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南方日报(微博)讯 市民期盼已久的飞来峡古栈道工程试验性修复工程前日已经动工。这次试验性修复以最大限度保护好遗迹为前提,旨在打造一条赏景观史的文化大道。 飞来峡古栈道修复一直备受各方关注。早在去年,清远市委政策研究室就撰写《关于修建北江飞霞绿道的建议》一文指出,利用飞来峡古栈道遗址修建白庙至飞霞山的绿道,可性行高,且非常有必要。同年11月,在清远召开的修建北江飞霞绿道现场会上,飞霞绿道路线方案浮...
昨日,武汉建筑设计院副院长肖伟在武汉双年展演讲时透露,该院正主持修复的汉口两座百年老建筑,非常注重恢复原汁原味。原英国领事馆屋顶缺损的红瓦,专门请外地厂家按原样复制。 原英国领事馆现存的一座建筑,位于天津路与合作路之间,已有130年历史,今年3月开始修复。其内部格局保存虽较完善,但也被后来居住者做了不少装饰和改动。原始图纸资料已无从调阅,为最大限度恢复其原貌,该院只好进行实地测绘,将取得的第一手...
甘肃炳灵寺上寺的元代石雕舍利塔因长期露天搁置,风化现象较为严重。记者14日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围绕该舍利塔的修复和搬迁工作已于日前结束。 据介绍,炳灵寺元代石雕舍利塔高2.97米,共有13层。上世纪50年代,炳灵寺上寺喇嘛把石塔从西佛沟密宗院大经堂搬迁到上寺院内,1987年又搬回至西佛沟密宗院原大经堂遗址。 近年来,受条件限制,石雕舍利塔风化严重,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于2009年制定了石塔保护...
中新网(微博)兰州11月14日电 (记者 冯志军)甘肃炳灵寺上寺的元代石雕舍利塔因长期露天搁置,风化现象较为严重。记者14日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围绕该舍利塔的修复和搬迁工作已于日前结束。 据介绍,炳灵寺元代石雕舍利塔高2.97米,共有13层。上世纪50年代,炳灵寺上寺喇嘛把石塔从西佛沟密宗院大经堂搬迁到上寺院内,1987年又搬回至西佛沟密宗院原大经堂遗址。 近年来,受条件限制,石雕舍利塔风化严...
11月14日上午,北京西单民族大世界,西侧区域被围挡包围,里面的违建已经拆完。工人正在对墙体进行修复,地面也铺上了新的地砖。11月15日,第一批已经拆除的区域正式进入修复阶段,为恢复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西单民族大世界位于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后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被出租给数百个商户,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今年8月,市文物局下达责令整改通知,要求民族大世界所属单位在三个月内将...
2011年11月11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将迎来一件特别的展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品修复展。这是美院美术馆新馆开馆以来的第一次修复展。中央美术美院美术馆的修复工作于2010年4月展开,至今已完成修复品包括国画、油画50余幅。本次展览的理念是力图向观众展示出“修复”本身的魅力。把“修复”这样一个表情严肃、严谨、科学的抽象词汇...
昨天,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受聘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并做客南开大学“名人讲座”,与南开师生分享了他对“故宫学”的研究心得——故宫学研究要有开放的视野。 郑欣淼提出,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对象,集整理、研究、保护与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学问。郑欣淼认为,清宫文物在海内外的大量散佚,客观上为更多的机构与个人参与故宫学研究提供了条件, “...
11月5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承办的“2011年全国铁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在西安举行结业典礼。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和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领导、专家参加典礼。 宋新潮在讲话时对这次培训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陕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授课专家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他强调,各地要将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作为文...
历时近三年,总投资约200万的南宋石刻公园古墓修复工程日前正式完工,近期将对外开放。 东钱湖墓葬石刻群类别多样,尤其是南宋部分更是我国现存南宋时期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的墓葬石刻遗存。由于古墓年代久远,为尊重史实、保护文物,真实再现古墓原有风貌,东钱湖管委会经历了漫长的现场考察调研、方案策划论证过程。前期工作自2008年启动,先后进行近十次专家论证,最终于2011年4月正式确定修复方案,6月开始实施...
11月5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承办的“2011年全国铁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在西安举行结业典礼。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和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领导、专家参加典礼。 宋新潮在讲话时对这次培训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陕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授课专家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他强调,各地要...
国家非遗传承人徐建华正在进行古书画装裱修复 比起人声鼎沸的故宫中路游览区,宫中西路的这条小夹道显得肃静清冷。沿红墙直直地走下去,记者在路右手边一个不起眼的院落门口停下。“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牌子并不显眼,但是这里却是整个故宫博物院办公区域中唯一设置了门禁装置的地方。 “闲人免进”成为这院子里的重要规定,即使对故宫内部的工作人员也得事先打好招呼...
用软毛刷清扫掉壁画上的灰尘,孙工程师右手拎着喷壶,左手捏着一块棉花,微微地勾动右手食指,“哧——哧——”,雾状的胶结液不断喷洒,每次喷洒面积约4平方厘米,胶结液迅速渗入壁画内部。他用棉花轻轻拍打着壁画,将壁画表面残留的胶结液吸收。“15天后,渗入的胶结液将蒸发,壁画表面会变得十分坚硬,未来10年不会遭受风化损害。&...
位于海淀区上庄镇的东岳庙有些残破。通讯员 朱丽 摄 古建筑屋顶上荒草蔓延;破败的玻璃窗上,蜘蛛网在风中摇晃;一些新建的低矮平房,夹杂在几栋风韵残存的老屋旁。这是位于海淀区上庄镇的东岳庙,曾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家祠。 昨日,海淀区上庄镇永泰庄东岳庙前的文化广场完工。海淀区文化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本市惟一的民间东岳庙,永泰庄东岳庙拟进行修复。 永泰庄东岳庙始建于唐代,占地2万平方米,修建历...
中新网(微博)太原10月30日电 题:山西50万册古籍善本亟待“良医” 作者 王燕君 千年三晋文化,为山西留下了上百万册珍贵古籍。然而,数以万计善本正面临亟需修复却无“良医”的命运,令古籍保护者十分担忧。 山西省拥有150余万册古籍存量,255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称,三晋古籍用“价值连城”四个字根本不足以度量其珍贵价值。目前有三分之一古籍善本需要修...
古民居,承载着太原古城几百年的历史记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化的进程,这些“老宅子”往往年久失修,濒临坍塌、荒弃,而被保护开发的仅是“冰山一角”。据了解,在全国文物“三普”之后,太原市80余处历史民居、名人故居被确定为文保单位,但由于资金短缺、保护意识淡薄等原因,这些建筑整体保护较差,一些老宅甚至已经沦为危房,这些历史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