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摘要】辽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王朝,上接唐、宋,下开金、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关键作用。辽王朝就是处在这个节点上,承前启后,使汉唐文化深入到中国北部广大地区,东北黑龙江流域、漠北蒙古高原、向西今新疆乃至中亚,莫不受其熏陶。从辽开始,在北部中国建立起大量的固定城市,发展生产,从此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得以远播北疆,因而使北族得以空前发展。随后金、元相继而起,并直接承袭辽代而建立统治,此即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州博物馆编著的《汉代陵墓考古与汉文化》,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就介绍了扬州地区汉代土墩墓葬的相关信息。 《汉代陵墓考古与汉文化》系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委员会文集,从不同角度着重介绍汉代陵墓考古的发现与研究,对很多方面进行了专业细致的探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我们认识与研究汉代陵墓和汉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汉代,是扬州历史上的第一...
7月13日,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河南省文物局及安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第六届联席会议暨殷墟申遗成功十周年座谈会在安阳召开。来自全国24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44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的代表以及各省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等单位的专家和负责人200余人参加会议,围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
7月13日上午,2016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第六届联席会议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代表、考古工作者共聚一堂,围绕“关注大遗址保护与民生发展”这一主题畅所欲言、交流经验。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副司长陆琼、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伟出席开幕式。副市长袁勇主持开幕式。 我国自2005年开展大遗址保护工作以来,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委及学术界对河...
近日,市博物馆开展水下考古陆地调查工作,收集各类沉船文献资料,走访沿海老渔民、钓鱼爱好者、潜水员,摸清威海水下文化遗产家底,为下一步的水下探摸工作打下基础。 据了解,从4月份起,市博物馆开始搜集海图、打捞志等各方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威海沉船点20余处。6月下旬起,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先后深入荣成成山镇东岗村、卧龙村、瓦房庄村、大西庄村、小西庄村等沿海渔村,走访老渔民等海洋工作者,调查成山头附近...
近日,“手工业考古·重庆论坛——中国西南地区冶金与盐业考古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举办。该研讨会由重庆市文物局主办,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10余家单位的22名代表围绕“手工业考古理论与方法体系”“冶金与盐业考古的发现与研究”“冶金与制盐手工...
夏季的漠北草原,天微亮,中蒙联合考古队员们已全部起床,赶在太阳暴晒前开始一天的工作。 从2005年开始,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蒙古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联合在蒙古国开展古代游牧民族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 “苦”中考“古” 考古是一个艰苦的行业,而游牧民族考古是苦中更苦。在广袤的蒙古国中北部,考古发掘工地大多远离人烟,工作和生活条件...
近日,秦始皇帝陵考古又有新发现。考古专家对编号为K9801、面积为13000多平方米的陪葬坑进行试掘时,发现有大量密集叠压、用扁铜丝连缀的石质铠甲和石胄,由此推断这可能是一座大型“军备库”。 据专家介绍,K9801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园东南部的内外城之间,距离现在的封土约200米,平面为长方形,主体部分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00米,南北两边的东西端各有一条斜坡门道。该坑总面积约有130...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钟欣 摄 “文物考古和三星堆,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价值了。”谈及牵挂了大半生的三星堆古遗址,即将88岁的敖天照老人向记者强调,“我现在就怕时间不够,想做的事做不完。” 7月初的一天,记者在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区的一栋旧居民楼里见到敖天照时,刚从医院出院回家的他,正在整理有关三星堆古遗址所发掘玉器来源研究的资料,准备在十余天后参加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发掘30周年研讨会时,与到...
记者昨从浦江博物馆获悉,为配合“稻作农业起源暨‘上山文化’命名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浦江博物馆将举办“上山文化十周年考古成果展”。截至目前,该展文物借展工作全面完成,展览将成为上山文化遗址出土文物的首次集中亮相,涵盖了早、中、晚各个时期代表性出土文物,代表了考古工作者十年心血。 据了解,为使展览如期进行,从2015年11月起,浦江博物馆就开始筹备相关的借展工作。本次借调的文物主要有大口...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对耶路撒冷一个1世纪的基督徒 墓室 进行研究时,考古学家在骨瓮上发现了一段古代 铭文 .他们认为这段 铭文 能够证明这个 墓室 就是耶稣的最终安息地。这段希腊 铭文 可翻译为“神圣的耶和华,复活,复活”。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另一个骨瓮上发现据信讲述约拿和鲸鱼故事的图画。 研究过程中,考古学家利用安装在机械臂上的远程遥控摄像机对耶路撒冷的一座塔式建筑的地下进行探测,最后发现...
考古人员在发掘现场工作情形 要了解庙后山的故事,还得从1978年的考古发现开始。那一年,一声开山取石的爆破巨响后,这处被历史尘埃淹没已久的天然洞穴终于重见天日,也由此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考古工作者。从那时起至1983年,由国家、省、市、县各级考古工作者组成的考古队伍长年驻扎于此,用小铲竹片不舍昼夜地唤醒沉睡的远古文明。经过4次发掘,共出土古人类化石4件、石制品76件、哺乳动物化石76种,还有少量...
出发前合影 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十堰市博物馆承担的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文物保护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由丹江口水库引水,途经襄阳(老河口、襄州、枣阳)、随州(曾都、广水)、孝感等。全长约270公里,工程总投资约180亿。 配合此次工程的文物保护项目由湖北省文物局统一组织实施,工程涉及44处文物点,共有18家考古单位参加,其中省内12家,省外高校6家。 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