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弘治娇黄釉品种多,数量大,价值甚高,后世都以其为楷模,清以后多有仿品。鉴定时需把握的重要特征是: 一,弘治造型规整,修坯细洁,底足白釉初期与成化白色一样,中期发灰,晚期泛青色,与正德的亮青色一致。 二、弘治盘底均有塌凹现象,后仿者多为平底。 三,弘治器物底足低矮,圈足光滑,后仿者底足稍高。 四,款识中“治”字中的三点水,一般真物均低于“台...
清雍正朝官窑瓷器,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虽然仅存13年,但粗湛绝妙,无与伦比,尤其是颜色釉方面成就卓越,仿古创新,新添十数种鲜艳的新釉色,代表了雍正官窑的最高水平,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雍自朝颜色釉的高度发展呢?除了正处在“康乾隆盛世”,国库充盈的因素以外,还有三方面的原因是至关...
黄釉:最早出现于唐代,当时安徽淮南寿州窑、河南密县窑等都烧黄釉。但正色黄釉,还是汝窑的高温黄釉——茶叶末釉。明代的黄釉有新的发展,洪武时的老僧衣即茶叶末的衍化;始于宣德的浇黄,更是明代杰出的黄釉;嘉靖以后,又有鱼子黄、 鸡油黄等。入清后有康熙的淡黄,以及其后的菜尾、鼻烟、金酱等。 茶叶末: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
汝瓷《莲花温碗》 被誉为中国最完美的青瓷——宋代汝窑瓷,以其温润的天青釉色闻名于世。汝窑瓷因烧制时间短,传世少,被历代视为稀世珍宝。早在历史上就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时至今日,汝窑瓷(以下简称“汝瓷”)价格扶摇直上。2006年,在北京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宋代汝窑瓷瓶,拍出1.6亿元的价格,创下国内文物拍卖的天价。1992年在美国纽...
陕西渭南出土。高8.5,口径30,底径10.6厘米。 灰白胎。敞口,腹由口至底渐收,圈足。黑釉。碗内有因窑变形成的油滴状结晶体,十分好看。油滴釉碗出土较多,但如此大口径的油滴碗国内罕见。
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高18.3,腹径14.3CM。 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珍品。
闻名天下的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宋钧官窑,坐落在颍河南岸禹州城北门里边,过去是专为皇帝烧贡品的官窑。因为窑场是夏代大禹王的儿子夏启召会天下部落首领的古钧台,这窑场就叫钧台窑,后来人们都叫钧窑。“片瓷值千金”的钧瓷就是这个窑场烧的。据老人们说:这窑场从唐朝就有。当时禹州有个县官认识五色土,并且会烧瓷器。有一天他见凤凰落在古钧台附近,认为凤凰栖落的地方一定是块宝地,就组织老百姓在这...
连日来,一个重磅消息在海南省收藏界传开:海南省一位收藏家收藏10多年的一件藏品,被央视《鉴宝》栏目专家蔡国声、王敬之正式鉴定为唐代上林湖越窑秘色釉瓜楞壶,系千年前沉睡于海底的海捞瓷。 收藏者陈发启 七八千元收的“老东西” 28日下午,南国都市报记者在省收藏家协会看到了这件珍宝,收藏者陈发启先生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他告诉记者,从他的祖辈就有收藏的爱好,到他这一代,家里还遗...
老许是翔安下许村人,腿脚不太方便。日前,沃头边防所民警来老许家走访。聊谈中,老许说自家有一把传了四代的紫砂茶壶,造型特别。 边警认为这可能是一件文物,遂联系专家鉴定。经鉴定,这是一件在闽南较罕见的黑釉紫砂把壶,制作年限在清晚期至民国早期。昨天,老许把茶壶捐献给了文保部门。
宋代耀州窑“大观”铭牡丹纹碗黄凤升 摄 3月13日,国家文物局将从香港征集回归的宋代耀州窑青釉“大观”铭牡丹纹碗交由陕西省耀州窑博物馆代藏。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永茂等出席了当天的入藏仪式。 宋代耀州窑青釉“大观”铭牡丹纹碗由国家文物局2002年以国家重点珍贵文物专...
陶瓷之宝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明高廉《遵生八笺》中记载:“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
釉 陶(Glazed pottery) 一种施低温釉的陶器。一般只需要700至900摄氏度即可烧成。中国釉陶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中期出现。西汉武帝时期出现铅釉陶,以粘土作胎,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主要呈色剂是铜和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铜呈现翠绿色,铁呈现出黄褐和棕红色。釉层清澈透明,釉面光泽平滑。铅釉陶在东汉时期极为盛行,但基本上都是明器。北朝釉陶陶俑占很大比例。唐代盛行唐三彩,用白...
宋(960-1279) 高29.5厘米 1964年北京丰台区金代瓦窑塔基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结跏趺坐。宽额广颐,眉间饰白毫,丹凤目微倪,直鼻小口,梳高发髻,戴宝珠花冠,花冠正中有一小化佛。通体素白,仅袈裟边缘施青白色釉,露胎处原加饰金彩、贴金(已脱落)。袈裟自头顶披下,袒露出面部及前胸。胸前佩璎珞及丝带,塑像构思缜密,用粗线条捏塑形体及衣纹,面部及胸前塑造精细。胎质洁白细腻。容貌秀美,...
清 康熙 (公元1662-1722年) 高22.3厘米 口径 6.1厘米 釉里三色是指以青花、釉里红与豆青釉作画的富有新意的瓷器品种,统称为釉里三色或釉里三彩。古代以仙鹤和鹿的寿命长,寓意吉祥,而出现于瓷器图案或绘画图案之中。
汝瓷《莲花温碗》 被誉为中国最完美的青瓷——宋代汝窑瓷,以其温润的天青釉色闻名于世。汝窑瓷因烧制时间短,传世少,被历代视为稀世珍宝。早在历史上就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时至今日,汝窑瓷(以下简称“汝瓷”)价格扶摇直上。2006年,在北京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宋代汝窑瓷瓶,拍出1.6亿元的价格,创下国内文物拍卖的天价。1992年在美国纽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