文物4件。 据肥西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张永新介绍,6月26日下午,他们接到肥西县110的电话,说肥西高刘镇王拐村在进行土地置换中,挖掘机在对一片原本是宅基地的土地上整土时,发现几处古墓葬。考古人员初步确认,这是一古墓群。 昨天,考古人员在该处发现古墓葬8座。张永新告诉...
笔筒 笔筒虽小,却是古代文人案头必备之物。自晚明以后,瓷质文房用品逐渐进入文人视野,它与纸、笔、墨、砚等一起成为他们珍赏的雅具之一,出现不少专门的定制品。在清代的瓷质笔筒中,由唐英制作的笔筒又独树一帜,成为了极具品位的艺术珍品。 唐英,字俊公,自号蜗居老人、陶成居士。唐英一生事迹除供奉内廷便与窑务相始终,为景德镇御厂历史中,督陶时间最长、成绩最著者。浓郁的文人气息是唐英所制笔筒的最大特点,仿石...
唐代绿釉弦纹奁 元代金丝楠木雕释迦牟尼坐像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总统府徽章 进入6月,气温节节攀升,鉴宝的热度也扶摇直上,上周六,大河鉴宝活动基地河南省龙祥宾馆内,如潮涌来的藏友们让鉴宝现场的空调再度失灵,专家们挥汗如雨地工作着,但精美的宝贝轮番登场,着实让人惊喜,就算闷人的暑热也不在话下啦! 杂项精品频现 丰厚的民间土壤是收藏的基础,而近年来,以往偏冷的杂项沉淀的宝贝渐渐...
在我国的陶瓷历史中,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业局面。"南青北白"代表了瓷器生产的两大主流,"北白"的代表窑口就是当时著名的邢窑。邢窑位于今河北省内丘、临城县一带,它始烧于南北朝时期,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为九百多年。唐代中期,是邢窑白瓷工艺和技术的鼎盛期,成为风靡一时的"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中对于邢窑白瓷也有"类银、似雪"的赞美。邢窑白瓷的精美程度可见一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