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3日下午,眉县营头镇第二坡村在镇政府指导下进行汛期排险工作,在消减村民住宅后的高崖时,发现一座汉代古墓葬。 出土的文物 宝鸡眉县营头镇第二村坡村民在进行汛期排险工作,削减村民住宅后的高崖时,意外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墓,眉县文物部门接到群众反映后,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陶罐、陶灶、铜镜等10余件文物。 记者从眉县博物馆了解到,7月3日下午,眉县营头镇第二坡村在镇政府指导下进行汛期排险...
陕西淳化一座汉代平民墓出土16件文物 记者从陕西省咸阳市文物旅游局获悉,淳化县日前发现一座砖室墓葬。从考古现场看,墓主人骨骼完整,因未发现墓志铭等物,暂无法确认墓主人身份。从砖的形式和墓葬结构来看,初步判断为汉代民间墓葬。随葬品有铜镜、铜带钩、大布黄千币、陶仓、陶灶、陶罐等,共计16件。 中蒙两国联手打造大型马术实景剧《永远的成吉思汗》 由中蒙两国马术表演团队联手打造的大型马术实景剧《永远的...
日前,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在淳化县车坞镇齐子塬村发现一座汉代墓葬。 据介绍,该墓葬墓室长2米,宽1.5米。从发现时的现场看,墓主人骨骼完整,因没有发现墓志铭等物,暂无法确认墓主人身份。从墓砖的形式和墓葬结构来看,初步判断属于汉代民间墓葬。经抢救性发掘,出土的随葬品有铜镜、铜带钩、大布黄天币、陶仓、陶灶、陶罐等文物16件,为研究汉代丧葬风俗和生活习俗提供了实物考证资料。
春秋时期的青铜人面纹錞于、西周时期的青铜雷纹鬲式鼎、西周时期的青铜棘刺纹尊……56件极具代表性的吴国青铜器近日亮相沈阳故宫博物院。 此次沈阳故宫博物院与镇江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古吴神韵——镇江出土吴国青铜器精品展”,展出的青铜器有礼器、生活用具、兵器等,在形制、纹饰及合金、铸造上既吸收融合了中原青铜文化,又具有浓郁的江南地域风格。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白文煜说,吴越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
不法分子把一些假古董涂上黄泥,称是从地里挖出来的文物,在路边摆摊销售,等人上钩。前两天,南京小伙小李就中招了,花2000元买下了“沈万三家的铜钱”。 6月25日中午,一男子在秦淮河边摆出一些铜钱、瓷器,称这些东西是秦淮河边某开发楼盘的地下挖出来的。小李最近正看网络剧《盗墓笔记》,对古董文物很感兴趣,他被摊子上的“古董”吸引住了。小李拿起钱币仔细端详,男子介绍,这些东西都是偷偷在秦淮河边挖出来的,...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六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盛于宋,其制品以“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被誉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在中国陶瓷史上影响深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铜川耀州窑文物复制厂,是铜川市文物旅游局下属国有企业,是集耀瓷的科研、复仿制、旅游接待及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单位。厂址位于西包公路95KM处的耀州窑博物馆内,与举世闻名的耀州窑遗址及全国最大的陶瓷专题博物馆三位一体,共同担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任...
6 月 30 日,“古吴神韵——镇江出土吴国青铜器精品展”在沈阳故宫开展,共展出镇江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精品 56 件(套)。展览将持续至 7 月 26 日。 吴越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中国东部长江下游的古代文明中心,而镇江是古代吴国立国时期的政治中心和吴文化的发源地。迄今为止, 80% 以上的吴国青铜器都出土于镇江地区。江南吴国青铜器在中国青铜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在形制、纹饰及合金、铸...
清乾隆掐丝珐琅器 商代青铜提梁卣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铜鎏金掐丝珐琅百鹿尊、铜鎏金掐丝珐琅鸟笼、铜鎏金掐丝珐琅荷塘盆景……第二届“北京东方艺术品博览会”将于7月3日至6日在北京展览馆正式开幕,主办方推出极具代表性的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宫廷御用掐丝珐琅器专区,这些文物精品均是首次在国内艺术品市场集中亮相,为广大收藏家及社会各界带来一场典雅的艺术享受。 本届博览会延续首届亮点,继...
《考古》2015年05期 【摘要】 <正>叶家山曾国墓地是近年西周邦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为学界所瞩目。2011年发掘的M65是此墓地中规模较大者,从出土铜器的铭文可推知此墓是西周早期的一代曾侯(曾侯谏)之墓。 【关键词】叶家山曾侯墓地;半环形钺;虎噬人纹;羽人;自名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商周金文字词集注与释译”(12&ZD130)中期成果之一
日前,国家文物局划拨周代青铜器入藏上海博物馆仪式在上海举行。此次国家文物局给上海博物馆划拨的9件周代青铜器是2009年由范季融先生与夫人胡盈莹女士捐赠给国家的。 上海博物馆建设和发展至今,一直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历任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此次向上博调拨文物,表现了国家文物局对其事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和充分信任。
一、块范法 块范法(或称土范法)是商周时代最先采用的,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法。 此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以铸造容器为例,先制成欲铸器物的模型。模型在铸造工艺上亦称作模或母范;再用泥土敷在模型外面,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廓的铸型组成部分,在铸造工艺上称为外范,外范要分割成数块,以便从模上脱下;此外还要用泥土制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通常称为芯,或者称为心型、内范;然后使内外范套合,中间的空隙即型腔...
青铜剑鉴定方法,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谈起我们青铜剑的创造及发展历史那可要追溯到原始社会了,但后来铁剑的出现,慢慢的取代了青铜剑。即便是这样,通过田野考古发掘,全国各地出土包括青铜剑在内的青铜兵器,可说是层出不穷,异彩纷呈,成为稀世之宝。下面盛世网小编就简要的为大家介绍青铜剑鉴定方法,希望对广大收藏爱好者有所帮助。 青铜剑鉴定方法 之一:正确了解和认识青铜剑的分段铸造工艺 ...
一、文化分期与青铜器分期成果概述 通过对大司空遗址的数次发掘并结合其他资料,殷墟文化被分成四期,分别以大司空Ⅰ——Ⅳ期命名。结合甲骨文的资料,对各期的年代已有 了明确的推断。Ⅰ期相当于武丁前期;Ⅱ期相当于武丁后期和祖庚、祖甲时期;Ⅲ期相当于廪辛、康丁、武乙和文丁时期;Ⅳ期相当于帝乙、帝辛时期。在第Ⅰ期的前面有个三家庄期,仅在三家庄和小屯附近有少量的发现,因其早于大司空Ⅰ期,故推测其年代相当于盘...
黄河中下游流域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就已经存在铜铃,从其乐器的属性来看,一般被认为是某种祭祀中使用的器具。到了陶寺文化前期,已形成了“金字塔式”社会阶层结构的首长制社会,像特磬、鼍鼓等乐器,仅被允许随葬在阶层身份最高者的墓葬中,显示出墓主人具有祭祀的权利。 乐器被随葬在等级高的墓葬中,表明代表祭祀权的乐器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有关。而同样属于乐器,且可能也用在祭祀上的陶铃,在陶寺文化中,则演变为象征威...
1979年12月,河南平顶山市郊北滍村滍阳岭上出土了一件邓公簋,铜簋铭文记载了邓国国君之女适嫁应国的政治联姻事件,平顶山应国墓地因此被发现。据文献记载,应国是周武王的庶子应达所受封的诸侯国,是在周成王时期接受分封的姬姓国之一。据西周铜器铭文记载,西周初期分封的应国国君最初称为应叔,后称为应监,亦称为应侯,还称为应公。或因平顶山应国墓地的大型墓葬被盗的缘故,西周早期的应公铜器自清代以来陆续不断面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