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同时出土一处城门,考古工作进入最后阶段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都城以外,扬州是唯一城池未经迁徙、城池叠压脉络清晰的地方城市,扬州城遗址也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址之一,2010年被列入国家考古公园遗址立项名录。 目前,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挖掘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考古人员已在蜀冈上先后发现、确定了数十处大型夯土。昨天,记者获悉,位于蜀冈之上的一处考古工地内,出土大量城墙砖,一处南宋...
考古现场文化层初现端倪 考古探沟 扬州城遗址 被泥土覆盖的城墙砖 位于蜀冈之上的扬州城遗址,经过历代修筑,至隋唐时已扩建至蜀冈,成为当时仅次于京城的繁华商业城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自去年起,在此开始了相关考古发掘工作,目前,这一考古工程已进入最后阶段。昨天,位于堡城村北部蜀冈之上的一处考古工地内,一座南宋水...
原本杂草丛生的废弃地已被改造成新的综合低碳社区。 铰链厂旧址。 扬州古城办所在的文昌中路上,一棵唐朝的银杏树立于十字路口。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交通要道上,人马车流都“让着”这棵古树。古树见证了扬州古城的发展起落,这也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史:春秋时期筑城,汉初易名“广陵”,隋代始称扬州,至唐朝时为鼎盛,有“十里长街”“二十四桥”。明清之后,古城逐渐式微。 新中国成立之后,扬州的第一张政...
今年是阮元诞辰250周年,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由扬州博物馆主办,扬州市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常州博物馆、佛山市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江都博物馆协办的“大雅芸台—纪念阮元诞辰250周年文物联展”,昨天正式亮相,来自全国各地的近90件(套)与阮元相关的文物集中在扬州博物馆展出。 昨天一大早,就有市民来到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展出的阮元文物...
编謦 隋炀帝墓发掘现场 双人首蛇身俑 “隋炀帝与扬州”国际学术研讨会昨天圆满落幕。昨天上午,与会的专家学者在扬分享了他们对“隋炀帝与扬州”、“隋炀帝与大运河”以及隋朝历史的研究心得,为我市下一步全面科学利用隋炀帝墓考古成果提供了学术基础。 观点一:墓室中编钟编磬与神怪俑 透视丧葬“复古”礼制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韦正说,扬州曹庄发现的隋炀帝墓和萧后墓...
从工地捡来的碎瓷和陶片 今年初,扬州仪征市一个新开工建设的工地上发现了大量碎瓷片,经专家鉴定,这些瓷片大部分为宋代的。这让当地的文物保护志愿者彭毅颇为兴奋,随后他在一条长约2.8公里宽50米左右的狭长地带沿线多个点,相继找到了宋代瓷片。之后,工地又出土了10多根木桩。彭毅据此猜测:这很可能是一条连通真州闸入江的宋代古河道,木桩所在区域很可能是一个码头。专家则认为,若宋代古河道的“身份”能够...
从工地捡来的碎瓷和陶片 工地上发现的木桩 (彭毅供图) 彭毅正在查看捡来的瓷器 疑似河道现场,只有中间地带有黑色淤泥 今年初,扬州仪征市一个新开工建设的工地上发现了大量碎瓷片,经专家鉴定,这些瓷片大部分为宋代的。这让当地的文物保护志愿者彭毅颇为兴奋,随后他在一条长约2.8公里宽50米左右的狭长地带沿线多个点,相继找到了宋代瓷片。之后,工地又出土了10多根木桩。彭毅据此猜测...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所撰《中国近百年学术史》的一部分。当时着重阐述扬州学派,原名《扬州学记》,是用文言文写的,现在重新整理、补充、修订,写为语体文。并改用今名。关于叙述体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此书旨在阐述清代扬州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和治学方法,抽举几位较为重要的中心人物为主题,次要者附见。 二、清代扬州府治,领二州(高邮、泰州),六县。(江都、甘泉、仪征、兴化、...
扬州高旻寺天中塔 在中国古建中,高耸入云的宝塔不仅是佛寺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古建中集建筑、园林、书画、砖木雕等艺术于一体的人文自然景观。宝塔,最初源于古印度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窣堵坡,又名“浮屠”。自汉代以来,中国的佛塔形式多样,主要以楼阁式和密檐式为主,这其中,最常见、体量最高大的是“楼阁式”塔。扬州文峰寺的文峰塔、高旻寺的天中塔都属于这一种类。 楼阁式塔,类...
【作者单位】江西抚州市文联 说作者有扬州情结,红学家和红友可能会感到奇怪。当我细读了《红楼梦》中有关扬州章节后,确信作者有扬州情结,而且是很严重的“血泪”情结。这里不重复上文二十七回到二十九回作者隐写扬州屠城之事,祭悼死难军民,控诉清军暴行。单讲回目两次提到“扬州城”及“冷眼人”之事。而且林黛玉这个泪人意象是来自扬州城,虽然她籍贯是姑苏。作者在回目中惟一提到的地名是“扬州城”,而且是两次,...
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八年申遗梦圆,令每一位扬州人感到自豪。运博会即将到来,昨天,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走进12345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室,重点就如何进一步放大“运河申遗效应”以及文物保护工作,听取市民意见,接受咨询和投诉。 1 大运河“申遗办”将更名“保护办” 协调服务全线运河遗产保护管理 昨天,市文物局技术处处长孟瑶透露,运博会期间,我市将举...
扬州漆器源于战国、兴于秦汉、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扬州是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2004年被授予原产地域(后改为地理标志)荣誉称号,2006年,扬州漆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扬州漆器的发展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漆艺大家,他们或在技艺上勇于创新,丰富了扬州漆器的工艺品类;或在漆器的艺术形式上有重要提升,将扬州漆器印上文化人的...
扬州城遗址 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八年申遗梦圆,令每一位扬州人感到自豪。运博会即将到来,昨天,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走进12345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室,重点就如何进一步放大“运河申遗效应”以及文物保护工作,听取市民意见,接受咨询和投诉。 1 大运河“申遗办”将更名“保护办” 协调服务全线运河遗产保护管理 昨天,市文物局技术处处长孟瑶透露,运博会期间,我市将举...
近年来,人们在探讨我国的漫画起源问题时,不断提到清朝时的徽州人罗聘(1733-1799)。罗聘的祖籍是黄山呈坎村,他出生在扬州,后来成为“扬州八怪”中最小的一“怪”。世人称其“五分人才,五分鬼才”。传说他的眼睛像西方人,是蓝色的,能“白日见鬼”。他的一组画作《鬼趣图》共8幅,以鬼为题材,讽刺的是现实世界,被当今研究漫画史的人认为是中国早期的漫画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罗聘的地位很重要,他到底是个什么...
扬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丁纯22日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外正式宣布,2014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将于本月26日在扬州开幕,探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丁纯说,今年6月,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扬州这座牵头城市和其他34个沿运河城市共同的骄傲。 申遗是过程,保护才是目的。“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的保护与利用”是今年运博会的主题。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