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个科学家小组在《考古学与人类学科学》(Archaeological andAnthropological Sciences)杂志上介绍青铜时代西班牙的墓葬。科学家们发现,与人一同下葬的不仅有狗,还有狐狸,据推测是已被驯化的狐狸。 研究中描述了考古学家在Can Roqueta(巴塞罗纳省)和Minferri(莱里达省)发现的墓葬,这些墓葬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末期至公元前2000年。 ...
图为中蒙联合考古队发掘的匈奴墓。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摄 中蒙联合考古队发现青铜时代至清代岩画图案等罕见文物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18日对外消息称,2018年中蒙联合考古队取得不菲成绩,发现了青铜时代至清代岩画图案等罕见文物。 图为特布希文化石板墓。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摄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宋国栋介绍说,由内...
青铜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动往往因为文献和材料的缺乏而被忽视,但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古代安纳托利亚文明研究的深入,东西方早期文明交流的图景得以逐渐显现。安纳托利亚半岛(大致相当于今土耳其共和国的领土)是欧亚大陆交通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它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与碰撞的“前沿阵地”,在古代丝绸之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安纳托利亚青铜文明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本土的哈梯文明。公元前2500年左右,...
近日,吉林省长白山区发现一处青铜时代遗址,并得到权威专家认可。现场采集到一个大石镐以及石镞、石片各一件。 这一遗址是10月31日,由吉林省文史馆馆员、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张福有等人发现,位于吉林省敦化市青沟子乡凤凰店村西北约800米、当石河北岸约400米的小山包上。 据张福有介绍,山包上依次排列4个半壁石洞,其中东侧的最大石壁呈露天石洞状,张福有在洞中距第五级石阶约1米处,发现了...
正在进行的吉林双辽大金山遗址发掘项目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数千年前的渔猎生活遗迹,包括多处房址、灰坑等,还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石器和青铜器等文物。专家表示,这处遗迹的发现将有助于还原古代东辽河流域人们的渔猎生活。 大金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双辽市新立乡大金山村北300米处,东南距东辽河3000米,坐落在一处东西向固定沙丘南坡之上,地处辽河冲积平原北部边缘。现存遗址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00...
新疆考古工作者日前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境内的一处墓葬群实施抢救性发掘,发现距今约4900多年墓葬。 今年5月至7月,中国人民大学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尼勒克县墩麻扎至那拉提公路沿线的100多座墓葬。出土的96件文物包括青铜器、铁器、骨器、珠饰品、陶器等。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新源种羊场墓地发掘的三座墓葬文物检测显示:年代超过4900年,属于青铜时代早期墓葬。...
内容提要:使用石范随葬的习俗贯穿西南地区整个青铜时代,而尤以滇文化最为突出。墓主人身份可能为铸造工匠,随葬的石范具有明身份和别认同的功能。另外,该习俗在岭南、东南亚地区的青铜文化中也有发现,其文化传统可能源于欧亚草原青铜文化的“铸匠墓”习俗。 关键词:石范 青铜文化 身份 铸匠墓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金沙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研究报告》(批准号12...
备受关注的西周青铜器“兮甲盘”在近日举行的2017年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上亮相,从1.2亿元起拍,以1.85亿元落槌,最终以2.1275亿元成交。提起青铜器,对于许多藏家来说似乎还处于“遥不可及”的状态。事实上,在2014年秋拍时,内地已经有了“青铜器上拍”的先例。毫无疑问,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 “兮甲盘”的前世今生 “兮甲盘”高11.7厘米,直径47厘米,敞口浅腹,外...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透露,考古人员在大理太和城遗址发掘工作中,确认了当地南诏时期大型建筑遗迹形制,并出土佛首、观音立像等一批实物遗存及青铜器物。这一发现丰富了南诏时期建筑艺术等领域文化内涵。 南诏为我国唐代时崛起于云贵高原的一个古代王国,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于公元738年建立。太和城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太和村西苍山佛顶峰麓,系南诏国初期王都旧址。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
残石佛首 杨庆丽摄/光明图片 青铜鎏金杨枝观音 杨庆丽摄/光明图片 云南考古日前又公布了新的重要发现。此前,根据《太和城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16年11月中旬至2017年1月下旬,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大理州、市两级文物管理所对2015年勘探中发现的太和城遗址二、三号两处大型建筑遗存进行了考古发掘。日前,专家们公布了此次考古成果,初步认为这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是发现了在太和城遗...
网络配图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透露,考古人员在大理太和城遗址发掘工作中,确认了当地南诏时期大型建筑遗迹形制,并出土佛首、观音立像等一批实物遗存及青铜器物。这一发现丰富了南诏时期建筑艺术等领域文化内涵。 南诏为我国唐代时崛起于云贵高原的一个古代王国,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于公元738年建立。太和城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太和村西苍山佛顶峰麓,系南诏国初期王都旧址。 云南省文物考古...
英国 GUARD 考古学家最近发现了一批极其罕见且具有国际重大意义的金属制品,实现了对苏格兰青铜时代晚期考古的重要补充。据悉,在英国卡洛斯蒂 (Carnoustie) 的两个足球场项目开发之前,由艾伦•亨特•布莱尔 (Alan Hunter Blair) 领导的 GUARD 考古学家团队代表安格斯委员会 (Angus Council) 在青铜器时代聚居遗址附近的一处深坑内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枚...
家养绵羊在中国的出现与早期利用,是动物考古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新疆作为物种与文化交流的枢纽,是探究这一问题的关键地区之一。日前,长期研究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家养动物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尤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吕鹏等学者发表了合作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表明,家养绵羊最迟在青铜时代晚期就已出现在我国新疆地区。 学者们采用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方法鉴定和分析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出土...
1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2016年中国六项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新鲜出炉,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是新疆首次入选。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阮秋荣介绍,距今3500多年的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位于尼勒克县境内,不仅有半地穴式的房屋,其中一处房屋居然有374平方米,可谓那个时期伊犁地区发现的最大“豪宅”。同时,房址里大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