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专家学者正在对石渠县金沙江边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进行考察 石渠须巴神山吐蕃时期石刻藏文题记 7月15日至18日,故宫博物院考古所所长李季、西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桑旺堆、清华大学教授沈卫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杨林等10多位考古界、藏学界专家学者齐聚四川省石渠县,聚焦金沙江边、雅砻江源头吐蕃时期的摩崖石刻,解密与之相伴的古道密码。通过调查,他们得出结论,石渠...
宁乡炭河里遗址,是湘江流域一处重要的商周遗址,曾出土四羊方尊等青铜重器。2015年10月,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配套设施项目启动。文物部门随即启动工程红线范围内的考古调勘工作,新发现钟家湾与新屋湾两处西周时期遗址。7月13日,记者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了最新动态,考古专家在钟家湾遗址发现与炭河里古城同时期的烧制陶器遗迹。 钟家湾遗址位于炭河里城址东北,距炭河里遗址约1.5公里。实...
当中国专家今年秋天到印度北部的青铜器时代遗址考古时,他们将在很多方面实现突破。这次位于德里西北100余公里的拉齐噶里的发掘,将成为中国海外最大的考古项目,标志着中国力量在世界考古领域的崛起。 这也将是中国考古学家首次赴印工作。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崛起让一些国家不安,文化对外交流对此有缓和作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说:“我们现在有能力走出去,在资金、技术上帮助别人,中国考古进...
7月18日,陕西—布哈拉文物考古合作座谈会在乌兹别克斯坦古城布哈拉举行。副省长王莉霞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莉霞说,布哈拉是古丝绸之路的活化石,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希望陕西与乌兹别克斯坦文物部门在考古发掘、文物科技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发现历史与文明的记忆。 此前,王莉霞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慰问了我省赴中亚考古队员。她表示,“一...
海龙屯,变得熟悉又陌生 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和湖北神农架先后申遗成功,名列世界遗产名录。 就在一年前的7月4日,贵州遵义的海龙屯土司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时,文化版以《田野考古每个日子都不平淡》为题进行了报道,介绍了申遗背后的准备工作和考古发掘。有人好奇,申遗成功除了给景区带来更响亮的名声,还会有哪些帮助和提升,给当地居民带来...
7月15日下午,由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市史志办和开封敦复书院联合举办的开封地方史志文化讲堂在敦复书院举行,特邀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文物考古专家刘春迎,作了一场题为《揭秘开封城下城——古代开封城的历史演变与考古研究》的专题讲座。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干部职工、社会各界人士400余人现场聆听讲座。 经多年考古发掘探明,开封城下共埋有6座城池: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五代及...
“如果没有苏秉琦先生破译三星堆‘天书’,就没有三星堆两个祭祀坑的发现。”18日,在“三星堆与世界上古文明暨纪念三星堆祭祀坑发现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童明康讲起了30多年前的故事。 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在业内被简称为“两坑”,发现于1986年。而今三星堆博物馆内陈列的大多数重要文物,如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黄金面罩、金杖等国宝级文物都出自这“两坑”。“...
2013 年,我们曾把我院在那之前十多年来做过的几个文化遗产展陈创意策划方案汇集成书出版,即《文化遗产展陈创意策划方案集》一书。该书是为纪念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60 周年出版,初衷是想总结我院所做的文化遗产展陈业务,纠正大众关于考古工作仅仅是挖宝的根深蒂固的印象,从而展示考古人的多面业务人生。《文化遗产展陈创意策划方案集》出版后,不断有朋友索要,偶尔也有一些单位请我们去交流文化遗产展陈创意策划...
近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萧县博物馆组成考古发掘队,在萧县龙山子墓地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清理古墓葬16座,出土各类文物80余件。这批墓葬的发掘,对研究从西汉中晚期到东汉时的社会状况,具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出土的两件陶溷(猪棚舍与厕屋结合)模型,清晰地展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一个侧面。 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现场负责人任一龙介绍,今年4月份,根据萧县当地政府部门的申请,省文物部门...
专家们深入现场查看刘忠俊摄 7月15至18日,“唐蕃古道暨石刻文化论坛”在四川藏区石渠县举行,来自北京、四川以及美国的相关研究人员和学者就“吐蕃时期石刻”和“唐蕃古道”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尤其是对石渠吐蕃时期石刻图像研究、石刻遗存与唐蕃古道的关系、历史背景、交通线路等遗存的研究和保护建言献策。 四川石渠县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边陲,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藏语称为“扎溪卡”,意为“居住...
专家们深入现场查看 专家学者在长沙干玛乡现场查看吐蕃时期摩崖石刻情况 7月15至18日,“唐蕃古道暨石刻文化论坛”在四川藏区石渠县举行,来自北京、四川以及美国的相关研究人员和学者就“吐蕃时期石刻”和“唐蕃古道”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尤其是对石渠吐蕃时期石刻图像研究、石刻遗存与唐蕃古道的关系、历史背景、交通线路等遗存的研究和保护建言献策。 四川石渠县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边陲...
中乌考古队员们正在对遗迹进行发掘 . (采访对象供图) 2100多年前,汉武帝遣使节张骞出使西域,在茫茫戈壁上寻找一个名叫“月氏”的游牧部族,与之联合抗击匈奴。张骞曲折的出使之路被称为“凿空”之行,最终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 2100多年后,月氏这个曾经在马背上辉煌一时的部族,早已湮灭在西域的大漠风沙之中,却也为我们留下了追寻丝路遗迹的线索。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南20公里处...
7月15日至7月20日,丝绸之路农牧文化与聚落演变学术研讨会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召开。来自西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30余位国内声望卓著的专家、学者和一线考古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自治区文物局、哈密市文物局、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西北大学主办。 7月15日专家学者们赴巴里坤县红山口、东黑沟等地实地考察了由西北大学主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