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阆中市民集体出游登高健身。张晓东摄 “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古老的俗语历久弥新,久远的民俗代代传承。记者20日从阆中市委宣传部获悉,正月十六“游百病”活动在阆中市滕王阁云锦园广场举行,30万阆中市民集体出游登高健身。 正月十六“游百病”这项被列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广项目的民俗活动由来已久。每到这一天,阆中市民都要走到郊外登高望远,30多万阆中城区民众纷纷以家庭...
新华社成都4月26日电(记者童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6日公布,四川阆中村民修蓄水池发现的灵山遗址历史可上溯至距今4500年至5000年,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灵山遗址位于四川省阆中市文成镇梁山村,是当地村民在灵山山腰台地修建蓄水池发现的。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充市文管所、阆中市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展开了调查、勘探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
近日,国内首个风水文化主题博览城在四川阆中古城正式开门迎客。当地举行了启动运行典礼,阆中市名城研究会、阆中易学会、阆中风水研究会、阆中旅行社行业协会、川陕甘渝黔旅游线路运营商代表等参加仪式。 据了解,世界风水文化博览城是当地重点工程项目,项目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投资近亿元,该项目是专为来阆中游客打造的一个体验神秘风水之旅的旅游项目。空间格局分布为风水广场、风水八卦宫、风水体验区、风水大讲...
灵山遗址发掘现场,张义民(近前躬身着衬衫者)协助考古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李晓玺 摄 灵山遗址出土的器物盘 张晓东 摄 灵山遗址出土的石矛 张晓东 摄 2016年6月,四川省阆中市梁山村村民在古城东北方向的灵山开荒修建蓄水池时,挖出大量有神秘纹饰的碎陶、瓷片,后经有关方面考古发掘,日前,记者从四川省阆中市灵山遗址考古发掘专家论证及其成果发布会上获悉,阆中灵山遗...
灵山遗址考古发掘专家论证及其成果发布会现场。张晓东摄 4月26日下午,四川阆中市举行灵山遗址考古发掘专家论证及其成果发布会,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考古队队长、阆中灵山遗址考古发掘队负责人孙志彬,通报了灵山遗址考古发掘情况及其取得重要的考古成果,通过遗址文物的出土部件考证,专家和教授们一致认为,将阆中有据可考的人类活动历史从距今约3000年提早到距今4500至5000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4月26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四川阆中村民修蓄水池发现的灵山遗址历史可上溯至距今4500年至5000年,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灵山遗址位于四川省阆中市文成镇梁山村,是当地村民在灵山山腰台地修建蓄水池发现的。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充市文管所、阆中市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展开了调查、勘探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截至目前,灵山遗址发现各类遗...
五龙庙成为元代四川斗拱建筑的典型例证 今年6月,阆中市河楼乡白虎村发生一件破天荒的事: 省住建厅下属一规划设计院与该村“握手”,就白虎村打造乡村文化和旅游规划设计达成一致。11月初,白虎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并进行公示。 地处阆中市西北方向的河楼乡,毗邻广元市剑阁县香沉镇。如此偏远的地方, 能进入省上规划设计专家的视野, 还得益于当地厚重的历史与多元的文化。 “从五龙庙始建于唐朝来...
清理发掘现场 7月6日,记者从阆中市文物管理局获悉,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阆中市文物管理局共同开展的解元水库淹没区地下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出土了近百枚唐、宋时期的铜、铁钱币以及陶瓷器碎片,6座古墓墓室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具有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据阆中市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侯菊介绍,2009年工作人员进行田野调查时,就在解元乡东邻村1组庙儿梁墓地发现了古墓,并在此处设立了文物...
7月4日,由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阆中市文物管理局开展的解元水库淹没区地下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正式结束。此次发掘工作是受解元水库建设方委托,四川省考古研究院与阆中市文物管理局等单位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解元水库地下文物工作队,在经过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后,并得到解元乡党委政府及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5月28日,清理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截至发掘工作结束时,文物工作队在解元水库淹没影响区范围内...
7月5日,记者从阆中市文物管理局了解到,由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阆中市文物管理局开展的解元水库淹没区地下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日前正式结束,共计发掘清理宋代石室墓6座,总面积约800平方米。6座墓室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具有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此次发掘工作是受解元水库建设方委托,省考古研究院与市文物管理局等单位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解元水库地下文物工作队联合展开的。经过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后,5月2...
为切实做好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五龙庙”的安全保护工作。12月22日,阆中市河楼乡党委书记杜春龙,乡长李升,副乡长母中海、何大军等带领乡安办工作人员到白虎村,实地检查“国保五龙庙”的安全保护工作。 针对检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该乡书记、乡长要求:五龙庙安全保护责任人任光玉(白虎村村主任),必须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增强文物保护安全责任感,认真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特别是新年临近,慕名前来参观礼拜的人数增多,要...
“参拜主考、监临大人,鞠躬!”身着秀才服装的游客文字彬彬走进考场,威严的主考大人坐在太师椅上一脸严肃,威风凛凛的兵卒手持武器守卫考场,这是为了让游客感受科举文化正在阆中著名景点——清代四川贡院里进行的“秀才赶考”表演场面。 古代考生参加科举考试可不轻松,考生要经过搜身等程序,再拜见主考大人,监考的官员宣布考场纪律后,考生按照号牌进入考舍。考舍其实比牢房好不了多少,被隔成若干个小格子,就成了考室。...
1月5日,记者在阆中市公园路63号保宁醋文化博览园建设现场看到,整个工程已接近尾声。这座中国目前最大的醋文化博物馆即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游客面前。 据了解,保宁醋文化博览园在原保宁醋博物馆的基础上新建了保宁醋老作坊、醋道馆、醋神拜观音、祭坛等仿古建筑,形成“三馆二坊,一井一廊”的建筑格局(三馆:观音馆、醋史馆、保宁醋发展馆;二坊:老作坊、醋道坊;一井一廊:古松花老井和保宁醋文化长廊)。保宁...
日前,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南充市“阆中丝毯织造技艺”榜上有名。 丝毯编织技艺是阆中百姓代代相传的传统手工技艺,自明朝开始,阆中就出现了丝毯编织作坊,清朝中期,丝毯编织成为城镇很多家庭的主要谋生职业。解放前阆中有张家花卉、薛家山水、大佛寺李家佛像等著名家族作坊10余家,一个家族数代人都从事丝毯编织工作,经过累积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