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六尊者像(国画) 南宋 佚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十八罗汉图像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题材,目前较早涉及到十八罗汉的文献见于唐代中叶的散文家李华所撰《杭州余杭县龙泉寺故大律师碑》。李华(715—774年),字遐叔,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进士,曾为寺院和禅师写过不少碑文,对佛教教义及衣钵传授有所阐述,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这篇碑文中记载:“天宝十三年春,(大律师)忽洒饰道场,端理经论...
明成化十九年(1483) 纸本 纵 24.6厘米 横355厘米 本卷内容分为三段,首段为临苏轼李白诗两首,第二段为录金相蔡松年跋,第三段为张弼自书题跋。纵观此卷,笔墨饱满,势态飞动而流畅,笔画的提按起收均富有变化,形成了跌宕的独特书风。此卷是其存世作品中难得一见的佳作。 张弼(1425—1487),字汝弼,晚号东海翁,松江华亭人。其狂草雄畅劲健,从张旭、怀素狂草中脱胎而出。...
清 纸本 纵15.4、横219厘米 1987年田家英之女曾立、曾自捐 捐赠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九年举人,乾隆时举鸿博不就。工诗文,酷爱藏书,著述甚富,有《樊榭山房集》。《清史稿》有传。 本幅字形微欹,含蓄秀雅,布局茂密,墨色浓淡相间,书苏轼七言古体诗十三首。题为“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游金...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不仅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苏轼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的文章汪洋姿肆,诗词清新畅健,书法健美双胜。北宋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赞之书法“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 苏轼在诗、词、文、书法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早为时代所认可并代以相袭相传,而其在书法理论方面的建树,则少为后人重视...
苏轼论书 书唐氏六家书后 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并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今法帖中有云“不具释智永白”者,误收在逸少部中,然亦非禅师书也。云“谨此代申”,此乃唐未五代流俗之语耳,而书亦不工。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揩,高丽遣使购其书,高祖叹曰:“彼观其书,以为魁梧奇伟人也。”此非知书者。凡书象其为人。率更貌寒寝,敏语绝人...
面谕帖 宋 米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面谕帖》又名《求致翟画王帖书》《职思堂帖》《浙干帖》,纸本,纵二十六点二厘米,横四十六点五厘米,该帖为翰牍九帖之一,为米芾给友人陈师锡之书信。曾为文徵明、董其昌、季彤、潘正炜等所藏。据徐邦达先生统计历代著录有《东图玄览编》卷三、《真迹日录二集》《吴氏书画记》卷五、《平生壮观》卷二、《石渠宝笈初编》卷二九、刻《三希堂法帖》第一五册等。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为什么苏轼可以在千年传承中,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或许可作为解释:“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这句话说得很明白,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他们之所以能光照千古,不只是作品,更是人格。 苏轼人格伟大在哪?首先是一心为民的情怀。苏轼有着多年的贬谪生涯,然而他...
花气薰人帖(局部) 黄庭坚 《花气薰人帖》是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一件书法小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内容为一首28个字的小诗,意兴淋漓。老朋友王晋卿数次写诗给黄庭坚,他都没有及时答和,于是王晋卿通过频频送花来催促,想以此提醒黄大诗人。以诗歌作为媒介进行文学上的切磋,是古代文人们进行交往的方式——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方式,人们通过唱和、酬答来表达对风景、历史、事件、人物等的看法,或者记...
苏轼楷书《祭黄几道文卷》,纸本,纵31.5厘米,横121.7厘米。是苏轼与弟弟苏辙联名哀悼好友黄好谦的祭文,现藏上海博物馆。 宋人楼钥著有《攻愧集》,卷七十三中有一篇《跋黄氏所藏东坡山谷二张帖》这样写道:“东坡与黄颍州父子厚善,尝书颍州之父子思诗集之后。又龙图二女为少公二子适、逊之妇。观此祭颍州之文与龙图、直阁二公书问,情好可知。”文中所说的黄颍州指的就是黄好谦,龙图则是黄好谦的儿子黄寔。黄...
苏轼《致子厚宫使札》 管鲍之交 嘉祐二年(1057),苏轼、苏辙兄弟,章惇、章衡叔侄,同科考试,同中进士。侄子章衡考中头名状元,竟让章惇羞愧难当,回家复读。两年后再次科考,进士甲科高中,才受敕出仕。 章惇和苏轼同为性情中人而结管鲍之交。二人曾游仙游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横木架桥。子厚推子瞻过潭书壁,子瞻不敢过。子厚平步而过,用索系树,蹑之上下,神色不动,以漆墨大书石壁上曰:...
名列“宋四家”之首的大学士苏轼苏东坡,其不仅诗词写得千古绝唱,“琴棋书画”的驾驭水平也样样深邃博通,尤以“词翰”成就最高。书法精通行楷,承继晋唐,气格高逸,笔墨拔俗,对后世书坛影响深远!苏大学士一生书写宝翰无计,然时过千年,能存之其真品宝墨者,几乎鲜见。据闻,元明字画大鉴藏家郭畀、沈周、项墨林等,皆有苏轼墨迹过眼珍藏,其中,项墨林家收藏最丰。偶识苏轼传世墨迹《阳羡帖》信札一通(见图)。此信札现藏旅...
欧阳修文章锦绣,为人却耿介率直,放达不羁,以致树敌无数,屡遭同僚诟病和围攻。对他才华非常欣赏的宋仁宗曾惋惜道:“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他的老师晏殊甚至对人说:“吾重修文章,不重他为人。”可见,欧阳修在做人上的确有过于刚直的一面,刻薄有加,宽容不足。但这样一个对同僚刻薄的人,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大度,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
米芾《紫金研帖》 纸本 行书 纵28.2厘米 横39.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苏子瞻携吾紫金研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米芾二三十岁遍临古帖,仿古仿到逼真,他向别人借来古帖,借一还两,由主人自选,主人有时选了他临摹的,他就把真迹收入囊中。苏轼用“巧取豪夺”一词来调侃他。有人说,他是疯子,他却在一次聚会上说:“世人皆以米芾...
【内容提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不仅信奉佛教,而且对佛禅有较深入的了解,与禅僧保持密切的交游。这种情况自然也反映到他的文学创作中,甚至他的很多诗文是直接以佛教、佛菩萨、禅宗、僧人、寺院等为题材的。本文仅从禅宗史和文化史的角度,就苏轼对佛禅的态度、与几位比较有名禅僧的交游进行考察,以期从一个侧面为人们了解宋代禅宗传播情况和儒者士大夫精神世界提供一些情况和线索。 【关键词】:苏轼 苏东坡...
苏轼楷书《祭黄几道文卷》(右图所示),纸本,纵31.5厘米,横121.7厘米。是苏轼与弟弟苏辙联名哀悼好友黄好谦的祭文,现藏上海博物馆。 宋人楼钥著有《攻愧集》,卷七十三中有一篇《跋黄氏所藏东坡山谷二张帖》这样写道:“东坡与黄颍州父子厚善,尝书颍州之父子思诗集之后。又龙图二女为少公二子适、逊之妇。观此祭颍州之文与龙图、直阁二公书问,情好可知。”文中所说的黄颍州指的就是黄好谦,龙图则是黄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