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修复前修复后在俄罗斯列宾美院受过7年架上绘画修复专业训练的徐研回国后拜访86岁的著名老画家林岗,在其家中看到一幅林岗1956年在列宾美院学习时画的一幅男人体肖像习作,由于当年用的油彩比较厚,又是长期卷起保存,导致开裂严重。于是,徐研建议通过自己的所学为林岗的这幅习作做修复,虽然之前很多美术馆和博物馆都提出过为林岗的作品做修复,但都被固执的老人一口回绝,这次徐研解释许久,并清晰告知可以修复到什么程度...
日前,记者在东塍镇岭根村看到,王文庆、王伦等名人故居抢救性修复工程已经展开,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施工。 据悉,岭根村位于东塍镇琳琅坑岭东麓,因其蕴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在2007年12月被评为台州历史文化特色村。该村由岭根、沙湾、外山3个自然村组成,95%的村民姓王,又称岭根王,宋末从临海县城迁来,已有750余年历史。民国时期,村中出了7位将军,由此赢得“将军村”美誉。村中...
修复前 修复后 开栏语: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科技部——位于故宫西华门内的一座安静院落。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科技部主任苗建民介绍说,这里每个工作室都有正在修复的国宝级文物,每个小院里都能人荟萃、各怀绝技。从本期开始,“走近故宫国宝修复专家”栏目将带您走近那些以自己全部才华和智慧默默无闻地呵护着国宝的修复专家、能工巧匠。 张旭光上中学时正赶上“文革...
金银摆件绚丽夺目,但雕刻金子的人却是寂寞的。眼前的世界如此喧闹,但他却在默默地坚守,用心灵与手中的金银交流,雕刻出传神之作。沈国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的第六代传人,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虽然头顶如此多的光环,但他现在依然愿意潜心在老凤祥当一名高级技师,带领大件班组传承与创新,让金银细工这门手工绝活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对着金银摆件已...
在贵阳北京路省博物馆二楼展厅,有一件文物让人忍不住要多看两眼,它就是省博物馆展出的镇馆之宝——东汉铜车马。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件镇馆之宝其实是一件复制品,铜车马的“真身”因粉状锈损坏严重而被锁入库房等待修复。像铜车马这样“因病休假”的文物并不少。“我省目前拥有国家珍贵文物(即一、二、三级文物)5000多件,其中有三...
萝卜寨村落民居建筑是全国最大的黄泥羌寨,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具有深厚的羌族文化底蕴。2006年,萝卜寨村落民居建筑作为“藏羌碉楼与村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5•12”汶川地震中,萝卜寨村落民居建筑遭到了严重损坏。为了迅速开展萝卜寨村落民居建筑的抢救保护工作,四川省文物局及时组织当地文物部门和有关资质单位开展了受损羌族村落民居残损状况调查、现场测绘...
看着眼前明代孝宗时期司礼监太监陈祖生母子的墓地逐渐显露出原貌,当地文物保护小组组长陈县火十分欣慰。 面对文物繁琐的修缮工作,昨日早上,南靖县有关部门邀请漳州市文保所所长阮永好到墓地遗址,提出修缮该墓地的注意事项。阮永好表示,文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修复工作十分重要,要修旧如旧,避免破坏性的修复。 现场:清理工作基本完成 导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本生长茂密竹林的山坡,基本被清理干净,呈现出阶...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记者 冯志军)记者5日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受损的国宝级文物隋唐贴金彩绘围屏石榻的保护修复工作已于近日完成。近期,天水市博物馆将举办“丝路瑰宝——隋唐贴金彩绘围屏石榻”特展,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隋唐贴金彩绘围屏石榻1982年6月出土于天水市秦州区石马坪村文山顶。石榻通高1.23米,宽1.15米,长2.18米,蛇纹岩石质,由大小不等的17方画像石和8...
“妙手”修书书回春“仁心”补画画长存 修复奇才魏闻甫呼吁抢救文化遗产 “纸寿一千绢八百”——随着时光流逝,古代书画珍宝也因其材质本身的局限,逐渐散佚。 在上海,古书画修复奇才魏闻甫安于一隅,以其妙手仁心,为一幅幅因破损而束之高阁的艺术瑰宝重展辉煌。 身为上海嘉禾拍卖有限公司书画部负责人、润宝轩中国书画修复工作室总监...
“纸寿一千绢八百”随着时光流逝,古代书画珍宝也因其材质本身的局限,逐渐散佚。 在上海,古书画修复奇才魏闻甫安于一隅,以其妙手仁心,为一幅幅因破损而束之高阁的艺术瑰宝重展辉煌。 身为上海嘉禾拍卖有限公司书画部负责人、润宝轩中国书画修复工作室总监的魏闻甫,极少在媒体前露面。前天,他在接受采访时侃侃而谈:“书画修复行业,虽有利润机会,但也是前途危殆。” 一经修补 升值百倍 “很多书画,虽...
本报记者侯丽 南澳Ⅰ号的考古发掘,是公众始终关注的热点。尽管由于天气原因,目前考古工作已经暂停,不过,专家们对于南澳Ⅰ号出水瓷器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停下。近日,记者采访了南澳Ⅰ号水下考古现场领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孙键,他给我们揭开了“海捞瓷”的神秘面纱。 瓷器,留在海底深处的秘密 历史上,丝绸、纸张、瓷器、铁器等生产生活物品一直是中国向海外诸国输出的大宗物品...
法国巴黎卢浮宫近日发起募捐活动,呼吁私人捐助者捐资修复两件埃及文物。 据法国媒体2日报道,这两件古埃及文物一件是埃及15世纪的石质门廊,高4米、重5吨,现在分块保存在卢浮宫仓库里。 19世纪80年代,这个门廊被分成50多箱石块从埃及亚历山大港运送到巴黎,原本打算修复后参加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但由于这些石块没有编号造册,且当时修复技术水平有限,所以一直压在箱底。 另一件待修复的文物是高...
本报记者 陈涛 一场特殊的藏品修复展正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在展览现场,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中央美院的馆藏精品,还能同时看到这些作品被专业人员修复的详细分解过程。有意思的是,不少民间书画收藏者特地赶到这里,请修复师们开个“药方”,让自家珍藏的宝贝也获得“重生”。 修复师周末忙赶场 王少陵的油画《揽镜》和张泽的国画《伏虎罗汉》,是此次展览上最引人关注的两幅作品。这两幅画作均创作于民国...
作为文物大区,门头沟始终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护。记者昨日从门头沟文化惠民专题座谈会上获悉,门头沟区已全面启动包括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景区在内的36项文物修复工程,预计到2015年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率达到100%。门头沟区文化委主任闫洪亮介绍,门头沟区是文物大区,文物分布广、种类全、品位高。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保护单位1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在册登记文物300余项,...
11月21日,浙江上虞市召开了浙东古运河(上虞段)文物修复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浙江省文物局专家组、上虞市各有关部门、方案设计单位等参加会议。会议原则上通过了上虞市萧曹运河担山至曹娥江段文物古迹保护修缮方案。 这次设计方案是浙东古运河的上虞段,由东关担山村西端至曹娥江口长11.7公里范围,其中上虞古纤道是工程的重点。上虞段古纤道是萧曹运河上的交通水利设施,自西向东从绍兴陶堰镇进入上虞东关,经曹娥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