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外棺北侧朱雀图像 陶壶 玉印章 一个尘封两千年并保存完好的汉代四神图漆棺在南阳百里奚一带被考古发现。棺椁上彩绘“朱雀、白虎、玄武、青龙”四神,棺盖上绘有阳乌和蟾蜍,是国内同类考古发现中最早的一例,在河南省考古史上也是首次。10月20日,本报以《汉代四神图漆棺:震动河南考古界》为题,率先进行了报道。 这一考古发现,震动了河南考古,也引起国内考古界、文物界的高度关注。但由于...
昨天,《衣冠明道——泰州出土明代服饰展》在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正式开展,30多件明代古墓中出土的衣服、鞋帽、枕头,再现了400多年前人们的穿衣风格。展览由江苏省文物局主办,泰州市博物馆承办,将持续到本月26日。 展览选取历年泰州出土的各类服饰文物,包括补服、长衫、帽、裙、裤、靴子、枕片、护膝、凤头鞋、花绫巾等30余件。一件明代三品文官孔雀补服格外引人注目。明代补服的补子是一块约40...
一具尘封两千年、保存完好的汉代四神图漆棺日前在南阳市区出土。这在文物大省河南也属首次。 这一漆棺通体刷黑漆,施以红、白双彩,棺体上绘有“朱雀、白虎、玄武、青龙”四神,棺盖上绘有阳乌和蟾蜍,四周修饰着卷云纹,画面十分丰富、精美。 “令人费解的是,这副棺木上的四神刚好与古代传统方位相反,西侧为青龙,东侧为白虎,南侧为玄武,北侧为朱雀。”考古队领队王凤剑说,“这是古人有意或是无意而为,专...
记者日前从陕西省有关方面获悉,几年前,陕西考古工作者在对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的新街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了6件烧结砖残块、1件未烧制的土坯砖块。它们的材质都是泥质红陶,后经对出土环境提取物科学检测显示,其中5块砖的年龄已经超过5000年。 新街遗址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燎原村东南,遗址坐落于灞河东岸台塬之上,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500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在近年的发掘中,确定该遗址的遗存主...
10月26日,陕西丹凤县的李磊发现约3000年前战国青铜古剑,11月2日,该县文物部门对主动上交的李磊颁发了荣誉证书和500元奖励。但李磊觉得“太少了,怎么也应该几千块啊。”考古学家、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高蒙河表示:“在我看来,根本不应该给予物质奖励……上交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不交依《文物保护法》第74条,“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据11月4日澎湃新闻) 高教授此言...
赤溪遗址唐墓瓮棺葬中惊现佩戴“皮带”的骨骸。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2000年前的“刀把形”墓葬里藏着什么“宝贝”?峡江地区罕见的唐墓又有哪些葬俗?日前,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位于丰都县名山街道农花村的赤溪遗址群的考古发掘中取得重要收获。 该遗址群作为2014年度三峡水库消落区考古发掘项目,由赤溪遗址、赤溪墓群和溪嘴墓群组成,发掘面积近2000平方米,共发现汉至六朝、唐、宋等时期各类遗迹...
10月31日,中国文物学会纺织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纺织考古专家王亚蓉(左五),率该委员会专家、学者在靖安县博物馆文物保管室实地参观方孔纱。2007年靖安县李洲坳东周墓葬G11号棺木出土的这块188厘米×150厘米桑蚕丝织物方孔纱,经清理、脱水、防腐等几百道次工序处理后,首次亮相。这块方孔纱是中国纺织品文物出土时代最早、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整幅拼缝织物。据了解,李洲坳东周墓葬出土了...
日前,江苏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此前在太仓市万丰村半泾河挖掘出土的一条古木船召开了论证会。根据专家鉴定讨论,认为该古船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年代应不晚于元代,属于典型的苏浙近海船型,对研究太仓漕运、海运史具有重要价值。 今年6月,一支施工队在对半泾河万丰段进行疏浚拓宽时发现了一条木质古船,经测量长18.2米,最宽处达5米,随船还出土了一些陶罐和瓷片。太仓博物馆随即组织了考古专家对古船采...
无陪葬品、无棺木、无名。墓碑后端的墓室则只有五六十厘米长,根本放不下土葬的棺木,他判断这座古墓很可能就是古蔺当地民间传说的“生基墓”。他推测,这座古墓属于明代中早期,不仅出土石碑具有艺术价值,也为研究原住民的丧葬习俗提供了参考。 无陪葬品、无棺木、无名。这样的“三无”“生基墓”,日前在四川泸州古蔺首次出土。古蔺县文管所表示,这种墓葬,为研究当地原住民的丧葬习俗提供了丰富资料。“三无”“生基...
“西藏阿里地区两处古象雄王国时期墓地遗址处,新发现并清理了一座土坑墓和五座洞式墓,并出土大批珍贵文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的这一考古成果,为古象雄文化的复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西藏阿里地区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古老神秘的象雄文明便滥觞于此。史料记载,象雄王国至少在3800年前开始形成,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7世纪初,雅砻部落逐渐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象雄开始衰落。 ...
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正在进行的古代墓群发掘中,出土了一批有较大价值的西汉竹简。这批竹简全部出自西汉早期墓葬,经初步清理,共登记565支,其主要内容为《日书》。 据考古专家介绍,《日书》是古人从事婚嫁、生子、丧葬、农作、出行等各项活动时选择时日吉凶宜忌的参考书;这批文字资料对于研究随州地区汉代社会文化,特别是丧葬制度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今年1月,曾都区考古队对该区某大道沿线进行勘探时...
从曲阳县文保所获悉,在深圳博物馆新馆举行的“玉石梵像——故宫藏曲阳出土北朝隋唐佛教造像展”,展出由故宫博物院所藏曲阳修德寺出土造像精品84件。这是曲阳修德寺出土佛教造像精品首次赴外馆集中展示。 曲阳是中国雕刻之乡,其汉白玉雕刻质地坚硬,色白如雪,细腻莹润。北朝隋唐时期,曲阳成为佛教造像的中心之一,造像题材与佛教思潮紧密结合,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庄重优美,生动传神。修德寺又名镇岳修德寺,始修建...
出土于神木县大保当镇纳林高兔村的银虎。 出土于神木县大保当镇纳林高兔村的银虎。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包括35件(组)陕西文物在内的150余件(组)汉代文物,于当地时间10月21日晚亮相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重大文物外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便是1973年时在巴黎小皇宫进行的,而本次名 为“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的展览,则是迄今为止在法举办的最大规...
近日,平原县水务局函宇工程施工公司在龙门水库工程施工中,在地下4米处发现一批石佛造像。经文物工作人员清洗整理,发现这批石佛造像共有6尊,其中青石造像碑一尊,汉白玉石造佛像5尊,年代为唐代。目前,这些石佛造像已被当地文物部门保护。 此次出土的石造像体量较大,雕刻精美,且出土数量较多,在德州地区尚属首次。该批石造像的出土将为研究当地历史和唐朝时期佛教习俗,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 龙门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