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文化部办公厅日前公布了《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宜黄禾杠舞名列其中,入选传统舞蹈新入选项目,这是该县继2006年宜黄戏申报成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禾杠舞是流传于宜黄县及邻县乡镇以镰刀敲击禾杠的民间舞蹈,由上山砍柴延伸而来,且歌且舞。禾杠,即挑柴火、禾秆用的竹竿。为便于穿插柴火,两头削尖。宜黄属山区,常有猛兽出没,上山砍...
邵文清,邵家彩子的第三代传承人。从她记事起,她的祖辈、父辈就整天在自家的作坊里忙碌,制作彩子。 彩子,由毛头纸制作,经过合方、叠纸、绑纸、刻花、晾花、染色、晒干、抹平、捆扎成摆等10余项工序制作而成。制作彩子是个功夫活儿,一天到晚、一年四季没闲着的时候。逢阴天下雨的时候,邵文清就合方、叠纸、绑纸、抹平、捆扎;逢天气晴朗的时候,邵文清就赶紧晾花、染色、晒干。她的爱人说:“做彩子这活儿枯燥,全...
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日前公布,辽宁的辽菜传统烹饪技艺、大连核雕、琥珀雕刻、砚台制作技艺、中医正骨疗法、东北二人转、中秋节(朝鲜族秋夕节)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 此次辽菜传统烹饪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受到广泛的关注。辽菜是根据辽宁地区的民族特点、区域特点、饮食习俗、烹饪技法创建的一种地方菜系,清朝宫廷菜、王(官)府菜、市井菜、民俗菜、民族菜和海鲜构成辽菜的基本框架。 辽阳二...
孙丛宅正在展示鸳鸯螳螂拳。 近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结束公示,这标志着鸳鸯螳螂拳正式晋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喜讯传来,今年78岁、家住东海中路社区海情花园的孙丛宅老人更是喜不自禁,作为鸳鸯螳螂拳的第四代掌门人,他更希望鸳鸯螳螂拳申遗成功。9月11日,记者采访到了孙从宅老人。 除了大师兄,再未遇过对手 虽然已近耄耋之年,但记者眼前的孙丛...
9月10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阜新市细河区珏艺轩玛瑙素活制品厂挂牌。该基地由文化部命名,目前是我省唯一一家。这对国家级非遗项目“阜新玛瑙雕”的保护与传承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对全省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起到示范作用。 在挂牌仪式上,省文化厅负责同志将牌匾授予“阜新玛瑙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洪斌,并希望李洪斌以此为契机,将“阜新玛瑙雕”这门独特的技艺传承下去,并发...
保定市文广新局12日透露,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开始申报。 据了解,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从2014年9月开始,到2015年3月31日结束。申报条件是已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能够体现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具有体现人民群众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具有鲜明特色,在当地有重大影响;在一定群体中或地域范围内世代传承、...
近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完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自治区文化厅开展了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最终确定10大类166名代表性传承人,阿盟和硕特民歌传承人敖云别立格、蒙古族萨吾尔登传承人巴拉玛、查玛传承人娜仁朝格图等九人入围。 阿盟文物局按照自治区文化厅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的要求,积...
记者昨日从淮南市文广新局获悉,淮南八公山豆腐技艺荣登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淮南八公山豆腐是中国豆腐的发明地,在千年的技艺传承中,淮南八公山以其制作出的豆腐水汪汪、颤巍巍,细腻、爽滑而独具特色。
日前,文化部向社会公示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入选项目名单。山西共21项入选,其中新入选项目5项,扩展项目16项。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报于2013年启动,今年文化部组织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从全国各地申报的1111个项目进行了审议,最终确定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298项,其中新入选151项,扩展项目147项。本次推荐的项目名...
徐福在我国是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2200年前,他受秦始皇之命率“数千名童男童女”东渡寻找长生不老之草药,第三次出海后便杳无音讯,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谜团。烟台作为这段传奇的发生地,一直以来吸引了国际国内大量徐福文化研究学者的到来。 昨日,由市文广新局、市外事侨务办主办的“徐福文化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作为徐福文化周的重头活动,来自中韩两国的文化学者齐聚一堂,就徐福东渡的历史、考据、文化以及未...
8月19日下午,“云南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授牌仪式暨“滇戏保护传承”研讨会在昆明举行。牛街庄滇戏博物馆荣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 据介绍,牛街庄滇剧博物馆收藏、复建、整理了云南几代滇剧艺人们遗留的宝贵传统文化,从明末清初期年间至后期各个时期的剧本、戏曲、戏剧照片、文化、古戏台、古门头、花方、格子门,是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滇戏是云南的主要地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山万寿宫庙会于8月15号开幕,庙会吸引了南昌本地及丰城、樟树、高安、鄱阳、宜春等地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朝拜,整个西山万寿宫呈现出一派热闹祥和的场面。 2011年,“西山万寿宫庙会”正式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山万寿宫的庙会源自于东晋道士许逊修道成仙拔宅飞升的典故,后世人们定其飞升之日农历八月初一为朝仙之日,以祭许逊之功德,相沿至今已有1600多年。西山万寿宫...
近日,文化部办公厅网站发布了《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青田县山口镇的“百鸟灯”上榜。这也是继青田石雕、鱼灯成为第一批国家非遗,刘基文化成为第二批国家非遗之后,又一个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民间艺术。 青田百鸟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唐景云年间建县之前已有百鸟灯舞活动,青田人常制作百鸟形灯笼悬挂堂中,作照明观赏两用。百鸟灯舞是青田最传...
近日,国家文化部公布了全国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怀化鹤城上河阳戏榜上有名,正式被国家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记载,阳戏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它是流行于沅水中上游及其支流、武陵和雪峰山的大湘西地区(含怀化、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和邵阳的部分县)以及毗邻的贵州、重庆、湖北部分县市的民间小戏剧种。阳戏的名称与巫傩戏有关,巫傩冲傩还愿时,戴着面具演唱的娱神戏,称为阴戏,也叫傩戏。涂面化...
近日,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结束。湖北省19个项目入选,其中襄阳有2项,谷城湖北越调作为传统音乐入选,老河口锣鼓架子作为传统戏剧入选。 湖北越调,是由明代秦腔传入襄河一带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剧种。它在流传中保留了古老“秦腔”的风格,又融合了本地的“襄阳腔”特色,在清干隆年间形成了很有影响力的剧种湖北越调,俗称“大越调”,该剧种主要流行于鄂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