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对于苏轼的书法造诣,黄庭坚曾给予颇高赞誉。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苏轼以自己丰沛的才情、渊博的学识与天然的本性,创造了诸多书法史上的经典,比如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净手虔书的《心经》。 导赏 宋代苏轼,文人士大夫书画家,集中了宋代书家饱含深厚文化修养的洒脱。作禅诗、画禅画,书作亦如此。字体结构各尽其态,随心为之,行笔中...
关于《功甫帖》是否为苏轼真迹,抑或是摹本?引发出不同见解。本文兹就《功甫帖》中若干问题提出自已的看法,以求正于方家。 一、对《功甫帖》书法本体的看法 关于古书画鉴定方法,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一书中指出:“鉴别书画时,我们把它分成主要和次要的几个方面,这就是:书画本身,是主要的。而本人款题和他人题跋、本人印章和鉴藏者印章、所用的纸、绢、绫以及幅面格式、装潢型制等,则是次要的。”我们遵循...
博罗县园洲镇挖掘出来的古码头遗址 前日下午,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镇启动挖掘苏东坡游罗浮山泊岸遗址工作座谈会在园洲镇义合泊头(遗址挖掘现场)举行。 苏轼被贬时曾游罗浮山 据博罗县园洲镇委书记熊满池介绍,泊头古镇位于县城西40公里九潭镇义合管理区。这里南面原有一条宽约20米、东至沙河、西经石湾注入东江的槎溪,故宋代以前称槎溪镇。1094年(宋绍圣元年),苏东坡游罗浮山,先是乘船至此泊岸,故后人将槎溪...
苏轼:旅途劳顿,暑热中去世 有关苏轼的轶闻趣事数不胜数,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大文豪竟然是因暑热而死。 据史料记载,元祐八年(1093年),大宋朝廷因掌握实权的高太后去世而风起云涌,各派势力权斗激烈,最后旧党大臣们失势,苏轼被新党大臣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又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隔了几年,他被再贬至更远的海南岛。当时的海南尚未开发,文化落后不说,还道途偏远,湿热异常,完全是达官显贵们畏惧的...
韩愈塑像 国学教育 一个文化人物在历史上的定位,除了他自己的才华,时代的要求,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有一个有分量、有眼光的人,能为其做一个经典权威的定位。 说起韩愈,我们耳熟能详,唐宋八大家他占有一席,说文章,必定少不了韩愈。然而,韩愈的大红大紫,除了他个人的才华和时代的需求之外,苏轼的大力推荐和“刷屏”也是极其关键的。 公元1084年,即宋神宗元丰七年,宋王朝给韩愈升职了,封他为昌...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仔细梳理习近平的公开言行,此番言论并非其兴致所至的即席发挥。在不少场合,习近平都态度鲜明地表达出对传统的重视。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力量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鲜明风格。 人民日报社近日组织编写了《习近平用典》一书,揭秘了习近平最常用的历史典故。书中收录了习近平重要讲话和文章中...
古往今来,竹是坚贞、高洁情操的象征。历代文人墨客对竹颇为青睐。晋代名士王子猷曾说:“不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更认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人们除了在诗词歌赋中咏竹外,文人们还常常将竹的形象诉诸笔墨,以寄托情思。 墨竹,是中国文人画中最为常见的题材。古代文人往往借墨竹“托物喻性”以竹子的高风亮节、虚心劲节、独立挺拔等自然属性,比拟象征士...
【作者简介】方宝璋,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工书画;著述甚丰,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苏轼仕途坎坷,历任朝廷与地方职官,关心民生疾苦,多惠政,敢于针砭时弊。其著述中涉及的一些经济管理思想也具有独到之处,兹择其主要者阐...
公元1057年,苏轼、苏辙兄弟俩同时赴京赶考,结果双双金榜题名。那一年,主考官是大文学家欧阳修。 欧阳修当时正在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主张文章应明道和致用,反对华而不实的浮夸文风。苏轼的文章写得洒脱豪放,风格浑厚,欧阳修见了大为惊喜,准备点其为状元,但那时考卷也是密封的,欧阳修觉得试卷的文风与他的得意门生曾巩相似,怕点了自己的门生为状元,受人议论,于是点了个第二。后来知道是苏轼的卷子,很是后悔。欧阳...
喜欢苏轼的词,从那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开始。静静的夜晚,月朗风轻,目光穿越字里行间,依稀看到千年以外的烟尘中,马嘶声声,欢呼阵阵,“老夫”苏轼着锦衣,跨骝马,挽雕弓,踌躇满志,欲射蛮夷于天外,在密州百姓面前演绎“老当益壮”的神勇风采。 直到后来看到苏轼的生平介绍,再读这一阙《密州出猎》,不觉哑然失笑。在词中苏轼以“老夫”自居,其时他不过三十几岁,正值壮年,真是诙谐可爱至极!三十多岁的苏轼,官至一...
2013年中秋之夜,国内收藏家刘益谦在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秋拍中以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竞购得苏轼的《功甫帖》。 三个月后,12月21日,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的三名研究员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在《新民晚报》刊文,称经鉴定与考证,发现刘益谦所拍得的这件《功甫帖》为“双钩廓填”的晚清伪本。 一时间,有关《功甫帖》的真假争议不断,震动海内外拍卖界与收藏圈,《功甫帖》真伪风波由此开...
墓葬全景。 瓷狗 石刻人像。 去年11月18日,眉山市象耳镇金象化工产业园进行工程建设,挖出大量青砖。据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发现确定为北宋双室墓,规模之大川内罕见。据了解,北宋时期,眉山多文人墨客,北宋墓或与苏东坡家族有关系。 昨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眉山象耳镇棺山墓地的发掘成果。 考古发现 工地铲出青石砖 去年11月18日,眉山象耳镇金象化工产业园新工...
在人类生存的早期,水质主要取决于容器。在没有青铜杯、陶罐、瓷杯、玻璃杯之前的石器时代,即使人们身处毫无污染的天然泉水旁边,如果想喝一口热水,也不见得比现在营养卫生。那时候没得选择,不用纯天然的盛水工具,比如葫芦之类的植物容器或者动物类的蛋壳容器都不成,但这些根本耐不住高温,不可能放在火上面烧。先民们渴急了想出办法,把小石子烧得滚烫放入水中,终于喝到热水。 好不容易熬到人类的智慧和能力足以把容器搞...
著名收藏家刘益谦 纽约当地时间9月19日,在纽约蘇富比“中国古代书画精品”拍卖会 上,经过6位拍卖会电话委托方竞拍者的激烈角逐,由苏轼创作的《功甫帖》以822.9万美元成交(落槌价720万美金),领衔“中国古代书画精品”拍卖会。据悉买家为中国收藏家刘益谦。雅昌艺术网第一时间对刘益谦进行了专访,获得证实。 月圆之夜蘇富比之巅 朱文轶:我一直关注功...
《功甫帖》。 (资料照片) 纽约当地时间9月19日,苏轼墨迹《功甫帖》以822.9万美元(约合5036万元人民币)于纽约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精品”拍卖会上成交,买家为中国收藏家刘益谦。这意味着这件流失海外的国宝级文物以拍卖的方式踏上归国之路。 《功甫帖》分两行书有9字“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为苏轼奉别友人郭功甫时所写的手札,字数虽少,却极富神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