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宋 盛水具 高33.3厘米、口径11.1厘米、足径12.7厘米 龙泉窑遗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是宋代南方重要产瓷区,以烧制民间生活用具及各类文具为主,也烧制香炉、塑像等。龙泉窑属南方青瓷,北宋时釉色艾绿,多用刻花、蔑划的技法表现各种花纹;南宋中期以后釉色粉青,多采用划花、堆花装饰。女真人和蒙古人占据北方大部分地区后,定窑、汝窑、钧窑、耀州窑等名窑相继衰落,龙泉窑的地位更显突出,人们...
宋 公元960年-1279年 陈设品 高14.4厘米、口径19.5-24.5厘米 此花盆口呈海棠式,晶莹的天蓝釉色中映现出宛若玫瑰般的紫红,极其斑斓。外底刻“重华宫”、“金昭玉翠用”等楷书题字,为清宫旧藏。 钧窑属于北方青瓷系统,在今河南禹县,窑址遍及县内各地,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被称为天青,较深的被称为天蓝,比天青更淡的被称为月白。这...
宋 南宋 陈设品 高8.6厘米、口径15.8厘米、底径14.3厘米 此炉为仿古器物。侈口,立耳,束颈,圆鼓腹,三矮足。青釉,上布满裂纹,釉色晶莹透明,富有光泽。 炉是宋代南北瓷窑普遍烧制的器物之一,是仿商周时期青铜鼎样式制作的,是北宋末期出现的复古风气的产物。( 撰文:王义康 )
宋 辽 生活用具 长20厘米、宽12.4厘米、高15.8厘米 瓷枕作马鞍形,空心,枕面椭圆,周身施和,釉色所呈花纹同玳瑁背上光滑的花纹极其相似,故名为玳瑁釉瓷枕。
宋 辽 背水用具 1956年北京市复兴门外出土 高24厘米 因器形似马镫子,故名为马镫壶。此壶胎质粗硬、坚致,遍施褐色釉,釉色较厚,晶莹光亮。壶身两侧有水波纹,即模仿骑马民族背水用的皮囊壶而作,故其外形一样,甚至用皮条缝制皮片的结、扣都仿制得惟妙惟肖。
宋 辽 公元916年-1125年 盛水器 1950年辽宁省义县清和门萧慎微祖墓群2号墓出土 高52厘米、口径11.6厘米、腹径17.5厘米 此壶器体较高,圆腹,低圈足,细长管状流,环状扁体提梁,上有手捏状凹坑,绿釉施至器腹下部。 此式鸡冠壶多出自辽代晚期道宗清宁元年(公元1055年)以后的墓葬,与此器同墓(辽道宗清宁三年,公元1057年)出土两件;辽宁锦西萧孝忠墓(辽...
宋 辽 盛水器 高35.1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7.5厘米 此瓶胎质粗硬,釉色洁净,光泽甚强,黄釉仅至瓶身中部,外观似汉族地区的玉壶春瓶。但这是盛水的实用器物,故瓶身长,鼓腹,可以多盛水,细颈则可避免盛水外溢。
宋 辽 公元916年-1125年 盛器 1959年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辽墓出土 高2.1厘米、长27.6厘米 长盘形如海棠花,胎质粗硬,先施白色化妆土,再施黄、白、绿三色釉,釉面有细微裂纹。外壁为黄釉。边缘为卷草纹,盘底落花游鱼。釉色莹澈,造型美观大方,为辽三彩器中精品。 辽三彩的制作采用二次烧成工艺,胚体烧成温度在1120℃左右,胎与化妆土同时烧成。釉为低温铅质釉,烧...
宋 西夏 建筑构件 1974年宁夏银川西夏皇陵西碑亭遗址出土 高152厘米、宽92厘米、厚32厘米 此物为建筑构件,形体高大,呈龙首鱼身状,龙首与鱼身系分别烧制成型,通体饰鳞纹,施绿釉,釉面光亮,威猛生动。 党项族是我国古代西北民族之一,属羌族的一支。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了西夏政权。现在位于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就是西夏皇帝和陪葬大臣们的墓地,方圆约50多平...
宋 西夏 建筑材料 197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皇陵出土 残长35.5厘米、厚1.4厘米 这件筒瓦的瓦当饰以兽面纹,外表施绿色釉,晶莹光亮。瓦及瓦当施绿色釉起于北魏,直到唐代数量还很少。西夏王陵的瓦及瓦当上施绿釉的比例已增大很多,但仍主要用于宫殿及陵墓建筑。
宋 西夏 公元1038年-1227年 背水用具 198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征集 高33.3厘米、口径9厘米、腹径32厘米 此扁壶小口,卷沿,口沿一侧有堆刺纹,短颈,双系,腹部扁圆,正面饰两组褐釉剔刻牡丹花纹,背面置圈足。这类瓷扁壶是由皮囊壶发展而来,边缘附加的堆刺纹则逼真地再现了皮条缝制的痕迹。 西夏瓷器的烧造受定窑和磁州窑等北方窑系的影响较大,但与同时期的宋、辽...
宋 金 盛器 1985年吉林省农安县城北金代窖藏出土 高11厘米、口径26.2厘米、足径12厘米 此瓷钵外壁口沿下凹入一圈,内壁相应凸起;外壁素面,内刻双鱼,周围衬以水波纹和水草纹,纹饰自然流畅,线条简洁。
宋 金 盛器 1985年吉林省农安县城北金代窑藏出土 高6.8厘米,口径29.8厘米、足径9.8厘米 此窑共出白釉刻花龙纹大盘4件,此盘为其中之一。盘内壁刻一周弦纹,盘中心刻一团龙,首尾相接,四肢向四面张开,每肢三爪,身披鳞甲。瓷盘胎质较薄,通体施白色袖,洁净度很高,造型优美,是金代定窑白臣中的精品。
宋 金 公元1115年-1234年 盛器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十里铺村出土 右高14.5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4.8厘米,左高14.8厘米、口径4.4厘米、足径4.8厘米 两件瓷瓶的造型、胎质、釉色完全相同,为同时烧造。每个瓶体腹部都有三处铁绣花,颇似定窑烧造的黑釉瓷器,即通常说的“黑定”。 金代山西境内瓷窑生产工艺受定窑、磁州窑、当阳峪窑及耀州窑等影响,兼收并蓄,产...
唐 (618 - 907年) 明器 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王家坟村11号墓出土 高28.5厘米 此女俑梳球形髻,穿袒胸窄袖衫、朵花长裙,着披帛,双手置胸腹上,安然垂足端坐在束腰墩形坐具上。从背后看,坐具似为籐竹扎制而成。 关于这种墩形坐具,孙机先生在考证唐李寿墓石椁线刻《侍女图》文中有专门的解释。此物叫筌蹄,本属籐制品,供人坐之处的圆面小,接地之处的圆面大,两圆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