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4月7日至8日,由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河南省非国有博物馆协会主办,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承办的“汉唐釉陶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开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及省内文博单位、高校的数十位专家学者与会。 釉陶是一种表面施釉的陶器,起源于先秦时期,汉代得到了极大发展,唐代达到了巅峰。唐代绚丽多姿的三彩器物是釉陶工艺发展的巅峰之作。随...
花觚通高44.5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15.5厘米。大敞口,直筒身,粗长颈,小鼓腹,粗胫。二层台式外撇大圈足,底部青花双线圈。此觚器型为康熙时期典型式样。花觚腹部饰螭龙和灵芝纹。颈部和胫部满绘山水景物图。图中山峦起伏蜿蜒,山道崎岖伸向远方。葱翠林木中屋宇人物若隐若现,清幽寂静。作者采用了中国画“分水”皴染技法,画出了山的层次、景的远近,描绘出一幅极富韵味的中国山水画卷。特别是釉下红、蓝、豆青(山...
在景德镇诸多瓷器品种中,色釉地轧道粉彩器是其中一朵独特而绚丽的奇葩。它是从古代陶瓷,尤其是唐宋陶瓷器刻划工艺中得到启发和继承发展的。它创制于清代乾隆年间,嘉道时期达到高潮,清末期则少见,到民国时随着复古之风的盛行才偶有仿制,如今其工艺已失传了。 其制作过程大致是先用锋利的小刻刀等锐器在已制作成形的器物胎体上(快干而未干之时)刻划出细小均匀、深浅划一,又连续不断成团状的图案(刻划时需预先留出以...
吉州窑是宋代南方著名瓷窑之一,在今江西省吉安县。自隋代至宋代属吉州因名。其窑多集中在永和镇,故又称之为永和窑。永和窑创烧于唐代,开始焙烧较粗的青瓷,为民用大路货器皿,烧制碗盘壶之类。北宋开始烧青白瓷件,产品与景德镇湖田窑影青瓷类似。当时以注子、温碗最精致而颇具盛名,以覆烧见长。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瓷塑与彩绘瓷名闻南北,同时出现了瓷塑大家舒翁与舒娇。南宋中晚期创烧黑白釉和白釉褐花器,及黑地白花、仿定...
南北朝 高句丽 盛水或盛酒器 1963年吉林省集安市出土 高33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12.6厘米 集安出土的高句丽时期的釉陶器,其烧制工艺是从中原地区传来的,器形和组合,也与中原地区相似。
三国 吴 明器 江苏省南京市出土 高42厘米、腹径26厘米、底径16.3厘米 魂瓶,又称“谷仓罐”,或“堆塑罐”,是流行于三国孙吴至西晋期间的一种形式独特的随葬品,多出土于江苏、浙江两省。瓶为平底,口沿以上部分堆塑楼阁、房屋、人物、飞鸟、走兽等,有的还有佛像和其他的装饰图案。这是为了祭奠死者、超度亡灵而专门烧制的随葬明器。这件魂瓶分三层,下层罐腹贴塑佛像、铺...
隋 明器 1956年湖北省武昌出土 高24.9厘米 侍女梳半翻髻;身穿圆领对襟小袖衣,高腰长裙,裙腰束带前垂;足穿尖头鞋。
汉 东汉 明器 1956年内蒙古包头市郊出土 高17.4厘米 女俑右臂下垂提物,左臂上举,梳盘髻,脑后束发叠压;身穿右衽大袖长袍。
南北朝 南朝 文具 1960年江苏省镇江市出土 直径13.4厘米、高4.7厘米 这件砚呈浅盘状,砚面中间微凸,底部有十足。 砚最初皆为石质,三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瓷砚。瓷砚的砚面大且不施釉,可利用粗糙的砚面来研墨。瓷砚的边缘有一圈凸起的子口,上有盖,底有足,放在案上,使用方便,砚边缘子口的设计还可以防止墨水外流和砚盖滑动。自西晋开始,瓷砚砚面逐渐鼓起,边缘下凹,可以积...
此杯高10.2厘米,口径13.1 13.4厘米,略有变形,底径4.5厘米。杯外壁绘一条飞腾的巨龙(图1),逶迤盘曲,四足三爪,细颈长身,龙鳞画成斜方格状,为典型的元代龙纹画法。釉里红发色红黑色,这是元代釉里红的常见发色,说明当时釉里红还处于初创阶段,烧制还不很成功。另外,如用50倍放大镜仔细观察,绘有釉里红的地方,有少量气泡中充满着乳白色、橘黄色或蓝绿色的凝固物,而不是透明的空气泡。我观察了数十件...
釉里红,是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瓷之一,它用铜作着色剂色料在坯体上描绘所需的各种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高温还原气氛一次烧成,透过透明釉,在釉里显现出悦目的红色,故称“釉里红”,也叫“釉下红”,是元代景德镇瓷业的重要成就,它与青花瓷的烧造工序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氧化铜作呈色剂,后者则用氧化钴着色,两者都为釉下彩,一红一青,呈色清丽,是景德镇陶瓷百花苑中一对姐妹花,光彩夺目,人见人爱。 这件釉...
汉 东汉 盛酒或盛粮器 山东省潍县出土 高47厘米 西汉中期在今陕西关中地区首先创制了软釉陶。这类釉陶一般焙烧的火候不高(700℃——800℃),常见的有绿釉、黄褐釉,也有黄、绿、红褐的复色釉。西汉后期到东汉,软釉陶已广泛流行于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并亦出现于长江流域。这件绿釉陶壶是东汉时期典型的北方釉陶制品。
宋 南宋 酒器 1983年江苏省镇江市登云山南宋墓出土 注子高23.2厘米、温碗高20.9厘米、壶口径4.1厘米 此为一组盛酒、温酒的用具。注子直口,带盖,弓形柄,细长流,圆肩,鼓腹,腹部刻莲瓣纹,器身似含苞待放莲花。温碗敞口,高圈足,腹部刻莲瓣纹,似盛开的莲花。釉色青中泛白,白中显青,为景德镇青白釉瓷器。 青白瓷又叫影青瓷,宋代影青窑的主要产地是今江西省景德镇,江西...
宋 公元960年-1279年 食具 高5.3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3.4厘米 此碗釉面是在施黑釉时添加一些淡黄釉,经窑火焙烧,不同颜色的釉层在高温下相互浸润,烧成后淡黄釉色在黑釉底色衬托下蜿蜒浮现,似行云流水,宋代称它为玳瑁釉,是吉州窑的主要品种之一。 吉州窑位于今江西吉安永和镇,始于五代,兴盛于宋,所烧瓷器品种极为丰富,如白釉器仿定窑,青釉器仿龙泉窑,白釉彩绘及黑釉...
宋 南宋 公元1127年-1279年 陈设品 高26.9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9.2厘米 此件凸花葫芦瓶通体施粉青釉,瓶身上下部位都堆贴缠枝花卉,纹路凸起处因流釉而显出胎质的白痕,俗称“出筋”。 葫芦式瓶是南宋后期龙泉窑创新品种之一,瓶身由两截粘合成上小下大的束腰式葫芦,造型新颖。这种瓶传世较少,同类器在考古中也有所发现。1972年四川什邡窖藏出土了一件龙泉窑带盖葫芦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