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自2014年以来,我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专家们展开联合考古,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并于今年7月底成功发掘一座距今两千年前的康居贵族墓葬。 专家认为,这不仅基本勾勒出两千年前分布于中亚的两大部族康居与大月氏的势力范围,而且对研究大月氏西迁后的中亚古代史和丝绸之路文化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知名丝绸之路考古学家、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在日前于西安举行...
孙寨遗址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岸办事处孔庄村孙寨村民组。遗址地处淮河上游左岸,右岸即为游河入淮处,也就是《水经注·淮水》篇“淮水又东,油水注之”所在。遗址主要由东南、西北两个台地构成,高出周围约2米。东南台地为椭圆形,东西182——284米,南北152——210米,面积5.2万平方米左右。西北台地近方形,东西 84——127 米,南北114——120米,面积1.3万平方米左右。两个台地周围均有壕...
据9月23日《南方日报》报道,今年6月,广东省考古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英德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位于清远市代管的县级市英德青塘遗址黄门岩1号洞,发现了广东乃至岭南最早、距今13500年前的古墓葬,与北京山顶洞人同属旧新石器过渡时期。 对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的人类学意义如何作出总体评估,以及它将在中国乃至世界远古文明版图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因后续发掘工作仍在继续,现在还不是作...
科学家发现在伦敦出土的遗骸中有两具可能来源于中国地区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考古学家发现在伦敦一座墓地出土的两具古老遗骸或许起源于中国地区,这一发现或许将颠覆我们一直以来对于罗马帝国和英国首都的假设。 一个考古学家和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借助尖端技术,对这里出土的20多具人类遗骸的牙釉质进行了监测,这些遗骸的历史时期在公元2世纪到4世纪。伦敦博物馆人类骨骼馆的馆长Rebecca Redfer...
近日,一项由西澳博物馆 (Western Australian Museum) 领导的研究发现了两个曾在 2400 万至 1800 万年前生活在昆士兰北部地区的已灭绝袋鼠新物种。哺乳动物学馆长兼首席作家肯尼•特拉武永 (Kenny Travouillon) 博士表示,这两个新物种发现于昆士兰西北部里弗斯利世界文化遗址区 (Riversleigh World Heritage Area) 部分化石沉...
考古学家近日在吉林长白山宝马城遗址发现了玉册等文物,根据文物上残存的文字等信息以及前两年发掘成果,专家进一步确认,古代曾在长白山进行过山祭。 宝马城遗址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长白山主峰以北约50公里处。经过前两年发掘,该遗址的始建年代和主体使用年代被证实为金代。 在前两年发掘的基础上,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于今年7月开始对宝马城中轴线上最南部的夯土...
金宝屯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金宝屯东南5 公里,西距县政府所在地开鲁镇约30 公里,处于七家子辽代古墓群的西北部。墓地地处西辽河和新开河冲积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 近年来,开鲁县东风镇金宝屯辽代古墓葬多次遭盗掘,墓葬破坏严重,墓地地表可见数个盗坑及辽代砖块、铁片等遗物。2016 年6 月末至9 月初,受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委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开鲁县博物馆联合对金宝...
你见过明朝官员的墓碑吗?清代盐运的度量衡工具又长啥样?在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九龙坡区文管所就找到了这样几件珍贵的宝贝。近日,记者前往该文管所库房,为您独家揭开这些文物的神秘面纱。 墓碑上惊现“螭”,表明墓主身份显赫 碑高160厘米、宽65厘米、厚8厘米,碑额还有阴刻小篆:“赠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刘公墓表……”字样——这是本次九龙坡区文管所在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一块明代成化年间的...
9月25日,记者从永城市龙岗镇文化站获悉,在河南永城市龙岗镇,人们在修桥时,在桥下土中发现一块明代石碑。该碑长220厘米,宽83厘米,厚27厘米,保存完好。由于碑面朝下长期埋在土中,与空气隔绝,碑文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 仅从研究地名变化等方面看,该碑就具有很大的考古价值。从碑文看,该碑为《重修东岳庙碑记》,刻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碑文为楷书,字体工整秀丽,文辞优美,如形容东...
日前,研究人员称生活在特奥斯瓦坎(Teotihuacan,现代墨西哥城世界文化遗址)古城的古代原住民可能饲养过兔子,以供日常食用,并使用其骨头制作了各类工具。《PLOS ON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土著文化里小型哺乳动物饲养的首批已知示例之一出现在公元一世纪至七世纪。图为描绘兔子的插图。 该研究写道,特奥斯瓦坎考古遗址面积为 8 平方英里(约为 20 平方公里),居民数量曾达到约...
清代嘉庆年间专门称量盐巴的铁权,系国家三级文物。记者 杨晨 摄 你见过明朝官员的墓碑吗?清代盐运的度量衡工具又长啥样?在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九龙坡区文管所就找到了这样几件珍贵的宝贝。近日,记者前往该文管所库房,为您独家揭开这些文物的神秘面纱。 墓碑上惊现“螭”,表明墓主身份显赫 碑高160厘米、宽65厘米、厚8厘米,碑额还有阴刻小篆:“赠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刘公墓表……”字样——这...
“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26日在西安举行,中国西北大学发布了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考古成果。中外考古人员深入西天山西端地区开展系统考古研究,全面了解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新发现大批遗址,包括一些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填补了学术空白。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介绍,该校将考古研究拓展至中亚地区,开拓了丝绸之路国际考古的新境界,2009年至2013年先后三次深入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考察遗存...
日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带领的考古队一行13人到英德市青塘镇狮头崖古人类遗址进行考古活动。目前,考古人员已发现广东保存最为完整的距今1万多年以前的古人类化石。 据悉,英德青塘镇是英德市东部石灰岩洞分布最多、最密集的一个镇。1959年10月,中山大学教授李见贤在青塘镇四周的石灰石溶岩洞首次发现动物化石。同年11月,省博物馆彭如策等人前往调查,并将简况上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
唐三藏翻译的《心经》原来就藏在房山石经之中。昨天,云居寺宣布,房山石经中刊刻的《心经》是现存最早版本,为大唐高僧“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据房山云居寺与石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教授介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称《心经》,在中国乃至东亚的历史文化中,特别是在精神思想领域,具有巨大的影响。 《心经》有多种汉文译本,流行最广泛的是玄奘译本。罗炤说,有关玄奘翻译《心经》的最早记录保存在...
近日,以色列文物局 (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雇佣的阿什克伦 (Ashkelon) 古城及其附近居民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地中海沿岸古代渔民居所。在阿什克伦经济公司 (Ashkelon Economic Company) 的倡议下,本次考古发掘工作在该市北部计划兴建的新街区区域内全面展开。作为以色列文物局当地青年历史教育项目的一部分,数十名青年参与了本次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