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末清初作坊遗迹 8月3日,记者从景德镇市御窑博物馆获悉,一项抢救性考古发掘最新成果正式公布。经过半年时间对近千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仔细发掘后,考古人员在御窑博物馆(新馆)区域陆续发现并清理出了大量窑业遗迹,并获得大量瓷片、窑具等遗物。 据了解,此次发现的窑业文化堆积层横跨千年,考古人员陆续发现并清理出房址3座、作坊址2座、池子15个等众多明清时期的居住与作坊遗迹,发掘出宋、元、明、清、民...
昨日,在马江海战纪念馆内开展了一堂精彩的“考古挖掘课”,10多名船政文化夏令营的孩子化身“考古学家”,与文物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你们知道,埋在地下2000多年的兵马俑是如何被发现的吗?”“是考古!”当天上午9点,马江海战纪念馆副馆长王晓芹给孩子们介绍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由来,小队员们还像模像样地学着兵马俑摆起姿势。随后,为了让他们体验考古挖掘的乐趣,工作人员给每个孩子分发考古模型,让...
7月22日,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协办的“考古讲座走进建设工地”活动走进中铁隧道集团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土建5110 标项目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带去了《文物保护法规基础知识》专题知识讲座及“重庆文物保护专题成果”展览。这是该院公众考古“考古系列讲座”活动第一次走进建设工地,得到建设方和华岩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 一边是轻轨五号线建设项目进行得热火朝天,一边是...
前日,河源市文物考古普查人员在该市紫金县黄塘镇铁嶂村营盘村小组进行野外考察时,意外发现了该村的守备营盘遗址内,山中密林深藏有两座明末清初的古炮楼,两座古炮楼内的木楼构件已损毁垮塌,但炮楼内四周的石墙至今保存完好,里面的枪眼炮眼密布,坚不可摧。 前日上午,河源市博物馆原馆长黄东率队前往紫金县黄塘镇最边远、偏僻的小山村——铁嶂村营盘村进行野外考察,意外在铁嶂村的深山密林中发现了两座明末清初的...
7月21日起,“金铲问地展露辉煌——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图片展在北大红楼橱窗开展,迎接暑假期间的大小观众。 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宣传推介活动,由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联合举办,迄今已连续推出26届,是一项广受好评的知识品牌。入选“十大考古”的项目,在发现的学术价值,发掘技术和方法,研究的深入性、持续性和系统性以及文物保护方面均有骄人的专业水准。本期展览集中展示...
李水城,博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盐业考古、环境考古。 1任职简历 1978-1982,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 1982-1985,四川省历史博物馆历史部(副主任) 1985-1988,北京大学考古系(硕士研究生) 1988-今, 北京大学考古系(教员) 1999,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 2000...
7月19日,湖北省文物局在襄阳组织召开“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考古勘探报告专家审查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8家省内外考古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专家组等约70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文物保护考古勘探工作全面完成,转入抢救性考古发掘阶段。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出席会议并讲话。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湖北省的“一号工程”,...
站在对面的山顶遥望神石城景区内的通天洞,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史前一万年,在现代人的概念中,是一个原始而荒凉的世界。至今没有发现文字,而谜一般的史前文明有一个段落,沉入了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南部半荒漠的戈壁滩下,湮没在萨吾尔山冰碛地貌的岩石之中。 7月29日,探秘新疆的记者从吉木乃县出发,沿着蜿蜒山路,两旁半荒漠化的戈壁,进入萨吾尔山内的草原石城景区。一抹斜阳漠然地注视着这片荒凉之地,...
办人函〔2016〕7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 为充分发挥考古研究成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准确把握遗址的属性、价值和文化内涵,编制好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规划,国家文物局定于2016年9月举办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的考古研究培训班,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工作安排 (一)培训时间:2016年9月13日至9月2...
六处发现被评为“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古城被我国考古学泰斗称为意义不亚于殷墟——在位于杭州西北方向的余杭区,一片丘陵地带芳草萋萋,5000多年前,这里已经初现国家形态的起点,它就是良渚文化。 经过80年特别是近30年来的不懈努力,考古工作者在当地已经发现了一系列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成果,世界将由此重新认识一个远古的中国。 中国学界发现:良渚古城发现意义不亚于殷墟 ...
人物简介: 钱国祥,男,1961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1979年9月进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83年7月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93年担任洛阳汉魏城队长,主持该城考古勘察工作。2007年兼任洛阳工作站站长。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洛阳工作站站长、洛阳汉魏城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3-1...
刘建国,男,1966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1989年7月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工作,从事考古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即GIS)以及考古计算机图形图像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2007年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获地学信息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近...
董新林,男,1966年9月生于辽宁省绥中县。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汉唐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内蒙古工作二队队长。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 本人的重点研究领域为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目...
基本情况 姓名:彭善国 性别:男 职称:教授 所在系别:博物馆学系 是否博导:是 最高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博士 详细情况 所在学科专业:考古学 所研究方向:陶瓷考古、隋唐宋元考古 讲授课程:本科生:《魏晋隋唐考古》、《陶瓷考古》 研究生:《陶瓷考古》、《陶瓷工艺基础》、《宋元文献》 教育经历: 1971年8月1...
日前,舟山博物馆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签署为期四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每年合作开展一场精品临时展览,主题为青铜器、唐三彩、壁画,或具有东西方文化交流意义的考古发现等;双方互相选派业务骨干,交流学习文物修复、文物鉴定技能;开展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对比研究;围绕文物鉴定、文物修复、展览策划、宗教考古、文化遗产、“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等主题共办培训班、研讨会;共建舟山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