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今天(1月20日)从凤翔县委宣传部了解到,近日,凤翔县文物部门在凤翔县长青镇马道口取土场发现一座汉代古墓,考古人员共发掘清理出陶罐、陶仓等汉代文物7件(组),为研究汉代丧葬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凤翔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董海兵介绍说,1月16日下午,他们接到凤翔县长青镇马道口村村民报告,称在马道口村取土场发现了一座古墓。接到报告后,凤翔县文物旅游局立即组织博物馆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在附近群...
2014年9月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焦作市文物工作队等多家考古机构已抢救性发掘100余座墓葬,出土了陶器、青铜器、铁器、古钱币、铜镜等300多件文物。据悉,整个考古发现为研究当时社会生活、丧葬习俗、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中新社发 徐宏星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日前在延安市宜川县出土了一处随葬的周代车马坑,这次发现在陕北地区尚属首次,说明周王朝的影响曾到达陕北高原地区。 这座墓地位于宜川县丹州镇,目前发掘了14万平方米,共清理墓葬23座,由于盗掘严重,墓葬内的文物大多遗失,只出土了少量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但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随葬的周代车马坑,这在陕北地区还是第一发现。 宜川县虫坪塬两周墓地考古负责人 李彦峰:这次我...
前不久,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人员获得一批植物遗存,其中包括大籽蒿等可食用的野菜籽标本。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赤峰学院的考古人员在哈民忙哈遗址的一间房内,发现了大籽蒿植物种子,总数为815363粒,在《救荒本草》《野菜博录》等古代文献中都对大籽蒿植物的采集、食用方式进行了详细表述。 考古界认为,野菜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出现的一种补...
1月16日下午,凤翔县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在该县长青镇马道口取土场发现一座古墓。县文物旅游局立即组织博物馆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在附近群众的协助下,共清理出陶罐、陶仓等汉代文物7件(组)。 据悉,该古墓位于长青镇马道口村西部的断崖,是附近群众取土时发现的。墓室为南北走向,长约4米,宽约1.5米,由于年代久远,上部已基本垮塌,根据其形制及裸露文物判断,为汉代土洞墓。在当地村民的积极协助下,文物部门...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城南街道岩桥村庙山地区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基本结束。15日,中新网记者从桐庐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处得知,此次共计发掘出墓葬23座,窑址5座,锅灶1座,并出土文物金银饰品,铜制烟杆及瓷陶器件共计40余件,为研究当地六朝至明清的丧葬习俗提供了具体的实例。 桐庐是浙江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他们聚族而居,留下了丰富灿烂的史前文明。同...
记者18日从湖北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考古现场获悉,在楚墓东墓室和西墓室出土的两柄青铜剑完好无损,其中一柄青铜剑剑格处镶嵌有绿松石。专家分析,两柄青铜剑的考证工作,将为探索吴越兵器出自楚国之谜提供新线索。 为了确保文物安全稳妥,目前出土的两柄青铜剑尚未出鞘。至于出土的两柄青铜剑是否为越王剑,以及青铜剑为何时所铸,何人所用,有无铭文等疑问,有待下一步研究考证。 目前,从墓室发现了一枚有依...
近日,湖南省常宁市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在位于该市政府大楼东南边李家山的“振安学校”项目建设工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了7座汉代古墓,其中6座是砖室墓、1座是土坑墓。 常宁市文物管理局负责人介绍,7座墓葬形制不同,各有特点。其中编号为M2、M3、M5的砖室墓保存较为完好。编号M4土坑墓,墓向坐东南朝西北,墓室遭到破坏。 此次发掘中,共出土器物58件,其中陶器39件、青铜器类2件、铁器类9...
经过近3个月的考古发掘,湖北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的田野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累计发掘出土文物600余件(套),包括大量漆木器、玉器、青铜剑以及竹简等。这些文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望山桥一号楚墓考古队领队、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19日介绍,2014年10月中旬,在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的组织下,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2015年1月7日,墓坑填土清...
记者昨悉,鄂州市博物馆考古队在对鄂钢桥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后,于近日出土了56件深埋地下约2000年的西晋珍贵文物。其中,23件金银器,2件青铜弩机属十分罕见,而金器中的斧形金钗、戟形金钗在我省六朝考古中属首次发现。 鄂钢桥墓葬规模大,形制结构独特,出土遗物有特色,与已发掘的孙将军墓级别相当。该墓墓圹形制规整平面呈“中”字形,由墓道、甬道、横前堂、过道及后室组成,土圹残长11.6米,宽6米,...
岩桥村庙山地区考古现场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邵燕飞,原题为:《浙江桐庐发掘23座墓葬出土文物金银饰品》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城南街道岩桥村庙山地区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基本结束。15日,中新网记者从桐庐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处得知,此次共计发掘出墓葬23座,窑址5座,锅灶1座,并出土文物金银饰品,铜制烟杆及瓷陶器件共计40余件,为研究当地六朝至明清的丧葬习俗提供了具体的实...
挖掘现场 图为出土的铜簠和铜鬲 图为出土的小木俎 1月16日,望山桥一号墓的发掘工作已进行到第9天。虽然出土文物仍以竹木漆器为主,但是较多铜器的出土,也让人眼前一亮。 之前,考古人员已经将望山桥一号楚墓的其他几个边厢清理完毕,只剩下头厢。由于盗掘活动的破坏,导致发掘工作进展缓慢,因为头厢一般放有大量的青铜器,所以破坏也最严重。今天,考古工作人员仍以清理头厢为主。在头厢室...
西安渭桥遗址 现在的渭河上难觅船只,但在古代,渭河水运发达,来往船只繁忙。昨日,西安渭桥遗址考古又有重大发现,两艘古船已从沙子里“露头角”,但目前尚不能确定古船所处年代。 现场:两个“古船”个体破沙而出 渭桥遗址地处西安城北汉长安城北侧,2012年4月被发现以来,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考古院联合发掘,先后抢救性发掘了汉长安城厨城门桥群和洛城门桥,该项...
罗圪台壁画墓墓葬全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记者今天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对陕西榆林市横山县高镇罗圪台村西的一座元代壁画墓进行考古发掘,该壁画墓是目前陕北地区首次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元代壁画墓葬,墓葬形制完整,壁画精美,为陕北地区元代考古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据介绍,罗圪台壁画墓位于榆林市横山县高镇罗圪台村西,201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该墓为石砌单...
经过近3个月的考古发掘,湖北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的田野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累计发掘出土文物600余件(套),包括大量漆木器、玉器、青铜剑以及竹简等。这些文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望山桥一号楚墓考古队领队、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19日介绍,2014年10月中旬,在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的组织下,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2015年1月7日,墓坑填土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