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是一部被镌刻在金属上的文明史和艺术史。 这是代表着权力、信仰和尊贵的符号和象征。 然而,当它们重现天日的时候,曾经是如此残破不全。 是这样一门手艺在恢复着青铜时代往日的辉煌。 □2011年4月,为了解开青铜器修复这门古老手艺的传承之谜,我们来到了青铜器文物修复专家贾文忠先生的家。在这里,贾文忠先生拿出了关于修复技艺最宝贵的历史留存。 贾文忠先生告诉我们,他从事青铜修复手艺的父亲,在上世...
中新社吐鲁番5月23日电 (张强)记者从23日在此间举行的“丝路遗产-吐峪沟大遗址保护筹划会”上获悉,考古人员在对新疆吐鲁番吐峪沟石窟寺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文书、陶器、木器、壁画等珍贵文物。 此次会议上,来自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以及新疆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家学者,研究探讨了吐峪沟石窟寺的考古发掘与保护。 吐峪沟石窟寺位于吐鲁番市吐峪沟峡...
文/记者廖嘉明 图/记者石忠情 文物出土后会经历怎样的处理?它的“前世今生”是如何被研究员一步步深挖出来的?除了展厅里珍贵的文物展出外,其他文物又是如何处理?昨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深圳博物馆除了推出《永远的北朝 石刻艺术展》外,还首次向普通市民开放了文物修复室,为市民展现文物修复的过程。 复杂: 修复需漫长工序 一件锈迹斑斑、残缺不全的铁剑、一只破损的青铜碗静静地躺在台上等待研究员...
深圳晚报记者 刘琨亚 报道 明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为了庆祝这个节日,深圳博物馆以“博物馆与记忆”为主题,准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免费文物鉴定”活动,该活动将于明天上午10点到12点在博物馆新馆(市民中心A区)大厅进行,届时深圳文管办、考古所以及博物馆的专家将为市民免费进行书画、陶瓷以及其他文物的真伪鉴定。5月18日下午3点到4点,在新馆还将有参观博物馆文物修...
来自江川青铜器博物馆的消息:国家文物局上月同意省文物局申报的江川青铜器博物馆馆藏文物修复项目,该馆有望获得250万元国家资金支持用于修复馆藏珍贵青铜器文物。 江川青铜器博物馆是以收藏、保管和展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古滇文物为主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为2000多年前古滇国文化的代表器物,按质地可分为青铜器、铁(铜铁合制)器、金银器、玉器、...
新华网成都5月6日电(记者 吴晓颖)6日,由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博物院承办的“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文物抢救保护成果展,在四川博物院正式开幕。在本次展览上,130余件在汶川地震中受损文物在时隔3年后,首次与游客见面。 记者了解到,汶川地震致使四川各地馆藏文物受损严重,毁损文物达3000多件(套),其中国家珍贵文物220件。这些受损文物多为青铜器、陶器、瓷器,有极少量玉石器和铁器...
摆在眼前的是一本挺括的线装书,手指一翻,书页发出轻柔的哗哗声,露出里面清秀的竖排楷体字。很难想象,这本洁净完好、可翻可看的书,年龄已经有几百年了。实际上,一个多月前,它也和许多古书一样,布满虫洞、焦黄发脆、四边残损,难以翻阅。 让这本清代古书重焕青春的人,是孙永平和他的3名同事。广西图书馆古籍修复室的这个团队,多年来一直默默救治着众多濒临灭毁的古书。孙永平说:“修一次,至少要管百年。我们做的是良...
新华网石家庄5月5日电(记者 曹国厂)记者5日从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反复实践发明的“青铜器文物修复液及其修复方法”,将有效地解决腐蚀青铜器文物的保护问题。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掌握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术。中国许多省份每年都出土大量珍贵的青铜器,但有不少因地下埋藏环境的影响,出土时己...
2011年4月13日,经过专业技术人员数年潜心研究和反复实践,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发明的"青铜器文物修复液及其修复方法"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为Zl 2009 10263945.1,这是该省文物系统首次获得国家级的文物保护技术专利。 河北拥有大批馆库藏青铜器文物,同时,多年来,我国在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中,每年都会出土大量珍贵的青铜器,其中有不少因地下埋藏环境的影响,出土时己经严...
新华网石家庄5月5日电(记者 曹国厂)记者5日从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反复实践发明的“青铜器文物修复液及其修复方法”,将有效地解决腐蚀青铜器文物的保护问题。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掌握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术。中国许多省份每年都出土大量珍贵的青铜器,但有不少因地下埋藏环境的影响,出土时己经严重锈蚀矿化。 河北...
郑州申庄大王芦医庙 大王芦医庙大殿 2011年4月28日,郑州黄河大堤南侧的申庄村北高岗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烧香许愿,朝拜祭奠,舞狮唱戏,热闹非凡,隆重举行大王芦医庙修复竣工大典。 芦医,战国时期医学家,本姓秦,名越人,号扁鹊,渤海郡莫阝(今河北任丘北)人,具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遍游各地行医,是古代良医的称号和化身。据传,芦医曾以神奇的医...
据统计,我国现有古籍总量超过4000万册,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古籍出现了虫蛀和风化,约三分之一需要修复。 而与庞大的修复工程相比,古籍修复人才却极度匮乏,目前杭州专职此项工作的不到10人。 孤山下的浙江图书馆的古籍部有两幢楼。 白楼建于宣统三年(1911年),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专用建筑。 红楼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原是清政府为迎接德国皇太子访华而建的宾馆,修复中心就设在二楼。 ...
(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周立瑜)记者从南京市文物局获悉,南唐二陵濒危彩画抢救性修复保护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原本被黑绿色苔藓、藻类等掩盖的精美彩画,千年之后重新显现。 南唐二陵即中国五代南唐国烈祖李昪及皇后宋氏的钦陵、中主李璟及皇后钟氏的顺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南郊祖堂山南麓。1950年-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有关学者认为南唐二陵是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附属在柱枋部分的彩画遗迹,在建筑史和艺术史...
记者从南京市文物局获悉,南唐二陵濒危彩画抢救性修复保护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原本被黑绿色苔藓、藻类等掩盖的精美彩画,千年之后重新显现。南唐二陵即中国五代南唐国烈祖李昪及皇后宋氏的钦陵、中主李璟及皇后钟氏的顺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南郊祖堂山南麓。1950年-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有关学者认为南唐二陵是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附属在柱枋部分的彩画遗迹,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对研究唐宋时...
据新华社电 记者29日获悉,文化部将研究制定《古籍保护条例》,加强对古籍保护各项标准、规范的研制,促进古籍保护各项工作的规范化。 据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组织开展对古籍版本鉴定、编目、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为制定相关标准提供参考。 另悉,文化部将研究制定《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管理办法》,促进古籍修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为提高古籍修复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我国将建立古籍保护工作专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