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挖掘现场。柬中时报提供 柬埔寨吴哥王朝时代的阇耶跋摩二世故宫遗址在柬暹粒省荔枝山国家公园内发现,该挖掘地点按柬文意思命名为“班蒂”(宫殿)。 图为挖掘现场。柬中时报提供 柬环保部、暹粒仙女景区管理部门和考古与发展基金会7日向媒体表示,该挖掘工作从3月12日开始,预计4月13日结束,初步挖掘结果显示,九世纪的阇耶跋摩二世故宫建在荔枝山山腰,主要由土砖、岩石和碎石建造。 ...
流动是人类的天性,迁移更是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繁衍、逃避天灾人祸的有效途径。长期迁移中,人类如何利用天然的交通工具,进而发明人造交通工具和运输手段?这对当下有哪些重要启发?六卷本《中华大典·交通运输典》日前编撰完成,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一重点古籍整理项目按传统类书籍方式编排,是研究中国古代交通和信息邮递网络的重要资料,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有利于推动当代学术研究。 《中华大典·交通运...
齐白石款荔枝图赏析 《荔枝图》是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的常用题材创作之一,早年“五出五归”三客钦州,对荔枝一见钟情,与钦州友人共赏荔、咏荔、画荔,尤其是画荔,笔精墨妙,形神兼备,并于画上题诗,诗画相融,从而提升了熠熠生辉的荔枝文化。 此幅《荔枝图》,画面上,上面悬挂着一树树、一串串红彤彤荔枝,令人垂涎欲滴。同时他画的荔枝画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有着醇厚的乡土风情,集中反映了生态文化、和谐文化...
清代白玉雕荔枝把件 荔枝是果中珍品,也是玉雕器玩中的常见形象。结实累累、鲜丽如锦丸的荔枝,经过工匠的精心雕琢,被复制到玉雕作品上面,其圆润的形体、丰满的造型、写实与艺术性并重的魅力,即被充分展现出来。古人常以玉比德,荔枝玉雕以其高雅的艺术趣味,是文人佩饰及赏玩的上乘之选,除了作为实现身份认同的文化道具,也是一种以“形而下之器,承载形而上之道”的珍玩。 荔枝受到追捧,除了果肉清甜,形态可...
大风乡高拱桥,专家组考察认为,基本可以确定它是荔枝道的一个重要节点 (图由达州市博物馆提供) 3月9日至16日,多名国内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专家赴达州进行考古调查,勾勒出荔枝道的基本走向。 荔枝道: 基本走向为涪陵—垫江—梁平—大竹—达川区—宣汉(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隘口、马渡)—平昌县—万源市(鹰背乡、庙垭乡、秦河乡、玉带乡、魏家乡)—通江县—再入万源市(竹峪乡、虹桥乡)—镇巴县,共经过10...
被纳入蜀道申遗范围的荔枝道、米仓道考古调查再度收获新发现。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两条古道达州境内的考古成果:分布在宣汉、大竹、达川、渠县等区县的6处唐宋摩崖造像,为荔枝道走向提供了新资料和佐证。其中,宣汉千佛岩摩崖造像为这次新发现。考古人员还透露,这些造像的风格和组合特征受到巴中地区石窟艺术的影响,说明在唐宋时期,米仓道和荔枝道这两条南北走向的路线已经存在着横向联系。 6处造像都属唐宋时...
记者17日从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根据该院此前展开的考古调查显示,分布于四川省达州市内的6处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为“荔枝道”、“米仓道”两条古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此次考古调查,旨在为蜀道申遗及文物保护提供更多资料。来自全国的考古专家于3月9日至16日间,探访了四川达州市境内的30余处文物点。 “荔枝道”,系唐玄宗为满足宠妃杨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建起一条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途经四川达州...
这次勘查的惊喜新发现,位于达州柏家乡的千佛岩摩崖造像,佛道混合,共6龛61身。 佐证千年“荔枝道”走向 达州新发现千佛岩摩崖造像 唐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脍炙人口,但鲜为人知的是,此诗句所“暗示”的“荔枝道”古已有之,穿越蜀地跨越千年。 2014年6月,古蜀道中的“荔枝道”与“米仓道”一起,被纳入蜀道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范围,而这两条“道”的考古调查也成为了蜀道申遗工作的...
千佛岩摩崖造像 大风高拱桥 记者17日从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根据该院此前展开的考古调查显示,分布于四川省达州市内的6处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为“荔枝道”、“米仓道”两条古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此次考古调查,旨在为蜀道申遗及文物保护提供更多资料。来自全国的考古专家于3月9日至16日间,探访了四川达州市境内的30余处文物点。 “荔枝道”,系唐玄宗为满足宠妃杨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建起...
3月9日至16日,被纳入蜀道申遗范围的荔枝道、米仓道再度启动大型考古调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等39位调查组专家成员,将集中对达州境内的荔枝道、米仓道以及宋元时期山城遗址进行调查,为蜀道申遗以及文物保护提供更多资料。 蜀道申遗始于2007年。2012年10月,保存最完好的蜀道金牛道广元段,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而为了蜀道的完整性,2014年6月,荔枝道、米仓道也被纳入了蜀道申报...
苏宅里存活了900多年的荔枝树 新发现的古井直径约50厘米。 经历了长达2年多的维修,备受关注的三苏祠将于明年初重新开馆。11月30日,记者从三苏祠博物馆获悉,工匠们在当年苏东坡的读书处,意外发现一口古井,“井口挨着苏东坡从小读书的地方,说不定里面能找到苏东坡当年使用过的物品。”三苏祠园林基建部主任林小平说,在井内发现明清瓷片等物品。 此外,三苏祠在修缮过程中还有两大考古新发现:馆内一株...
蜀道之一的荔枝道,因为《旧唐书》、《新唐书》记载给杨贵妃运送过荔枝,而在险峻之外多了几分浪漫色彩。然而荔枝道究竟发端哪里?经过了哪些地方?四川省考古研究院3月13日对外宣布:经过全国考古学、交通史等方面的16位专家实地考察,已初步确定了荔枝道在四川境内的大致走向。未来,荔枝道的清晰路线图有望绘出。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记载,荔枝道已基本被学术界认为是从涪陵至长安、全程1000多...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如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所说,唐代的北方人要想目睹荔枝的芳容,有点像天方夜谭,然而,在爱情的力量面前,这都不是事儿。 根据《新唐书》等史料证实,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荔枝,唐玄宗下旨修建了荔枝道,目前,学界多认为这条古道从涪陵到达州(微博),穿越了大巴山后出川抵达西安。3月6日至11日期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了“2015荔枝道考古探险”,涉及万源11个乡...
“荔枝道”是唐玄宗为满足宠妃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建起一条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记载,荔枝道基本被学术界认为是从涪陵至长安、全程1000多公里的官道。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为杨贵妃修建专门驿道(荔枝道),千里运荔枝的故事早已流传千古。千百年后佳人已逝,这条古道穿过历史尘埃,重回视线……2014年6月,荔枝道与米仓道一起,被纳入蜀道申报世界文...
传说中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荔枝古道如今还在吗?3月7日,蜀道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荔枝道考古探险考察在达州万源启动,来自全国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古道探险、环境考古等领域的20余位专家,将在5天内考察荔枝道重要遗存,为蜀道申遗作价值评估,同时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出谋划策。 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自2009年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首提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四川一直在积极推进蜀道申遗工作。2012年,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