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杭州大运河,进一步提升杭州大运河保护理念,加强工作交流,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主办,市运河综保中心承办的“杭州市首届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培训班”,于3月14日上午正式开班。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运河集团主要领导出席开...
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 南阳镇政府供图 春季,山东济宁微山县东渡口码头格外热闹。返乡的人们排着队,搬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有说有笑地登上摆渡船。马达的轰鸣声响起,船儿在平静的水面划开波纹,驶向湖中央的南阳镇。 南阳古镇位于微山县西北部的南阳岛上,因四面环水,船是人们进出古镇唯一的交通工具。早在战国时期,渔民们就来到岛上安家落户。元朝时期,取直后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镇上建起了南阳闸。 ...
全国人大代表袁晶建议: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加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现场聆听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我听到了初心和使命,听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坚定信念。”全国人大代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宣传教育部副主任袁晶告诉记者,“正如报告中所说,‘政府干的,都是人民盼的。’这让来自‘初心之地’的我备受鼓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3月7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主办,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无锡运河之光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承办,召开了学习贯彻《规划纲要》座谈会。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关的政府、高校、企业、文博单位、社会组织、媒体等...
日前,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姝一行专题调研余杭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调研组坐船踏勘了杭州塘沿线运河街道、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街道)、塘栖镇、仁和街道、崇贤街道、良渚街道共6个镇(街道),了解了杭州塘两岸的整体环境面貌和文化遗产保存现状,听取了余杭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和杭州余杭大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关于余杭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情况,并就下一步思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
《重建紫竹院碑记》 历经了百年风雨,数次变更的北京大运河,孕育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北京大运河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其中皇城旧都、园林民居、非遗工艺以及戏曲、舞蹈、杂技、传说等早已引起世人的关注,但其中散落在大运河周边的众多书法遗迹如大量碑刻、崖刻、墓志、匾额、楹联以及经幢等却甚少进入大家的视野。历史长河之中,许许多多辉煌一时的文化艺术形式早已化为烟雨或是沦落尘壤,而...
日前,杭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批复《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大运河规划》),明确《大运河规划》是实施杭州市大运河保护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 自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高度重视大运河保护工作,市运河综保委委托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编制《大运河规划》。 “本次规划积极落实大运河申遗文...
日前,杭州市人民政府发文正式批复《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大运河规划》,明确《大运河规划》是实施杭州市大运河保护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 批复要求,《大运河规划》主要措施应当纳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6年修订),并与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土地利用、城市建设、道路交通、河道整治、水环境保护、防洪排涝、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大运河规划》要严...
中国大运河在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如何更高层次持续做好保护?15日,在南京进行的江苏省两会上,多位江苏省政协委员支招。有的委员提出,为古老大运河“数字画像”,建现代数据库。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46个项目。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重要遗产点...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大运河水,延绵流淌,千年不息,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近日,杭州的大运河保护又有了新动作——由市运河综保中心编制的《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要素分类、代码与图式》和《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规范》两项市级标准,经市质监局批准发布并正式实施。 2017年9月,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两项标准申报立项。遵循协同保护、科学合理、...
扬州市代市长夏心旻9日说,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今年扬州启动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使其成为大运河沿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最重要的标志。 当日,扬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夏心旻向与会代表报告该市政府工作时,提出今年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上述“启动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容列在其七“加快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中。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
12月8日,大运河遗产保护研究首个专家工作室——谭徐明专家工作室在宁波安澜会馆正式揭牌成立。揭牌仪式由大运河(宁波段)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举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教授,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韩小寅等,以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大运河(宁波段)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大运河(宁波段)遗产保护志愿者代表等参加成立仪式。 ...
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开展后申遗时代运河文化研究,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28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扬州分院揭牌成立。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不仅是古代中国连接南北的水路大动脉,更是一条流动的文化之河,凝结了中华先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中国智慧,非遗资源非常丰富与厚重。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作为一个线性活态的巨型文化遗...
杭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双世遗”的城市之一,其中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便是大运河。杭州地处大运河南端,是一座“走运”的城市。古时,杭州因运河漕运而兴,如今又因“世遗”享誉世界。 12月7日,以“聚焦大运河产业发展新机遇”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将在杭州举行,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及大运河沿线城市代表、企业家代表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运河保护及运河流域的协同发展。 中国大运河国际论...
广济桥 本报记者 姚颖康 摄 大河奔流天地青,古风今韵文脉久。连日来,本报联合省文物局推出的“风华绝代看运河——行走运河溯文脉”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广泛热议。 站在新起点,如何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怎样把大运河(浙江)文化带打造成全国示范段?11月23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运河文化”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全省运河沿线地市、文保单位、开发集团、媒体共同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