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若羌县米兰遗址出土的龙头凤尾青铜器(通讯员廖斌摄) 若羌县境内的米兰遗址,日前发现一件龙头凤尾的青铜器,初步确定其制造年代为汉代以前。 昨日,若羌县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在电话中表示,该件从米兰遗址发现的青铜器中间带圆孔,直径2.6厘米,一头似扇形的斧,宽8.4厘米,上方有镂空的V字形花纹,另一头似锤,呈椭圆形,同样带有镂空花纹,整个青铜器呈龙头凤尾状,做工精细、保存完整,长15.2厘米,重...
22日晋江紫帽镇园坂村一处在建民宅打地基时,发现一座古墓,昨日泉州考古人员继续进行考古发掘。据介绍,这是一座唐代中期以前的墓葬,总共出土30多件陪葬品。 考古发掘现场 墓葬有两耳室 出土30多件文物 前天下午,晋江两村民在用电钻打地基时,突然钻出一个窟窿,下面是一座古墓,立即向警方报案。随后晋江考古人员赶到现场发掘,在墓室甬道内找到17件瓷器。昨日泉州市考古队工作人员继续进行抢救性发掘,...
23日,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室内清理继续进行,考古队员在对西墓室清理时,又发现较为罕见的双龙璧等精美文物。 本月11日望山桥一号墓内棺底部清理至今,进展顺利。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青介绍,昨日在清理西室时,在两包竹席、竹笥内发现了小巧精美的双龙璧、龙凤佩、琉璃珠、骨牌饰、马饰(小铜管等)、车马器等,其中双龙璧较为罕见。目前清理出来的文物太多,暂未统计数量,预计全部室内清理工作完成还需要两个月时间。 ...
新疆米兰遗址的工作人员近日在文物巡视工作中偶然发现了一件潜藏于黄土之下、部分已裸露在外的龙头凤尾青铜器。经文物专家鉴定,这是若羌县近年来出土的一件十分罕见的古文物。 据若羌县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文物局研究,此物初步命为“钺”,制造年代应为汉代以前。目前,全国各地博物馆中还没有类似的青铜器,它的种类、制造年代和用途等,还需专家进一步鉴定和考证。 这件米兰遗址发现的青铜器中间带圆孔,直...
图为近日从若羌县米兰遗址出土的罕见青铜器。廖斌摄 在新疆若羌县境内的米兰遗址内,近日发掘出土一件龙头凤尾的青铜器,外观和组构特征与古代青铜器“斧钺”极为相似。经过若羌县文物局研究、比对资料,初步命为“钺”,并初步断定制造年代为汉代以前。 24日,记者从若羌县文物局获悉,该件从米兰遗址发现的青铜器中间带圆孔,直径2.6厘米,一头似扇形的斧,宽8.4厘米,上方有镂空的V字形花纹,另一头似锤,呈椭圆...
半拉山积石冢出土的石雕人像。 日前,考古学家在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半拉山山顶积石冢进行抢救性挖掘保护时,挖掘出大量陶器和石器,其中现场出土的两件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先人头像,具有极高的学术、艺术价值,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积石冢是距今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比较普遍的丧葬方式,多建在山丘顶部,先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不仅有屹立山陵之感,还兼具祭祀功能。龙城区文化局局长李玉江...
近日,垣曲县博物馆对外公布,该县半年前从一东汉残墓中发掘出的文物,经专家初步鉴定为汉代铜权,也就是秤砣。此铜权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计量的珍贵实物,还可佐证我国古代衡器和青铜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2014年8月,在垣曲县尾矿库扩建工程中,库区东北段黄土断崖惊现一东汉土穴残墓。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此墓尸骨无存,唯余墓室一角,所幸出土铜器两...
记者近日从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文保所了解到,专家对宣化区辽代壁画墓群出土的珍贵木器文物开展修复工作,经过数月努力,已完成初步修复工作,预计7月份完成全部修复工作。 宣化辽代壁画墓群位于宣化区下八里村。自1971年发现第一座墓葬以来,22年间共发掘辽金时期壁画墓10余座,时间从辽代到金代跨越上百年。据专家介绍,辽墓群中心人物是一号墓的墓主人辽代归化州右班殿直张世卿,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绘于墓室顶部和墙壁...
“霸”是其国名,“霸”国未见于传世的文献记载,根据出土文物铭文资料显示,“霸”与晋、北燕、芮等国曾有往来。大河口墓地为之前在其他各处发现的“霸”器找到了真正的归宿。大量带“霸”字铭文的青铜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一个史书阙载的古国——霸国的存在,随之出土的丰富的文物展示出了霸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大河口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西周分封制度和西周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对探讨诸侯制度、礼乐制度、宴饮礼仪等具有重要意义...
3月21日,记者从新乡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获悉,在原阳县一建设工地,发现了一个由28座古墓葬组成的汉代墓葬群,出土了一些珍贵的彩陶等文物。 这处工地位于原阳县新城区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在建设前期地质钻探中,文物考古工作队意外发现了这一汉代墓葬群。墓葬群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分别排列着28座古墓葬,大部分为空心砖墓结构,距现在地表5米以下。经文物考古工作者初步判断,为西汉时期古...
半拉山积石冢出土的石雕人像。 半拉山积石冢出土的陶人头像。 图片由李玉江提供 日前,考古学家在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半拉山山顶积石冢进行抢救性挖掘保护时,挖掘出大量陶器和石器,其中现场出土的两件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先人头像,具有极高的学术、艺术价值,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积石冢是距今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比较普遍的丧葬方式,多建在山丘顶部,先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对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积石冢的首次发掘,出土了大量遗物,其中包括两件存世稀少的陶人头像和石人头像。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新全介绍,积石冢是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埋葬制度,建在山丘的顶部,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有山陵之感,兼具祭祀功能,考古界将其命名为“积石冢”。朝阳半拉山积石冢位于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的半拉山顶部,发现于2009年的第三次全...
记者从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文保所了解到,文物专家去年对宣化区辽代壁画墓群出土的珍贵木器文物开展修复工作。 经过数月努力,2个棺箱、2张桌子、2把椅子、1个巾架、1个镜架、1个木俑共9件木器已完成初步修复工作,并将于今年4月进行做旧处理。预计7月份将完成全部修复工作。 宣化辽代壁画墓群位于宣化区下八里村。自1971年发现第一座墓葬以来,22年间共发掘辽金时期壁画墓10余座,时间从辽代到...
扬州出土的圈带蟠虺纹镜主纹外饰以内向十六连弧纹,为扬州少见,具有特殊性。内向十六连弧纹是内区辅助纹样,以后被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镜缘移用。扬州西汉武帝前后墓葬出土的蟠螭和蟠虺纹镜,镜身保持着轻薄感(厚0.2厘米),并保留地纹,而盛行的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镜身则显厚重(厚0.3-0.5厘米),至此复杂的地纹已被淘汰。 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扬州出土数量较多,均属于西汉铜镜一大类别。其中草叶纹镜类细分...
西安出土八百年前的酒水 西安首次发现金代墓葬,墓主人是当时陕西东路转运使兼六部尚书,是金代陕西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随葬品中有个梅瓶,出土时瓶口还是封着的,装有清澈的液体。梅瓶是古代盛酒器具,专家推测梅瓶里装的是当时的酒,因器物密闭性较好,此酒得以保存八百余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