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4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该省旬阳县一村民在宅基地挖庄基过程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铜鼎、铜钫等物,考古人员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推断为汉代土坑墓。 据了解,当地文物部门接报称甘溪镇一村民在基建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文物是村民在宅基地挖庄基过程中所发现,施工方拨打了文物部门电话提供了线索。考古人员到达现场时已出土铜鼎、铜钫各2件,铜勺1件,“半两”铜币2枚。铜器均已残损,“半两”铜币锈蚀较...
正在进行的郑州西郊东赵遗址考古发掘中,新发现的大、中、小三座“叠套”在一起的古城里,均有十分重要的文化遗迹出土。其中二里头文化时期的“中城”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新发掘出的卜骨坑、祭祀区等,都是我国夏代考古史上首次或为数不多的发现。 东赵遗址新发现的“中城”,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早期城址中面积最大的,它与郑州地区其他夏商遗址一起,孕育和繁盛了早期华夏文明。考古人员在“中城”里发现一处卜骨...
1988年秋,靖远县北滩乡一农舍房基下出土一鎏金银盘。盘直径31厘米,高4.4厘米,重3180克。盘底有一矮圈足,直径11厘米,高0.9厘米。盘面表层附有黑灰色锈,底部如新,盘口经卷折锤打和旋磨,做成厚而扁的唇边。 整个盘面从边唇向里可分为三层。外层宽8.6厘米,纹饰主体为葡萄卷草纹,与葡萄藤叶、须、花蕾、果实相间,在纹饰间隐藏有鹦鹉、蜥蜴、夜莺、蜜蜂、蜗牛、蛇以及昆虫等29个小动物。 ...
记者昨日从省文物局获悉,富平县文庙博物馆近日在平整前院时,在原乡贤祠基址上发现一刻石,经清洗识辨,该石碑是为颂扬明代吏部尚书张紞舍身报国而制。 石碑刻成于明代嘉靖六年。碑是青石质地,高246厘米,宽84厘米。碑下有龟形座,高67厘米。整体保存较好。张紞是富平县人,曾在明代的建文帝时期,当过资政大夫、吏部尚书。碑首为半圆形,中刻两行篆体大字,竖写“张先生祠堂记”六字铭文。下为长方形碑体,阴刻...
日前,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K9801陪葬坑,一个面积1.3万多平米的陪葬坑正在试发掘,种种迹象表明,这个陪葬坑很可能是秦始皇帝陵的一座大型“军备库”。 K9801陪葬坑是迄今为止秦始皇帝陵园城垣以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陪葬坑。1998年7月至1999年1月,秦陵考古队对该坑进行试掘,发掘面积为145平方米。在试掘中出土有大量密集叠压的、用扁铜丝联缀的石质铠甲和石胄,其中石质铠甲约87领,石胄...
房悦墓,亦称房公墓,讹传为"皇姑墓".位于高唐县城关镇县,房悦生活于东魏时期。 1972年春,生产队因抗旱打井用砖,将房悦墓掘毁,出土墓志铭一盒。墓志铭为边长0.565米的正方形,其上有孟顶形、四角各有一铁环的石盖,通高0. 175米.顶刻阳篆:"魏济州刺史房公之铭".墓志文共二十六行,满行二十六字. 墓主房悦,是房法延的第三子,为广平文献王的"郡马".历任国常侍、青州镇东府中兵参军、司徒...
北齐库狄逥洛墓出土的云凤纹玉珩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创制的对于后世影响较大的一类玉器,是新款式的组玉佩。组玉佩肇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兴盛于西周时期,此后历经春秋、战国,到西汉时趋于衰落和简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组玉佩制度湮没不存。曹操统一北方后...
昨日下午,阜阳城西某工地,一台挖掘机在挖土时,挖到一处墓葬。公安、文物管理部门及时介入,出土的多件文物目前已移交市文物管理局。 “几天前,在这一带就发现了古墓,我们一直在这一带加强巡逻。”颍州公安分局阜临路派出所所长王洪磊说。 在阜阳文物局到达现场之前,阜临路派出所民警已在现场维持秩序,附近群众发现的两面铜镜和三枚铜钱已顺利移交文物管理局。 颍州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墓葬埋在地面以下约1米处,...
考古人员最近在湖北荆州的夏家台墓地258号墓随葬品中发现了十多条随葬的干鱼,虽然历经2400多年,但部分鱼肉还没有腐化,鳞片与鱼刺清晰可辨。 干鱼鳞片鱼刺清晰可辨 今年7月,施工人员在荆州区楚源大道荆州中学新校址施工时,发现一批古墓葬。经荆州市考古队勘察,这里分布着从战国到唐宋时期的400多座古墓葬。 8月,荆州市考古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陶器等文物。目前,夏家台考古现场已发掘385座古...
唐朝时尚女性流行什么发型?文武百官穿什么衣服上班?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昆仑奴”到底长什么样?明代迎亲队伍是什么阵仗?无须坐上时光机,这些问题到郑州博物馆一看便知!昨日,由郑州博物馆和洛阳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姿凝风华——洛阳出土陶俑精品展”,在郑州博物馆正式开幕。230件真实反映各时期历史文化、生活面貌的陶俑,带您轻松穿越历史,饱览丝绸之路起点洛阳的古代繁华。 “陶俑易于塑形,便于烧制,是各类材质俑类...
300多年前数千艘来到广州的大船究竟带走什么?风靡欧洲的中国瓷“满大人”哪里有得见?不知所终的千年“和氏璧”真容啥模样…… 2015年元旦假期广州多家文化展馆照常开放。广彩风流世界300年的广彩大聚会,“瓷路相逢”中流淌中国风的“满大人”,“和氏璧家族”真容首次来到广州……这个元旦广州文博活动真精彩。 “重彩华章”:广彩风流世界300年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推荐指数 ★★★★ 1739年抵...
考古人员最近在湖北荆州的夏家台墓地258号墓随葬品中发现了十多条随葬的干鱼,虽然历经2400多年,但部分鱼肉还没有腐化,鳞片与鱼刺清晰可辨。 干鱼鳞片鱼刺清晰可辨 今年7月,施工人员在荆州区楚源大道荆州中学新校址施工时,发现一批古墓葬。经荆州市考古队勘察,这里分布着从战国到唐宋时期的400多座古墓葬。 8月,荆州市考古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陶器等文物。目前,夏家台考古现...
考古现场出土的锡壶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洛阳二号”资料图片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装载着“洛阳二号”的板车驶向回洛仓遗址 核心提示|去年9月,偃师首阳山义井村洛河滩发现古沉船,经专家鉴定为清代船只,这是洛阳市首次在洛河沿岸发现古沉船。今年8月份,这艘被命名为“洛阳一号”的古沉船被整体搬迁至回洛仓。 在清理发掘“洛阳一号”时,专家还发现了另一艘船只。专家在“洛阳一...
2014年12月25日,荆州中学新校址夏家台墓地考古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战国楚墓。墓室呈长方形,整个棺椁呈黑色,外形完整,用麻绳捆扎,麻绳脉络清晰。 荆州博物馆考古领队田勇介绍,棺椁正上方,考古人员发现4条鱼和一只动物后肢,鱼肉虽然腐化,但仍清晰可辨。棺椁一头是一件做工精美的皮质铠甲,各部件完好无缺,包裹铠甲所用红色丝绸颜色鲜艳。田勇说,考古人员计划把整个棺椁起运到荆州博物馆进行保存研究。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